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玄奘天竺取经
唐朝西北边疆,荒凉的戈壁滩上有两个中年和尚风尘仆仆地行进着,其中那位师兄就是玄奘,他与师弟两人长途跋涉,同往天竺取经。他们来到关卡前,请求守门将领准许过关。将领非但不答应,还将两人当成突厥的奸细,不由分说就将他们关押起来。将领经过严格的逼问,一无所获,一怒之下要将二人斩首示众。师弟一听,吓得浑身直哆嗦,语无伦次地要求退回长安。玄奘冷静地晓之以理,他说:“目前国内佛学一片空白,令人深感遗憾,若能去天竺取回真经,解答众佛徒的困惑,当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况且,突厥屡次侵犯我边疆,杀我百姓,恶如豺狼,人人得而诛之,我们怎么会去给他们报信呢?”最终,将领被玄奘的一片诚心所打动,破例放二人出关。临别时,将领提醒玄奘:“从长安到天竺,漫漫征途几万里,这后面就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漠,而且还要爬雪山,过草地,恐怕你们还没走多远就已经葬身在沙海之中了。”果然,没走多远,眼前就出现了茫茫无际的沙漠,巨大的龙卷风夹着沙土扶摇直上几百米高,差点将两人卷向半空。但这些艰难险阻都没有动摇玄奘西去取经的决心和意志。
数月之后,两人来到高昌国,发现举国上下非常推崇佛教。国王听说来了两个从唐朝来天竺取经的和尚,非常高兴,将他们奉为上宾。国王告诉他们:国民都很信仰佛教,但却无人能为百姓阐释佛理。他希望玄奘二人能留在高昌国传经讲道。为了打动二人的心,国王开出了十分丰厚的条件:封两人为护国法师,建一座全国最大的寺院供养二人,且加赏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师弟有些动摇了,但玄奘断然拒绝。国王看出了师弟的心思,故意岔开话题,草草了事。然而到了夜里,国王偷偷来到师弟的房间,两人谈妥了所有的条件。
第二天一大早,玄奘找到师弟催促他启程,师弟故意拖延时间,含糊其词。玄奘看出其中必有内情,与师弟发生了争执,国王一怒之下将玄奘押入天牢。玄奘为了能西去取经,绝食三天三夜,且滴水不沾,国王听说这件事后,有些感动了。
一天深夜,玄奘突然惊喜的发现四周无人,他赶忙收拾行礼,悄悄的溜了出去,一路跌跌撞撞,连滚带爬,没命的奔跑着。这时,背后传来忽高忽低的叫喊声,玄奘回头一看,一条长长的“火龙”绵延而来,知道一定是有人追来了。他心里一急,脚步不禁加快了,却不甚滑了一跤。这时喊声越来越近了,玄奘绝望地仰天长叹:“没想到我葬身异国他乡,只可惜取经无望了。唉!”但追兵跑过来却并没有擒拿玄奘,原来他们是奉国王的命令,前来护送玄奘西天取经的,玄奘喜出望外。士兵们牵来一匹白马,说:“这是我们国家最好的一匹马,能日行千里,国王吩咐送给您。”随后士兵又掏出一封信,说:“这是我们国王写给沿途各国国王的文书,遇到什么困难可以请他们帮忙。”玄奘感激不尽,朝王宫的方向拜了又拜,骑马西去了。
他一路穿越雪山,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天竺,拜摩揭陀国佛学造诣最深的戒贤法师为师,苦读经书。十几年后,他成为天竺学问最深的佛学大师,很多人都劝他留在天竺,但他都拒绝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更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终于,他带着大量的经书又回到了长安。
修身点拨
西游记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虽版本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那就是玄奘不辞千辛万苦和艰难险阻,立志一定要取到真经,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志向始终值得我们学习。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没有人会是一帆风顺的,如果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止步不前甚至后退,那就永远都不可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只有像玄奘一样无论经受什么艰难困苦,都设法渡过,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