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动物的奇异妙用(4)
最早用大象进行作战,据说是印度。在古代,骑兵曾风行世界,成为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印度由于气候关系难以培养出品种优良的马匹,因此,它的骑兵很少。为了加强其国防力量,就把大象训练来作战。据说大约在公元前600年的时候,印度就开始用大象进行作战。古印度亚格伯皇帝在一次战争中利用300头大象参战,踩死敌人士兵无数,一举攻占了有8000名敌军据守的希托安要塞。这种巨型动物组成的部队突然出现在战场,好像是不可战胜的庞然大物,使敌人恐慌万状,从来不敢等闲视之。加上大象生性聪明,力大无比,势不可挡。当它刚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给敌军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威慑作用。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坦克刚使用于战场一样,曾使对方束手无策。因而大象的使用很快扩大到了近东和非洲地区。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在同罗马人作战中就曾使用过战象。
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古罗马人曾迫使迦太基人接受和谈,规定在作战中禁止使用大象。
我国是最早使用大象作战的国家之一。据考证,在殷初或更早的年代,可能有过象车出现。春秋时候,吴国同楚国作战,一直打到了楚国京都。楚王弄来一群大象。在象鼻子上系上尖刀,尾巴上绑着火种,让象群列队出阵。
人们在它尾上点燃火把,使其拚命向前猛冲,终于把吴国军队赶跑了。
传说中国南北朝时宋国名将宗悫(言确),被文帝(刘义隆)任命为“振武将军”,征讨林邑国。在战斗中,林邑国工一见宋军到来,便命令大象部队出战。由于象的力气很大,皮也厚,刀枪不易杀伤,宋军难以取胜。于是,宗悫便设计制作了一些狮子的模型,上阵迎敌。象见假狮子,吓得乱跑。宗悫乘胜追击,获得大胜。
尽管大象具有很大威力,也有很多局限性。一是目标大,容易被发现和击伤;二是不太听指挥,很容易四散乱窜,反而将自己的队伍搞得乱七八糟。由于有这些弱点,各个国家很快找到了对付大象的办法。如印度军队用沉重的铁箭和燃烧的火箭射击大象;希腊军队用与现在的反坦克地雷场相似的办法,将铁火桩连环埋在大象必经的地方,以划破大象柔软的脚等。
从此以后,大象作为作战部队逐渐在战场上消失。但是,如今大象作为运输工具仍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中存在。
如柬埔寨爱国武装力量,在反抗越南侵略的战争中,以大象担负前输后送的任务,往返于深山密林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泰国还存在训练大象的专门学校。训练大象用头推倒大树,用脚蹬踏地面,用鼻子搬运木料,发动推土机和电锯上的引擎,以及在狭窄的树林小道上行走保持平衡等。教会大象这些本领,目的是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但在战争情况下,无疑也可以为战争服务。
“白象王国”的象军
泰国人喜爱大象,崇拜大象,这不仅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大象总是吉祥的象征,而且也是因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象与人确实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泰国的历史风云里也常常出现象的足迹。
象一般是黑色的,因此,一旦发现或捕获白象,就是十分罕见的事,古时,泰国人以此作为国运昌盛的吉祥之兆。
泰国大城王朝十六世王时期,曾因获白象7头,群臣劝王晋号“白象之君”。此时,泰国以“白象王国”的美名蜚声中南半岛。
大城王朝时期,白象还被作为“友好使者”送来我国。据《明史》卷324暹罗条记载:“三十二年遣使贡白象及方物,象死于途,使者以珠宝饰其牙,盛以金盘,并尾束献,帝嘉其意,厚遣之。”
现今的曼谷王朝拉玛二世时,曾因喜获白象3头而改国旗,把当时一色红的国旗,改为红底中有白象图案的国旗。至拉玛六世时则有明文法规,凡捕获到的白象都要献给国王,被王宫接受的白象称为“御象”,尊为国宝。
每年11月10日是泰国的象节。那一天,全国各地的大象“健儿”,要在素攀市举行运动会,进行拔河、举重等项比赛。
大象虽然体态笨重,行动缓慢,但却聪明乖巧,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在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历史上,经过训练的象,在战争中不但是交战双方帝王将相的理想坐骑,而且还是双方的主要武装力量。在200多年之前,泰国王家军队中曾有2000头训练有素的战象,当时连国王出巡也都是骑着大象,在曼谷大王宫中至今仍完好无损地保留着一个3米多高的御象台,是专供国王乘象而设立的。
作战时,经过训练的战象,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给对方以很大的威胁。正因为象体笨重庞大,有如现代战争中的坦克和大炮,在古代战争中,常用它破城门,毁营棚,拔鹿寨,无坚不摧。一头战象,其背上常设一象舆,舆中插有各种长兵器,坐一战将,前后各配一驭象手,他们都是既武艺精通,又能熟练指挥战象的兵将。在象的四条粗腿旁,各有一士兵手持武器保护象腿。这样便组成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
如果象颈上坐的是帝王或统帅,象舆中则坐一士兵,双手高举长长的孔雀尾羽,相当于军中的号兵,给自己一方以信号。
一次重大的战役,投入战斗的大象,有时多到几百头,远远望去,宛似滚滚黑浪席卷而来,势不可当。
一头有功的战象,还受到封官晋爵的待遇,爵位高至“昭帕耶”,相当于我国古代“公、侯、伯、子、男”中的“公爵”。
泰国历史上有功的战象名载史册。如素可台石碑上记载着素可台王朝膺塔拉贴一世王时期,19岁的王子兰堪亨骑象奋战敌酋,营救父王,反败为胜的事迹。王子的英名与其坐象的名字——“馁蓬”一起铭刻在石碑上。
在泰国历史上最着名的一次象战,是泰王纳黎萱同缅甸王储帕玛哈乌拔拉的一次战斗。
1569年,泰国大城王朝被缅甸灭亡。1584年泰王子纳黎萱在肯城自立为王。缅王闻讯,于1592年派王储帕玛哈乌拔拉率兵讨伐。纳黎萱与弟帕埃戛托萨录在素攀府领兵迎战。当缅军刚进入泰军埋伏圈时,伏兵四起,缅军阵乱。其时,泰王及其弟所骑之象春情勃发,见敌象奔逃,立即追赶,尘土蔽天。待尘土渐落,泰王发现已陷入敌阵,只见缅王储骑象率众立于树荫之下。泰王当即以言相激曰:“皇兄!为何呆立树下,敢来一决雌雄否?良机莫失!”当时,缅王储若要一声令下,将士蜂拥而上,泰王及其弟必被杀或被俘,因为泰国王周围只有数名随从。然缅王储也非闻鸣镝而战股之辈,若不应战,有失王威。泰王话音一落,缅王储就催动坐象向泰王坐象撞去,撞得泰王坐象横向缅王储,王储乘势举刀砍去。泰王俯首闪过,砍破帽盔。此时,泰王坐象回过身来反撞缅王储之坐象,也使其象横向泰王。泰王举刀猛砍,正中缅王储之右肩,王储当即死于象颈。缅军见将帅已死,无心再战,退兵而回。
这次象战,泰王纳黎萱名闻遐迩,威振四方,对泰国历史起到重大的影响。这以后,150年间无人再敢染指大城,侵犯泰国。象战中泰王坐象——昭帕耶猜耶势拍,与泰王一起名垂青史。
今天,在泰国素攀府,矗立着一座泰王纳黎萱骑象出征的纪念像。每年素攀府都要举行象节游行,大象被装饰得彩色缤纷,驭手戴盔穿胄,手执长矛,其他的象手也按古时装束打扮,活像一支古代出征的象军队列,以此纪念泰国历史上这场着名的象战。
邓子龙破象阵
明朝万历年间,汉奸岳风勾引外敌入侵云南。敌人拥有千万大军,象队、马队,浩浩荡荡,直逼姚关、施甸、永昌、危及云南全省。铁蹄所至,人民遭殃。
无数战象,身披甲衣,刀枪不入,身驮“战楼”,内藏枪手、弩手,好似现代的坦克,威风凛凛,所向披靡。云南巡抚刘世曾苦无破敌之策,焦急万分。
这天,刘世曾突然想起一个人来。他叫邓子龙,1531年生于江西丰城,1558年中武举,后转战于今福建、广东沿海抗倭战场,由小旗升至把总,是难得的将材。经刘世曾举荐,1583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邓子龙被任命为永昌卫(云南保山)参将。刘世曾命邓子龙率数千兵丁星夜驰往前线抗敌。
邓子龙骁勇又稳健,精于用兵。他与敌人对峙,任凭敌人叫骂讨战,并不贸然出击。只是带领少数随从,骑马四处察看。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想出了破敌良策。象、马战阵虽然厉害,但到了狭窄地带,就难以发挥作用,只能挨打了。
因此,邓子龙决定把敌人诱入预先选好的战场。
这时,敌方派来间细向邓子龙诈降。邓子龙识破了敌人的伎俩,将计就计,对敌方间细殷勤接待,装出十分信任的样子,任其在营中到处走动。间细看到,明军不足万人,而且军纪涣散,士兵怯战,武器不精,不觉心中暗喜。
夜间,邓营中竖起两个纸扎的庞然大物,里面点着油灯。间细问道:“这是什么东西?”邓子龙说:“这是怯象神灯,敌人的象队见此物必然后退。”间细自以为探得邓军机密,急着回去报功。
邓子龙暗中通知卫士佯装瞌睡,不加拦阻。
敌军头领听了间细的报告,决定对邓军发起进攻。前边是象队,后边是马队和步军,气势汹汹,直扑邓营。邓子龙在山道口、栅栏旁,早布下火弩、利箭,严阵以待。等象队走近,只听一声令下,火弩齐发,雨点般落在象背的战楼上。
顿时,烈焰升腾,象队大乱。埋伏在壕沟里的邓军士卒一跃而起,手持利剑,专砍象鼻。缺了鼻子的大象,疼痛不已,折身回窜,与马队相撞,战楼坠地,人死马翻。巨大的象掌,在敌阵中乱踩,敌军死伤无数。邓子龙乘机挥军掩杀,十万敌军败如枯朽。
战后,邓子龙命人烹杀大象,犒劳三军。猴——勇敢的“猴兵”
猕猴的生理特点接近于人类。猕猴的大脑发达,行为复杂,记忆力和模仿性都很强。猕猴行动敏捷,善攀援跳跃,会泅水。猕猴是世界上重要的高等实验动物,对于医学、心理学和航天飞行等方面的科学研究,都是理想的实验材料。猴子还曾在战争中一展风采。
猴子趣闻
疟疾自疗生长在热带森林里的猴子,比人类更早发现了金鸡纳树对疟疾的疗效,当它们患上疟疾时,就会啃嚼金鸡纳树的树皮,达到治疗的目的。
非洲尼日利亚的喀萨、祖鲁等地,人们将母猴和小猴拆散,使它们分居两地。再把装有信件的竹筒绑在小猴身上,然后放掉小猴,任其按原路去寻找“母亲”。从而实现信件的传递,小猴能百找百中。
科学家研究证明,经过训练的猴子能够用“钱币”来交换实物。一只吃饱喝足的猴子身旁放了大量香蕉,隔着笼子的另一只饥饿的猴子则拥有一些玩具。这时,猴子就会拿出三角牌来向毗邻的猴子购买香蕉,而吃饱喝足的猴子在给了香蕉后,也会挑出圆形牌向另一只猴子买玩具。
美国动物学家李杰经过一年的努力,成功地将4只性格温顺的金毛猴训练成为出色的“守林者”。这些守林猴在守林高塔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警惕着林中升起的每一缕可疑烟雾。如遇火灾,它们会马上按动设在塔上的无线电报警器报警。不过守林猴工作起来耐心不够,每隔2~3小时就得换班。
在泰国设有猴子学校,训练猴子采摘椰子。一只训练有素的猪尾蛮猴一天之内可以摘到1400个椰子。前不久,猴子学校的毕业生们举行了比赛,获胜者在半分钟里摘下了9个椰子。
动物学家发现,猴子会使用不同的声音来报告不同敌人的来临。如遇见豹子,它们会发出狗吠似的“汪汪”声;看见秃鹰,就发出一声低沉的喉音;见到逼近的毒蛇,则发出急促的“嘶嘶”声。
世界上最小的猴子生长在南美洲亚马孙河上游森林中的侏儒猴,身高10~12厘米,重80~100克,只有人的中指大小。通常一胎产两仔。刚出生3天的小猴仅3厘米高。猴毛呈黑色,密而长,外形像哈巴狗。它们喜捉虱子吃。最大的敌人是鸟,瑞典斯德歌尔摩的乔纳斯。瓦尔斯特龙家里养了两只猴,每只不超过四五厘米,小到可以爬在你的食指上。
千猱破寨
宋徽宗政和年间,晏州地方民族首领卜漏反叛宋朝,他们占据的轮囤山山高林密,卜漏在山上用石头砌成城堡,城堡的外面围上木栅栏,所有上山的道路都挖下了陷阱,狭窄的关隘有士卒严密把守。
兵部尚书赵通奉命讨伐卜漏。他围绕山的四周观察了一番,发现旁边有一悬崖绝壁,卜漏倚仗天险而没有设防,他又发现山上有许多猱(nao,一种猴子)。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破敌的奇妙办法。他派壮丁捕捉了数千只猱,用麻浸上蜡油做成火炬,绑在猱的脊背上。一切安排好了之后,赵通就率领一部分军队攻打卜漏的正前方,从早打到晚,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暗中派遣士兵从悬崖绝壁处,偷偷地登云梯把猱送上山,待靠近敌人的栅栏时,点上火炬,火炬燃烧,吓得猱群向敌人的住处狂跑起来,敌人的住房都是用茅竹盖起来的,猱窜上去后,立即点着了房屋,敌人呼号奔逃。人一乱跑,猱更加受惊四处奔跑,火燃烧得更加炽烈,这时,官兵一齐鼓噪前进,冲破栅栏。在前后夹攻之下,敌人被烧死的、跳崖摔死的不计其数。卜漏突围逃跑,被官兵追上捉获。
戚继光以猴助战
戚继光(1528~1588)是明朝抗倭名将。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从军终生。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名句,表达了爱国宏愿。
1555年调浙江都司,次年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曾以岳家军为榜样,编练军队,人称“戚家军”,令倭寇闻风丧胆。
戚继光曾训练数百只猴子,教会他们施放火器。有一次,一队倭寇入侵,戚继光预先埋伏好伏兵,接着放出带着火器的猴群,让它们闯进倭寇的营寨。当时倭寇毫不在意,突然一声炮响,猴子纷纷放出火器,瞬时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伏兵随之冲入敌营,经过一番厮杀,全歼倭寇。
鸽——带翅膀的电报
鸽子——和平的使者,这恐怕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度里都是无可非议的。然而,这可爱的小家伙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充当这一角色的。
远在上古时期,人们把鸽子看作爱情使者,而非和平使者。比如在古代巴比伦,鸽子乃是法力无边的爱与育之女神伊斯塔身边的神鸟,而在当时,民间则把少女称为“爱情之鸽”。
大概一直到纪元初,鸽子才被当作和平的象征。《圣经》上记载,大约9000多年前,上帝耶和华为惩罚人类的罪恶,制造了一场洪水浩劫,只留下守本分的诺亚一家。诺亚按照上帝的旨意,用歌棐木造了一只方舟。当滂沱大雨狂泻了40个昼夜之后,世界上最高的山被淹没了,人与飞鸟、走兽等一切生灵也都被淹死了,只有诺亚的方舟载着一家老小和各种成双的动物漂浮在无垠的水面上,逃过了这场毁灭性的灾难。十余日后,他们放出一只鸽子,鸽子噙回一枚橄榄叶。据此,诺亚夫妇知道家乡的水已退,于是回到家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