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文化大革命“(2)
”红宝书“即毛主席语录,64开或更小的精装本,红色封皮,极其精致,里面印有毛泽东主席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章摘要。当时全国有八亿人,几乎是人手一本。林彪号召要年年学, 月月学,天天学,最后形成了”红语录“的世界和海洋。每当开会先把”红宝书“举过头顶,一人领呼,众人挥动,齐喊”万 岁“,整个会场红彤彤一片。”文革“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几岁娃娃,每人胸前都要佩戴毛主席像章。当 然,”地富反坏右“和”走资派“是没有资格戴像章的。像章有钢质、铝质、铜质、塑料海绵质、陶瓷质甚至竹质等等,造型各异,大到像碗口一样,小到纽扣一般。中间印有毛泽东主席在各 个时期的头像,大都精美绝伦。人们有的戴一个,有的戴数个,有的则在左半胸襟上挂满,以示对伟人的尊敬,个人崇拜达到了 登峰造极的地步。
”文革“中还有一些创造。一是”早请示,晚汇报“。每天早晨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主席像前,进行”早请示“,说当天的工作计划,晚上要在主席像前汇报一天的工作, 检讨自己一天的言行,叫作”晚汇报“。二是”祝愿“。就是每天三顿饭前,都要手举红宝书,祝愿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副 主席万寿无疆、身体健康。再就是”对语录“,则是在”文革“中向伟人表示忠心的又一种形式。比如去供销社买二尺布,要先 背毛主席语录,买布的人说:”要斗私批修,买布。“供销社的服务员回应说:”要拥军爱民,买多少?“买布的人再说:”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买二尺1就连我们在学校练操也要背诵, 如喊号人喊向右转,我们学生齐声背“要节约闹革命”,向后转“为人民服务”。还常常在半夜里,大队高音喇叭喊让全体社员(村民)紧急集合“接最高最新指示”。全村的人都急忙赶到大队院内,然后敲锣打鼓上街游行,半夜里冻得人瑟瑟发抖,但没有一个敢说冷的,“冻死也不冷,哆嗦也不冷”,现在想起来真 是哭笑不得。
当年的“文化大革命”,现在已成历史,“文革”中红海洋的造神运动,也早已休矣。当年的毛头小伙子、梳着毛刷小辫的小姑娘,而今也都已年过花甲,成了满头白发的老头子、老太 婆,有的多年未见,偶而见面,不说名字,都认不出来了。但说起往事,特别是提及“文革”那“红色”经历,一下子就拉近 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它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记忆什么,就是要牢记这段“红色历史”,总结这段“红色历 史”。本来科学民主法治的社会,之所以会出现造神运动,除了林彪、“四人帮”兴风作浪外,也有高层决策上的重大失误,我们应从中多思考,多汲取教训。否则,如何解放思想?如何知道 什么是科学?如何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又如何能推进社会进步、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05文宣小队
最近,看到几篇有关乡村群众文化的报道,使我感慨颇多,就禁不住想起我在仁里上学时的文艺宣传队。当时我们仁里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可以说是远近闻名。之所以说远,是我们曾到县城大礼堂演出,之所以说近,是在三里五村、十里八乡巡回演出。
独特的节目、精彩的演技、幽默的内容赢得了观众们的交口称 赞,既活跃了乡村群众文化生活,也给当时浮躁、单调、狂热的乡村生活带来鲜有的笑声和活跃气氛。
我们这支文艺宣传队全名是“仁里学校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 队”。这支宣传队最多时四十多人,平常也就是三十人左右,都是学校的文艺爱好者,年龄最大的十八九岁,最小的只有十五六 岁。我们白天上课,晚上或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节目。那时政治气氛浓厚,为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 伟大号召,我们所排练演出的节目都是紧密配合当时的政治运动的。演出的节目类型有:表演唱、独唱、双簧、数来宝、对口 词、相声等。白天演出还好,晚上演出村里多是煤气灯照明。我们文艺宣传队之所以会名声鹊起,取得如此好的效果,除全体队员共同努力外,也与队员中的几个关键人物的策划和操作是分不 开的。这几个“能耐人”分别是:女演员袁翠英、尤春月、秦孟稳、韩文凤、秦彦存、徐占慈、张玉花、刘灵缺、焦俊缺等;男 演员秦翠英、秦永安、秦雪辰、秦计栋、秦永合、胡松涛、李小军等;乐队主奏秦世明、秦孟活、秦寿广、韩新民、秦绍信等。 袁世恩老师具体负责这支队伍的管理。袁老师人品极好,是个多才多艺、事业心很强的人,当时的我,既做演员又在乐队。
节目大部分是自编自演的。秦永安和秦彦存俩人合演的《老 两口学毛选》真的是惟妙惟肖,令人叫绝;秦永安扮唱《沙家浜》郭建光的选段令人感到清新振奋,人物光彩照人;胡松涛的 数来宝好评如潮。最令我难忘的是我参演的两个节目。一个是十分搞笑的《三个美国佬》,我扮装美国军官,秦雪辰、秦永安分
别扮演两个美国兵,即“跑肚”和“拉媳,都是化妆演出,挎着我们自己用木头做的盒子手枪和长枪。这个节目演出后收到了 很好的效果,主要是笑点多,也从演出中看到了美国兵在越南战场上节节败退、怕死逃命的狼狈相。另一个节目,是我们集体创 作的《门合的一家》。当时全国正在开展向党的好干部门合同志学习的活动,为配合此活动,我们大家各编各的道白和唱词,各 准备各的道具。在这部大剧中,我装扮的是”大地主“,秦永安装扮的是正面人物门合,秦彦存装扮的是门合的母亲,杨建国、 杨东雪装扮的是两个狐假虎威的”狗腿子“。这个节目首场在仁里公社的一次大型会议上现场演出,赢得观众长时间的掌声。
演出之后,不少村纷纷邀请我们文艺队专演这个剧目。由于观众 特别是一些儿童,对演反面人物的演员印象较深,直至我1971年4月上班后,再回到我们村或到仁里乡这一片下乡时,有的群众还说:”这不是那个‘美国佬’吗!“还有的说:”这不是那个‘大坏蛋地主’吗!“可见当时这个剧情在乡亲们中产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正是由于不少演员有较高的表演天赋,也正是由于我们宣传队出了这么一批”人才“,才促成我们文艺宣传队名噪 一时。后来秦雪辰被选进县剧团成了主演,秦计栋也进了县剧团成为骨干。
星转斗移,物是人非,人生如梦,万千感慨。如今虽然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宣传队中,有的人也早已作古,但那毕竟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有必要把它记载下来,或许对后人有所裨益。
06学校管理
在”文革“中什么新鲜事也会出现,就连学校管理体制也被当做”封、资、修“的东西彻底砸碎,改为由贫下中农代表进行全面管理。
1968年8月,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关于教育要革命的”最新指示“:”实现无产阶级的教育革命,必须有工人阶级领导,必须有工人群众参加……工人宣传队要在学校长期留下去,参加学校 的全部斗、批、改任务,并且永远留在学校。在农村则由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在毛泽东”最新指示“发表后的几个月内,由近百万工农 群众组成的”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全国所有高等院校和数以十万计的城乡中小学。在”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 示下,各地都进行了”教育革命“和教育体制的尝试。这种尝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确立贫下中农对学校的管理权。当时 下发的各种文件都强调,这是”无产阶级占领教育阵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把学校改造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彻底摧 毁剥削阶级教育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根本保证“。其二,把学校置于公社、大队革命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之下,公办教师也都回原籍的所在村,工资也由县教育局拨到大队,再由大队 发到教师手上,以体现贫下中农的管理。不仅如此,当时许多地方的教师任免也都实行”由贫下中农讨论、大队革委会提出意 见,公社革委会批准,县革委会备案“的程序。倡导贫下中农占领讲台,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当时,我正在上初中,我们村的贫协主任秦计存,作为贫下中农管校的代表管理学校,他是个文盲,打了一辈子”光棍“,脾气暴躁,说话好损人,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怕他。有一次,他在全体师生面前讲话:”大海航行靠舵手,什么是舵手呢, 舵手,就是大家伙的手!“他不识字,把”舵手“理解成”多手“,台下嘘声一片。
当时,我们上课有限,大部分时间都参与政治活动。要么就是喊着”一二一“,站着队搞军训;要么就是请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村民沈同科作”忆苦思甜“报告;要么就是组织师生参加 生产队集体劳动,让我们在劳动中”经风雨,见世面“。常言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农闲积肥必然是农村每年必 做的一件大事,我们的劳动也随之展开。学校当时首先和大队联系好,由大队选择一个较为偏僻且又空旷的地方,然后我们学生 在贫下中农代表当场指导、学校老师的带领下,用铁锹堆起一堆土,在这土堆上刨一个坑,然后把杂草放到坑里去,接着就开始倒水,水渗得差不多了,再用土埋住封严,这”积肥“工序才算 完成。
遇到农忙,特别是庄稼发生虫灾,那我们必须当做政治任务去逮虫。累了,我们会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口号,坚持到收工罢战。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 为二的,当时学校领导班子完全瘫痪,老师的地位又十分低下,而由贫下中农代表去协调学校应与社会发生联系的一些事就比较 方便,他可以直接找大队,找公社,这也为学校省去了不少麻烦,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