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怎样做人(1)
人应当实事求是
寓言
很久以前,有一个贤明的国王,年纪已经很大了,却还没有一个孩子。于是他要在全国挑选一个诚实的孩子做义子。他宣布:“如果谁能用我给你们的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那个孩子便是我的继承人。”
所有的孩子都种下了那些花籽,他们从早到晚浇水、施肥、松土,护理得非常精心。
有个名叫雄日的男孩发现他种下去的种子不发芽。他问母亲,母亲同样也正为这事操心,她说:“你把泥土换一换,看行不行。”
雄日依照妈妈的话,在新的土壤里播下了那些种子。可惜的是仍然没有发芽。
国王决定观花的日子来到了。无数个穿着漂亮服装的孩子都涌到街上。他们各自捧着鲜花盛开的花盆,每个人都想成为继承王位的太子。但是,不知为什么,当国王从一个个孩子面前走过时,他的脸上却没有一丝高兴的样子。
忽然,在一个店铺旁,国王看见了正流眼泪的雄日。这个孩子端着空花盆站在那里。国王把他叫到自己跟前,问道:
“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
雄日抽咽着,他把如何种花,但花种子长期不发芽的经过告诉给国王。并说,这可能是报应,因为他在别人的果园里曾偷摘过一个苹果。
国王听了雄日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双手,大声地说:“这就是我的忠实的儿子!”
“为什么您选择了一个端着空花盆的孩子做接班人呢?”大家问国王。
国王说:“子民们,我发给你们的花种子都是煮熟了的种子。”
听了国王这句话,那些捧着最美丽的花朵的孩子们个个面红耳赤,因为他们种下的种子是另外的花种子。
静思语
这个故事非常生动地告诉我们——人应当实事求是。
按理说,故事里惟一一个端着空盆的孩子雄日,也应当能和其他成千上万孩子一样,端着一盆换了种子的鲜花,站在街上等待国王的挑选。因为这毕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挑中者即可成为太子。谁会不为此而绞尽脑汁,栽培出一盆惹人喜爱的花朵呢?
但问题是国王有言在先,这盆花必须是用分发下去的种子培育出来的,否则无论花是怎样的美丽漂亮,也不会为国王选中。
端着空花盆的孩子雄日,恰恰在这一点上胜过其他成千上万的孩子。他发现种子不发芽,心里当然也很着急,并且为此还想了很多办法。但当最后没有办法时,他也没有换种子,而是实事求是地端着空花盆来见国王。而国王见了空花盆,之所以高兴,是因为他本来就没有打算看到什么美丽的花,而是要看到比花更美丽的人的诚实。
诚实是人性最宝贵的底色,也是一个人最灿烂的颜色。
不可太斤斤计较
寓言
有一天,一只獾和一只貂同时在森林的小路上发现了一块肉。
“这是我捡到的。”獾叫喊说。
“不,是我的。”貂也叫喊起来。
……
他们争执不下,难解难分。这时獾说话了:“这样吧,我们去找狐狸,请狐狸法官给咱们评评理。”
他们找到了狐狸,讲述了各自的理由。狐狸听完以后,说:“必须将这块肉分成相等的两份,你们俩一个一块。”说完,狐狸就把肉分成了两块。
“貂的那块比我的大!”獾喊叫着。
“那我给你们分得平均一些。”狐狸一边说着,一边就啃着貂的那块肉。
“现在獾的那块比我的大了!”貂又叫了。
“现在我再来匀一匀。”
这样一来,貂的这块肉又比獾的那块大了。然后狐狸就再啃貂的那块肉。就这样,獾和貂眼睁睁看着狐狸把两块肉一口一口地都吃光了。
静思语
故事里的獾和貂,为了多吃一口,少吃一口,没完没了地计较,最后连一口也没吃着。
同样,一个在生活中患得患失,事事斤斤计较的人,因为目光过于短浅,只是贪图眼前小利,最终吃亏的还是他自己,而且很容易给不怀好意的人可趁之机。
但也不是说所有的计较都是有害无益,比如做事的态度、做人的原则等。因此计较要看什么事情,有些事该计较就必须计较。比如一个国家领土被别人侵占了,或是一个民族的利益受到其他民族的严重损害,那就一定要计较,要向对方讨个说法,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问题。如果事情得不到解决,该针锋相对就得针锋相对,不能有丝毫让步。
但一个人如果为了自己的个人得失事无巨细地斤斤计较,那就显得这个人气量太小了,而这是不好的。因为这样一来,谁也没法和你再打交道了。日常生活里,难免有一些事情不完全如自己的意思,这就需要有一个宽宏大量的气度。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人能做到这样,就可以赢得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人际关系也会变得非常融洽。
呼唤太阳的职责
寓言
一只少年雄鸡守候在奄奄一息的父亲身旁。
“孩子,我已经不行了,”老雄鸡说,“从今以后,每天早晨呼唤太阳的职责,要由你来承担了。”
少年雄鸡点点头,伤心地注视着慢慢闭上了眼睛的父亲。
第二天一早,少年雄鸡飞上谷仓的屋顶。它脸朝东方,高高地挺立着。
“我必须设法发出最大的啼叫声。”它昂起头来,放开喉咙叫。但是,它发出来的却是一种缺乏力量的、时断时续的嘎嘎声。
这天太阳没有升起,乌云布满天空,湿淋淋的毛毛细雨下个不停。饲养场上的所有动物都气坏了,跑来责怪少年雄鸡。
“真是倒霉透了!”猪叫道。
“我们需要阳光!”羊也叫起来。
“雄鸡,你必须啼叫得更响一些!”鹰说,“太阳离我们有9,300万英里远,你的叫声那么细小,它能听得见吗?”
过了一天,少年雄鸡又一早就飞上谷仓的屋顶。它脸朝东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接着伸长脖子,放开喉咙大声啼叫。它这次发出的啼鸣声非常洪亮,在雄鸡啼鸣史上是空前的。
“吵死人了!”猪说。
“耳朵都要震破了!”羊叫道。
“头都要听炸了!”鹰抱怨说。
“对不起,”少年雄鸡说,“但是我是在尽自己的职责。”
它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它看见了,在那遥远的东方,一轮红日正从丛林后面冉冉升起。
静思语
生活青睐有责任心的人,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承担起生命的职责,责任让弱者变强,让强者更强。没有风浪,就没有帆的本色。这不是绝对的规律,但绝对会为你的生活增添新的意义。
平凡是福
寓言
在阳光普照的河边果园里,除了可怜的无花果,所有的果树都结满了果子。
无花果没有结果,也没人理睬它。这大大地折磨着无花果的心。“啊,我是多么喜欢让人们称赞呀!”无花果自言自语,“假如,我能够像其他树那样结果,所有的人都会惊奇得吐舌头,并且会贪婪而又尊敬地望着我。”
无花果屡遭失败,但没有灰心。直到有一年夏天,无花果枝头真的挂满了果子,又大又甜。
人们立刻围上这棵树。
“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结这么多果子的树!”一个农夫这样说。
“我要比别人摘更多的果子!”农夫们爬上树干,举着长竿子,互相比拼着。他们敲打完高枝,又压着矮枝。
在这种竞争中间,可怜的无花果树很快被弄得支离破碎。除了当柴烧之外,就再也没别的什么用了!
静思语
无花果本是落叶亚乔木,它叶大而粗糙,花单性、淡红色,实为肉果。花隐藏在囊状的总花托中,所以有此名。
但它不像其他果树长得那么高大、体美、花色好看,果实香甜而招人喜爱。因此故事中的无花果感到面子上不好看,心里不服气,幻想将来一到夏天,枝头挂满果子,也能受人尊敬,让人喜欢。
但事情并非如此。当无花果真的实现了梦想时,却遭到了一大群人的哄抢和糟塌,连自己的枝干也被踩踏得不成样子,只能当柴烧,命运不能不说是很惨的。
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就出在无花果不安于平凡,盼望着能出人头地。殊不知,出人头地有出人头地的坏处。树大招风,你可能就此永无宁日,就连原来那一份平凡宁静的生活也享受不到了,这又何苦呢?
其实,无花果也有无花果自身的特点,它朴实无华,谦虚谨慎,不事声张。作为植物大家庭的一员,它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给人以精神上的启示,这就够了。没有盲目跟风赶时髦的必要。
没有平凡,无以显示出伟大;没有平凡,也就没有辉煌。
平凡的日子,可以从容不迫;平凡的人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平凡的工作,只要是社会所需要的,就是光荣的,就是受到尊敬的。
平凡是福!
要有高尚的志趣
寓言
一只鹰王,感到死期已近,就把所有的孩子都叫到身边,说:“我哺育你们,为的是让你们从小就有能力看太阳。因此,你们有资格比其他鸟类飞得更高。”
它接着说:“所有的野兽都应当惧怕你们。但是你们不能伤害尊敬你们的野兽,而且应当把你们多余的食物分给它们吃。”
“是,我们遵命……”所有的鹰都低声回答。
“我马上就要离开你们了,”鹰王宣布,“但是,我绝不死在巢里,我要飞上苍穹,飞向太阳,就让太阳的光焰焚烧我的羽毛,我要冲向地面、跃进大海——这就是鹰的天性,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静思语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人生必须有志趣,而且应当有高尚的志趣。鹰王让雏鹰从小就有能力看到太阳,为的是让它们将来飞得更高、更远。
人有了理想,任何事物都会显得更加美丽、更加动人、更加年轻、更加富有朝气。
理想当中没有腐朽与丑陋的东西,它只能更加激发我们对完美的渴望,以及追求完美的信念。
在强烈的信念背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将帮助我们实现最终的目标与梦想。
李大钊有过这样一段话,非常好地说明了崇高的主题,他说: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有时候也有因发展生命而必须去奋斗牺牲的时候。因为平凡地发展,有时不如壮烈地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与光华。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音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高尚者有高尚的幸福,因为他幸福得高尚。
踏实做好自己
寓言
小孔雀看见一只白鹤在高高的蓝天上飞过,十分羡慕,于是向孔雀妈妈问道:“妈妈,我们也有一对大翅膀和美丽的羽毛,为什么不能像鹤那样高飞呢?”
“真是个小傻瓜,”孔雀妈妈回答道,“飞得高有什么用处,蓝天上没有谷粒,也不会有虫子啊!”
听了妈妈的话,小孔雀陷入了沉思。
静思语
有时我们需要向往蓝天,有时我们却需要踏踏实实的捡我们的虫子吃。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生存技能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有些事别人做起来好像很风光,却可能不适合你。
应当克服惰性
寓言
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其中的一匹因为勤快而常走在前面,另一匹常因偷懒而走走停停,始终走在后面。于是车主人就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一点一点挪到前面的车上。等货挪完了,后面的马挑衅地对前面的马说:
“看看,走得快对你有什么好处?像我这样走一段休息一下多自在啊!”
前面的马没吱声继续向前走去。
货物运到后,车主人感叹道:“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我养两匹马干什么呢?”
于是他把拉空车回来的那匹马宰了。
静思语
故事中总走在后面的那匹马因自己的惰性而死,看是偶然实是必然。
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里,也一样的存在这种惰性,比如有些人只有在别人督促的情况下,才会做某件事;又比如有些人平时不看报,不读书,只有在单位组织学习时,才会想起临时找点资料看;又比如某些人,非要等到上级下来检查,才会搞搞卫生,清理清理账目,维修维修设备,上级一走,或上级不检查,一切还是老样子……他们做点事,就好像是专为做给别人看的,没有人管他就不做。
这些人不知道做事是应该的。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为了做事。由于没有这样的主动性,他老是被动的。你让我做,我就做;你不让我做,我就不做,如此下去,怎么谈得上自我实现呢?
如果说人实现自我靠的是理想,那么人追寻理想则首先靠的是对自己惰性的克服。
因此,有人把理想比作一只翱翔于云端的天鹅,也有人把惰性看作一只只能抱在怀里的肥胖的天鹅。
不能贻养后患
寓言
有个牧人弄到几只小狼,细心地抚养着,以为养大了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羊群,还可以把别人的羊抢过来。
但小狼长大后,却首先咬死了牧人自己的羊。牧人叹道:“我真是活该!狼本是应该杀死的动物,我却偏要救活这些狼崽子!”
静思语
不能贻养后患!这应成为我们处世的一种基本智慧。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常常会把仇人当亲人。之所以这样,其原因有时倒很复杂:有的是利欲熏心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有的是被某些人的外表所迷惑;有的则是思想觉悟不高,为坏人所利用,就像故事里牧羊人想借狼的恶行为自己捞取好处……但无论什么原因,贻养后患的人,到头来灾祸最终还是要落到自己头上。
语言的巨人,摇行动的矮子
寓言
一个孩子在塞纳河边说说笑笑,一不小心掉进了水里。恰巧河边有一棵树,小孩吊在树枝上,大喊救命。
一位教师刚好从那里经过,他找到了机会大声斥责:“啊,淘气鬼,瞧啊,他做的傻事使他成了这模样,我早料到这种小鬼不怎么样。
“他的爹妈真倒霉,为这样的淘气鬼真要把心都操碎!他们够痛苦的,我要为他们的命运来叫苦。”
说完这一番话,他才把孩子救到岸上,可孩子此时已奄奄一息。
静思语
孩子失足掉进水里,生命奄奄一息,教师看到后大声数落孩子而不及时采取救助行动。这是对空谈者的极大讽刺。
如果故事里的孩子是我们心里一个远大理想的胚胎,我们整天对着它夸夸其谈,不付出任何行动,欺人骗己,那孩子只会永远是孩子,甚至因长不大而淹死在我们发达的唾液里。
如果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故事里的孩子,我们整天商量怎么办,计划怎么办,把说话当成了行动,对他说,对他讲,对他勾画思想的蓝图,而很少及时付出真正的行动,那孩子即使成长了,我们也会被第一个抛弃。
如果说语言是行动的影子,那也只是影子。
谁都有所不能
寓言
有一只骆驼离开主人,独自漫步在偏僻的小道上。长长的缰绳拖在地下,它却漫不经心地只管自己走着。这时,正好来了一只老鼠。它咬住缰绳的一头,牵着这只大骆驼就走。老鼠得意地想:“嘿,瞧我的力气多大啊!我能拉走一头大骆驼呢!”
一会儿,它们来到河边。大河拦住了去路,老鼠只好停了下来。
这时,骆驼开口了:“喂!请你继续往前走啊!”
“不行啊!”老鼠回答说,“水太深了。”
“那好吧,”骆驼说道,“让我来试试看。”
骆驼到了河中心便站住了,它回头叫道:“你瞧,我没说错吧,水不过齐膝盖深呢。好啦,尽管放心下来吧!”“是的。”老鼠答道。“不过,正如你所看到的,你的膝盖和我的膝盖之间可有一点小小的差别啊。劳驾,请你渡我过河去吧!”
“好,你总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了。”骆驼说,“你很傲慢,夜郎自大。要是你能保证今后谦虚一点,那我才肯渡你过河。”
老鼠不好意思地笑着答应了。就这样,它俩一起平平安安地到了对岸。
静思语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人都有自己所不能够的。谦虚的人通常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正并与强者联合取长补短,共渡难关,在彼此关爱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高贵与卑贱
寓言
苍蝇和蚂蚁争议着:谁更高贵,值得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