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和谐的职场人际关系(1)
这不是一个单打独斗、英雄逞强的时代,这是一个必须强调专业分工、团结合作的时代。有人说,现代的管理应发挥象棋的特色,互依互赖,相互支持。在棋盘上,象棋的十六个成员,可以各自独立作战,不必也不能依赖他人;但是它们之间,却是互相合作的。因此,作为职场中人,搞好人际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
在和谐的职场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能充分尊重别人的个性,做到和而不同,大家亲如一家,互相理解和宽容,在工作中互帮互助,其乐融融,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团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能愉悦人的身心,缓解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默默耕耘,鞠躬尽瘁,老板就一定会知道。而事实绝对不是这样的,因为让老板分心的事很多,而且他并没有火眼金睛,掌管大局的他不可能事事都知晓,不可能清楚每一个下属的表现甚至潜质。
即使你遇到的老板是一位“伯乐”,他也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而发掘你的特长和潜质。倘若因为老板一时忽视,而一味地怨天尤人,甚至动不动就盘算着“另谋高就”,那么你很容易错失好老板,这就非常可惜了。你要做的不应是抱怨,而是学会表现自己。只有让老板看到你的才华,你才有被重用的可能。所以,对于仍然龟缩一隅冀望老板主动垂青的员工,不如自己早作准备,主动出击。
这几个月,正是一年中的产销旺季,眼看公司今年的生产、销售业绩都比去年有了长足的发展,李老板自是喜不自禁。可没想到的是,元器件事业部的一个姓王的小伙子却跑来向他提出了辞职申请。
这个小王已经在公司里工作了将近四年,算是公司的老员工了,工作一向还算称职。李老板不免有些疑惑,询问他辞职的原因。小王支支吾吾地并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李老板以为他一定是另有方向,攀上了别的高枝,便也没做过多的挽留。
一年后的一天晚上,李老板独自在酒吧喝酒,无意间遇到了小王。见到李老板,小王讪讪地主动走过来招呼。李老板倒也大方,请他一块坐下。彼此客套一阵后,李老板问起小王的近况,小王说:“和原先在您的公司里没什么差别。”
原来,小王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李老板的公司,在元器件事业部从事技术工作。虽然小王努力试图施展自己的才华,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公司待遇比一般公司高,但苦于没有自身发展的机遇,小王最终还是决定“跳槽”。然后他进入一家同类企业,从事着同样的工作,原本以为通过环境的改变、自身的努力,可以获得更大的施展抱负和才华的空间,却不想一切依旧如故,只不过换了个“打杂”的地方而已。
讲完自己的遭遇,小王叹了口气说:“李老板,说句您不爱听的,是不是所有的老板都像您这样,很难发现员工的潜能和长处,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固定思维模式来安排雇员的工作,让下属找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李老板没想到自己竟然给小王留下了如此的印象!不过,李老板并没有急于表态,只是询问了一些他对于以往和目下境遇不满的原因。小王大胆地讲了许多自己的见解,有纯技术上的,也有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说的虽然不能说精辟独到,却也不无道理。
李老板后悔当初把他放走了,小王的很多见解和设想对于公司的生产和经营确实是有益的。
第二天一大早,李老板便召集公司相关部门的经理讨论了小王的见解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公司的确是错过了一个不错的人才。当天中午,李老板给小王打了电话,约他来公司谈谈。小王很快来了,李老板直截了当地希望他能够“好马也吃回头草”,重新回来工作,当然也相应给他提供了适合的职位和待遇。小王很高兴地同意了。
李老板很认真地问小王:为什么当初不把自己的这些设想和建议提出来?小王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当初也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只是因为生性羞涩,不善于与人交流和沟通,而且还固执地认为上司和老板应该主动发现员工里的人才。正是怀着这种想法,所以后来虽然换了工作和老板,也依然怀才不遇。
最后,小王说:“如果不是那天喝了点儿酒,而且我们之间不再是老板和雇员的关系了,我还不敢那么直截了当地袒露自己的想法呢!”
在职场中,很多员工总是埋怨自己没有遇到伯乐,埋怨自己怀才不遇。但是反过来想想,你是否主动让“伯乐”看到了你这匹“千里马”呢?千里马若不会放歌长嘶,也难能引起伯乐的注意。因此,积极主动地与老板沟通,这是你必须去做的事情。
点评
在职场中,所谓的人才比比皆是,许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忽视冷落了。作为老板,无论企业的性质如何,都希望能够兴旺发达,因此主观上他们并不愿意忽视员工的才智和能力,浪费人才资源。但是,老板并不都是天生的“伯乐”,不可能总能那么敏锐地发现员工的优点。遇到这种情况,员工最好的选择不是默默等待,更不是埋怨怀才不遇,而应该首先躬身自问有没有在老板面前表现过自己,有没有让老板看到“千里马”扬蹄的时刻。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展示给老板,给自己机会,也给老板机会,让他知道你的存在,你的能力,你的潜质。
对于每一位员工来说,如何与老板保持距离,该保持怎样的距离,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大的学问。和老板走得太近了不行,老板终究是老板,他必须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老板离得太远了也不好,远得让他慢慢忘记了你的存在,你在公司还会有什么前途呢?
那么,究竟该如何与老板相处?保持怎样的距离最合适呢?其实很简单,只要能够保持有时近有时远的“弹性距离”就是最佳状态了。
几乎每个职场中人都期望能给老板留下深刻并且优秀的印象,一些人认为只要和老板像朋友一样相处,升职加薪自然会一切顺理成章,然而,这常常是个误区。虽然让老板全面地了解自己是员工升职计划成功的关键,但是,任何时候,老板就是老板,即使老板和下属的关系很不一般,也不表示老板和下属之间没有距离。毕竟下属与老板在公司中的身份和位置是不同的,这一点一定要牢记于心。不要使关系过度紧密,以致卷入老板的私人生活之中。过分亲密的关系,容易使老板感到互相平等,这是十分冒险的举动。不同寻常的关系,会使老板对你的要求格外高,也会导致同事们的妒忌,可能还有人暗中与你作对。
置身职场,尽量与老板搞好关系是绝对应该的,但要想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员工,在和老板打交道的时候,无论如何要记住:
不论什么时候,老板就是老板,即使你们的关系很不一般,也不意味着你对他可以没有敬重和恭维。如果因为和老板走得很近,就忽视了这一点,就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郑芳和她的女上司田霞非常合得来,不只在工作上合作默契,就是个人喜好也惊人地相似。她们都喜欢用同一个品牌的化妆品,喜欢相同套装,喜欢到星巴克喝咖啡,喜欢听老歌……所以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相对也就多一些。有一次两人不约而同地穿了一件相同款式而且绝对风情万种的衬衫,她们在更衣室相遇,开玩笑地互骂彼此是妖精,于是郑芳私下里就称田霞“老妖精”,田霞也乐得回一句“小妖精”。办公室本是多事之地,她们的亲密自然招致别人的非议。田霞从此留了心,她想慢慢地疏远郑芳,可是郑芳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天,田霞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一位客户,郑芳敲门后进来,以为没有别人就冲着田霞问:“嘿,老妖精,今天晚上去看电影怎么样?我搞到了两张贵宾票。”田霞的脸色立即很不自然,只说了一句:“你风风火火的像什么样子?这是在办公室。”郑芳这才发现在那张宽大的黑色沙发里,坐着一个清瘦的老企业家。不久,郑芳被调到另一个部门,离开了那份自己十分喜欢的工作。
由此可见,与上司的亲密关系不一定会成为自己的避风港,相反,有时会带来负面影响,想必这是郑芳在当初走近田霞时所没有意料到的。
与老板距离近了,彼此的了解也就多了。可是如果你忘记他是你的老板,那是福是祸,自然可想而知,而且最可怕的就是你知道了老板的隐私!
当然,不能与老板走得太近,也不是说见了老板就退避三舍。
许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比较腼腆,或清高,或害羞。如果不是向老板交报告,他们绝不会到老板办公室去坐上一坐,与老板进行交流,而且在召开部门会议时他们也总是坐在离老板最远的地方,既不提建设性意见,也不提批评意见。即使老板点名让他发言,他也仅是仓皇结束,并且不敢与老板四目相交;在单位安排年假旅游时,老板一再声明要与大家尽情游乐,彼此放下职位等无形约束,他们仍显得拘谨,不想与老板分享同一只木排或橡皮艇。他们总是与“群众”在一起,言谈之中,他们似乎还非常鄙薄那种亲近老板、亲近权威的行为。
所以,这些在老板的印象中总是“朦朦胧胧说不出好坏”的基层职员,总是缺少申明自己看法、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他们总是显得怀才不遇、郁郁寡欢。在议论中,他们会抱怨老板没有识人的眼力。其实,优秀的员工都知道,任何人的观察范围都是有限的,老板面对的是一个集体,发挥出这个整体的优势才是他昼夜要考虑的,至于识不识人,首先在于这个有才华的人自己是否甘于坐到权威面前去,展示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
与上司保持经常性的接触,可以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和交流,可以更好地把握上司的思想状况和感情倾向,可以在生活上多一些关照,在工作上多一些主意和策划。有些事上司可能会跟你探讨、商量,同时,你的思想可能会成为他的补充。时间久了,上司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会主动地找你商量和出谋划策。
那么,如何才能与上司保持经常接触呢?简而言之,有两点需要了解:一是在业余生活上多与他接近,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找到与之兴趣爱好的共同点,例如台球、纸牌、钓鱼等;二是在工作上多请示、多汇报,要在请示和汇报时谈一些成熟的和创造性的想法,让上司知道你的能力。
人不仅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感性的动物。领导群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重视“关系”,也就是感情联络。在领导群中“任人唯亲”是较普遍的,这种用人机制当然不好,但短期内也不可能完全破除。其中这个“亲”就是指诸如秘书、司机、老乡、亲属、亲信、老同学、老战友、老部下等与领导感情较深的人,这些人就是领导重用的对象。有人从中总结经验说:“工夫全在工作之外。”
当然,如果你与领导的关系密切,你就有可能会失去群众基础。你与领导关系密切,在被委以重任之后,一些原先的“朋友”会疏远你。也许是出于嫉妒,也许是出于别的什么原因,有人会散布对你不利的流言,比如说你是上层的“关系户”。但最终每个人都是凭自己的能力与才华说服人的,如果你受到提升,而且胜任或胜出那个职位,流言就会不攻自破。
我们不能操纵别人的议论,但我们可以生长自己的智慧之果。面对果实,任何非议都站不住脚。所以,要成功,先不要畏于人言。只要不是谄媚之徒,真相最终会还你清白。
总之,与老板相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过与不及都不对,只有恰到好处的距离,才能使你在老板心中具有一定的分量,也才能使你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成功机会。
点评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距离都能产生美,只有适度的距离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佳位置。与老板相处距离更重要,掌握合适的距离,便多了一分在职场拼杀的便利与机遇。
在工作过程中,与上司意见相左时怎么办理?是服从,还是对抗?
首先要清楚,任何一个上司都不是完美的,他们的决策有时候也会是错误的,这时候要大胆提出相反的意见。不过,要让上司心悦诚服地接纳你的观点,应在尊重的氛围里,有礼有节有分寸地磨合。也就是说,要顾及到上司的面子。
任何一个上司,能干到管理者这个职位上,都有其过人处。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待人处世方略,都是值得下属学习、借鉴的,应该尊重他们精彩的过去和骄人的业绩。因此,在提出质疑和意见前,一定要拿出详细的足以说服对方的资料计划。
黄旭是一家民营软件公司的总经理。由于行业技术的快速变化、竞争形势的不断严峻,黄旭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在一次大客户招标会上,竞争对手将订单横刀夺去,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在黄旭心中滋生。
在这种焦躁感的逼迫之下,黄旭开始对公司员工施加压力,要求他们不断加班加点工作;无休无止地开会讨论公司的发展机会,不断对公司的发展方案进行改动,希望能够看到短期成效;对所有员工提出更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不允许任何人有犯错的机会。
令黄旭不解的是,这一切努力都没有取得如期成果。在他吹毛求疵的要求下,员工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另外,黄旭的焦躁情绪为整个公司的氛围蒙上一种人为的紧张:在他面前,员工们如惊弓之鸟,生怕由于一点点失误而受到斥责。
在汇报工作时,公司高管们尽量选择美化的词语去报告工作,而不直言工作过程真实存在的缺陷与危机。更糟糕的是,几名核心骨干由于受不了黄旭的“高压”政策而辞职,公司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了挽救公司不断下滑的颓势,黄旭做出一个大胆的冒险决策——准备投入300万元去收购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公司高层都知道此举无疑等同于自杀,但没有人敢提出意见。
市场总监陈乐虽然屡谏受阻,但他实不忍心看着自己的上司受到焦躁症的困扰而不断做出错误的决策,最后导致整个公司崩溃。于是决定阻止黄旭,将上司出现偏差的管理思维拉回正轨。
陈乐知道,黄旭虽然是个很自我的人,但还不是一个完全一意孤行之人——他之所以在决策上一错再错,主要是被公司暂时性的业绩不佳所困惑,而忽略了从更高层面上看待整个市场发展的形势,无法制订出更加理性的决策。陈乐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及理性分析报告让黄旭明白自己的错误。
陈乐悄悄与某权威市场咨询机构合作,就公司及行业的情况做出了一份详尽的分析报告。同时,在将此报告呈交黄旭之前,陈乐先与公司几个高层进行仔细的讨论,每个人做好分工准备,决定在高层闭门会议上,在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每个人发表有针对性的建议,而不是像以往一样纯粹地对总经理黄旭的决策提出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