做人与修身知识(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志当存高远:做人必须理想到位(3)

罗斯福总统夫人在本宁顿学院念书时,要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修几个学分。她父亲为她约好去见他的一个朋友--当时担任美图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罗斯福夫人回忆说:将军问我想做哪种工作,我说随便吧。将军却对我说,没有一类工作叫"随便"。他目光逼人地提醒我说,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成的!

记得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的一句话吧:"一个有品格的人即是一个有理智的人。由于他心中有确定的目标,并且坚定不移地以求达到他的目标……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是的,机遇就在目标之中。用眼睛盯住目标,必须用理智去战胜飘忽不定的兴趣,不要见异思迁。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说的:"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目标要看得见才有动力

芸芸众生,成功者到底占1%还是不到1%,虽然我们无法统计这一数字,但他们有一个突出的特征--与他人截然可分。这就是生活的强烈方向性,即成功者始终携带着取得人生决战胜利的行动计划。

成功者无一不对自己随时随地的去向一清二楚。他们目标明确,也会付出切实的行动。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知道在哪里可以得到它。他们确定目标,同时又决定通向那个目标须走的道路。

目标的达到就是成功,我们每个人都一直在不断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我们都可以不断地取得成功。

成功者很清楚,按阶段有步骤地设定目标是如何重要。所以,在这里我们提出,在你20岁的时候就可以作出以下的计划:"五年计划"、"一年计划"、"六个月的目标"、"本年度的目标",等等。

然而,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则--成功是在一分一秒中积累起来的。许多人都把时间大把大把地扔掉了,扔在那些慢腾腾的动作中;扔在毫无意义的闲聊中;扔在查阅那些没用的资料中;扔在漫无目的的交往中;扔在发表那些众所周知论点的夸夸其谈中;也扔在对那些微不足道的动作和事件的小题大做中;还扔在对琐碎小事无休止的无谓忙碌和"话匣子"一开就没完没了的过程中。这些人把时间不加考虑地用在了并不重要、也并不紧急的地方,而把真正与实现重要目标有关的活动排到次要地位。由于没有把计划的内容放在首位,所以即使辛辛苦苦制订了计划也不能执行,结果大多是失败了。

还有一些人,他们热衷于制定宴会计划,剪贴报纸,甚至制作赠送贺年片的朋友住所录。他们在这些事情上花费的时间,远比花时间订立人生计划要大方得多。

成功者每天的目标,至少要在前一天的傍晚或晚间制定出来,还要为第二天应该做到的事情排出先后顺序,至少要写出6个以上的明确顺序的内容。于是第二天清晨醒来,他们就按着事情的顺序,一一去身体力行。

每天结束时,他们再次确认这张目标表。完成的项目用笔划去,新的项目追加上去,一天内尚未完成的,顺推到下一天去。

如果你来到百货大楼,而你没有购物的预算限制,其结果会怎样?你漫步在商品琳琅满目的大厅里,电视里的广告宣传浮现到你脑中,眼前的新产品让你眩目,你的购买欲望在燃起。结果,你满载而归--手提包里装满了原来并没打算买,也不需要,甚至是你原来很反感的东西!

一个成功的目标,对自己和家庭,从现实到长远利益都应是周全的。

目标,应该是明确的。精神好像一个自动装置,一个自己不思考的计算机。它只执行你所决定的事项。如果不给它明确的信息,就不能有明确的机能和行为。

像"幸福"、"充足"、"健康"这样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计算机是无法遵照指令行事的。但是,如果你说每月收入5000元,买一个新的电脑,体重下降5公斤,或者在某年某月通过资格考试,它立即会对这些明确的目标产生反应。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进行积极的"目标设定"呢?其秘诀就在于明确规定目标,将它写成文字妥善保存。然后仿佛那个目标已经达到了一样,想象与朋友谈论它,描绘它的具体细节,并从早到晚保持这种心情。

你的那部"自我意象"的自动机,它无法区别出真正的还是虚假的经验;是"正式上演",还是"彩排";是实际中体验的,还是想象的。所以不论你树立什么样的目标,好像那已经成了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知不觉地向那个目标的方向前进。

人具有一种不知不觉地向自己所向往的形象运动的自然倾向。不知向何处漂泊的小船,风对它们也失去了含义。"风吹来,有的船驶向东,有的船会漂往西。它们的航向不取决于风从哪里来,而在于船上的帆张向哪一边。"

这与我们的人生是何其相似。在人生的海洋上,流逝的时间像吹到船上的风,扬起风帆的只有我们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无法代替我们去驾驶那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小船。

别忘记牢牢地把稳你的船舵。制订了计划,势必推进它而不摇摆拖曳。一天有一天的目标,即刻行动起来!对确立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执行到底。只要你能够这样每天"彩排"一遍,潜在意识就能自然接受它,使你一天天向理想的目标迈进。

你要把目光始终看着你自己和每个实现目标的自我意象。对今后人生,制订成功者的行动计划。你如能做到这些,你将立即赢得人生!

时间在分分秒秒地流去,刻不容缓!

只要有梦就有实现的一天

作家林语堂曾勉励我们:"人生有梦,筑梦踏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是到头来,许多人都只会怪生活磨蚀了梦想,却从不责怪自己为何不踏实筑梦。"美梦成真"这句话,也许听起来很遥远,但永远不会嫌迟,晚来总比不来好,成功是没有时间表的。

海沦14岁时就梦想成为作家,但沉重的经济压力使她像一般人一样,过着劳碌奔波的生活,从来没有创作过任何一样作品。

到了50岁时,好不容易卸下生活的重担,她才有机会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新的规划。

海伦加入一个写作团体,开始尝试写作,并将自己的第一部悬疑小说寄给三家出版社。

结果,她收到三份退件。海伦仍不死心,又将书稿寄给33家代理商,只是这33家代理商同样寄了33份退件给她。

他们客套地称赞海伦颇具创意,但是从事写作,光有创意是不够的,言下之意,他们认为海伦除了创意之外,一无可取。

海伦并不为此感到沮丧,她很高兴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意见,并虚心地把这一切都看成是学习的机会,让自己知道在哪些方面比较缺乏,在哪些部分需要加强。

凭着对写作的热情,她参加了一个犯罪调查和辩论技巧的研习班,开始收集有关犯罪事件的文章,并经常请教犯罪专家,从中汲取各种经验。

经验使人成长,海伦内心积累的能量越来越多,也受到许多启发,并把各种零星事件串联起来,开始构思故事。

后来,海伦带着完成好的前半部作品参加一个作家会议,与会之前,海伦用心调查每位代理商的背景,并决定把书稿交给其中最具潜力的一家。

这一次,代理商没有支支吾吾,看完海伦的小说,只问了一个问题:"你想要多少稿酬?"

海伦想了片刻,大胆提出足以令她安心写作两年的价钱:"12万美元。"

代理商欣然同意。于是,海伦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盐的世界》,当时她已经52岁了。

人只要还有梦想,无论到了什么年纪,都还有圆梦的希望。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的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后来,他又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500家电影公司依然拒绝了他。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

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

这部电影名叫《洛奇》。

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席维斯·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在这个世界上,有阳光,就必定有乌云;有晴天,就必定有风雨。从乌云中解脱出来的阳光比从前更加灿烂,经历过风雨的天空才能绽放出美丽的彩虹。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多一些顺利,少一些挫折。可是命运却似乎总爱捉弄人、折磨人,总是给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此时,我们要相信,只要拥有梦想,就有成功的机会。

忠于你的梦想

人在一生当中精力旺盛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在追求目标的时候,多数人是不考虑时间的,只是在一味地追求新的目标,不管它是否适合自己,只要看到新的东西、新的目标就要追求,于是就非常盲目地把自己很多宝贵的时间都浪费了,所以我们在新的目标出现的时候,选择最适当的目标,然后痛快地做出决定,做好取舍,把不重要的目标丢弃,这样我们会明确我们的目标。从而全力以赴,直到成功,这也等于延长了生命。

达到目标是一件非常艰辛的工作。一旦你决定了人生的目标后,为达成目标就须设定计划。正如建造房子一样,先由建筑设计师绘出一幅蓝图,再交由建筑队建造。在蓝图上,就像家中的各个摆设一样都要清楚地画出,一切都要设计得井然有序。

事实上,随波逐流,缺乏目标的人,永远没有淋漓尽致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目标明确的人,生活才有意义。然而不幸的是,多数人对自己的愿望,仅有一点模糊的概念,而只有少数人会贯彻这模糊的概念。许多人在公司五年,却没有五年的经验,只能说有五年一次的经验。

有这样一个美国某著名企业的大人物的故事。

有人问他:"你是在哪里出生的?"

回答是意想不到的:

"我也不清楚,大概是亚特兰大市吧。我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我是个孤儿,由养父母带大,然后带着几美元踏入了这个社会。"

他换了好几种工作,最后在印第安纳州一家餐厅当实习服务生。他既聪明又勤快,把工作做得很好。餐厅的主人看在眼里,就把俄亥俄州哥伦布快要倒闭的小店交给他经营,考验他的能力。

一开始,他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使那家小店兴旺起来,后来他找出业务不顺的原因是因为菜式过多,采购时容易浪费,因此没有利润。于是他减少菜式,果然使生意日渐兴隆起来。后来他用自己赚的钱开了一个汉堡餐厅,因为他从小就喜欢吃汉堡。他以女儿的名字温迪作为店名。这家小店声誉远播,店面也逐渐扩大。

1969年,从小就喜欢吃汉堡的迪布·汤姆斯在美国俄亥俄州成立了一家汉堡餐厅,并用女儿的名字为店起了名--温迪快餐店。在当时,美国的连锁快餐公司已比比皆是,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等大店已是大名鼎鼎。与他们比起来,温迪快餐店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弟弟而已。

迪布·汤姆斯毫不因为自己的小弟弟身份而气馁。他从一开始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高目标,那就是赶上快餐业老大麦当劳!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快餐业竞争日趋激烈。麦当劳为保住自己老大的地位,花费了不少的心机,这让迪布·汤姆斯很难有机所趁。一开始,迪布·汤姆斯走的是隙缝路线,麦当劳把自己的顾客定位于青少年,温迪就把顾客定位在20岁以上的青壮年群体。为了吸引顾客,迪布·汤姆斯在汉堡肉馅的重量上做足了文章。在每个汉堡上,他都将其牛肉增加了零点几盎司。这一不起眼的举动为温迪赢得了不小的成功,并成为了日后与麦当劳叫板的有力武器。温迪一直以麦当劳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在这种激励中快速发展着自己。终于,一个与麦当劳抗衡的机会来了。

1983年,美国农业部组织了一项调查,发现麦当劳号称有4盎司汉堡包的肉馅,重量从来就没超过3盎司!这时,温迪快餐店的年营业收入已超过了19亿美元。迪布·汤姆斯认为牛肉事件是一个问鼎快餐业霸主地位的机会,于是对麦当劳大加打击。他请来了著名影星克拉拉·佩乐为自己拍摄了一则后来享誉全球的广告:

广告说的是一个认真好斗、喜欢挑剔的老太太,正在对着桌上放着的一个硕大无比的汉堡包喜笑颜开。当她打开汉堡时,她惊奇地发现牛肉只有指甲片那么大!她先是疑惑、惊奇,继而开始大喊:"牛肉在哪里?"不用说,这则广告是针对麦当劳的。美国民众对麦当劳本来就有了许多不满,这则广告适时而出,马上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共鸣。一时间,"牛肉在哪里?"这句话就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千家万户。在广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迪布·汤姆斯的温迪快餐店的支持率也得到了飙升,营业额一下子上升了18%。

凭借针对麦当劳的不懈努力,温迪的营业额年年上升,1990年达到了37亿美元,发展了3200多家连锁店,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也上升到了15%。直逼麦当劳坐上了美国快餐业的第三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