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的感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求学路上(1)

人,只要有了信念,有了追求,什么艰苦也能承受,什么环境也能适应。求学是一条漫长艰辛之路,是一条充满风雨之路,也是一条磨练成长之路。

01启蒙老师

尽管当时我的家境不佳,但在让孩子们上学这个问题上父亲还是毅然决然。他曾经跟我姑姑们说,日子再艰难,也得让孩子们读书,不能让孩子们到大也是“睁眼瞎”(泛指不识字的 人)。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之所以在我们兄妹仨上学问题上如此坚定,一是受我大爷的影响。我大爷在解放前是个教书先生,在 他的熏陶下,有一大批诸如曾任地委委员的郑尊三等弟子,都成了我县解放前后共产党、八路军的中坚力量。二是当时各级政府 大力号召农民要送子女上学,同时号召农民自己也要参加扫盲识字班。三是父亲虽然仅上了四年小学,但勤奋好学,绝顶聪明,八岁在村里就是人人皆知的“铁算盘”,他深深懂得读书的重要 性。

就这样,在1958年2月,我便开始了穷学生的生活。在艰辛的求学路上,我有幸遇到许多恩重如山的启蒙老师,像贾永平、袁世恩、许保安、王俊秀、侯守昌、王学敏、毕成香、张凤坤等 等。我一生都会牢记他们的谆谆教诲,更不会忘记由于自己淘气而让他们操心的每一个情节。是他们的引领,是他们的启蒙教 育,影响和改变了我的一生。

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上小学一年级时的张凤坤老师。他当时就像拿着金钥匙的“魔术师”,轻轻地触摸到我幼小但纯洁的心灵,随着钥匙的转动,我的眼睛顿时一亮,一片崭新的世界就呈 现在了面前。

我上一年级时,第一课学的字是“人”,第二课学的是“一个人”。张老师是我县九门村人,他既耐心,又有办法,尽管那时候,农村孩子受到的文化熏陶甚少,但他还是让学生们很快地学会了书本上复杂的汉字和算术知识。无论是国语还是算术,这位老师给我打下的基础都是很坚实的,使我在以后几十年的学习 和生活中都受益匪浅。那时的小学老师们都非常负责,一、二年级的老师就更加敬业,一个汉字反复讲解,反复练习,惟恐学生 们不会读、不会写。实际上,小学一、二年级非常之重要,因为老师教授学生的,不仅仅是认几个字、会算加减法,更重要的是 教会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和书写热情,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让学生学会尊师爱校,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让学生学会遵守纪律……因此,当年都是安排最好的老师教 小学一、二年级,而教我的张凤坤老师,当时不仅担任一、二年级的课程,而且还担任着小学的校长。张老师,在担任一、二年 级的班主任期间,不仅教我认字、学文化,更重要的是还教我如何做人,这对我一生的成长和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

从二年级起,我就开始体会到没娘的孩子受到的歧视、欺 凌和因此而引起的感情上的伤害。那时,我也开始了对这种欺压的抗争。大一点的同学拿我穿的衣服烂且不合体取笑,我忍了; 女同学指指点点说我是“没娘的孩子”,我也认了。但一次在课堂上,有个同学故意欺负我,我真的“玩命”了。上课时,我的 课桌脚处出现了一团废纸,一个别名叫“二孬”的调皮同学,向老师举手告状说是我丢弃的。当时张凤坤老师也很恼火,不容分 说就逼着我立即把废纸团拿到教室外,当时,我也气不打一处来,一边拿起废纸团径直向教室外走,一边大声呼喊着反驳顶撞老师。从教室外回来后,见到“二孬”同学正得意洋洋的捂着嘴偷乐,我明白了是他搞的恶作剧,从他座位路过时上去就狠狠地给了他一拳。张老师见此情景,声音提高了八度,大声制止并训 斥,令我到教室外面罚站。大约过了二十分钟,老师又让我回到教室,这时紧张的气氛缓和了许多。事后才知道是张老师发动学 生搞了调查,知道是“二孬”同学故意捉弄我而且“恶人”先告状。下课后,张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给我做思想工作。我只 记得他说:打架不是真本事,品学兼优才是好学生,语重心长地引导我、教育我。最后,他说,你这个同学很有个性,也很有天 赋,你要从个人不幸的家庭阴影中走出来,改变自己有时冲动的性格,长大后会很有出息。就是这样简单几句话,让我记了一辈子,同时,也让我严格要求自己实践了一辈子。

02遭遇洪水

1963年夏末秋初,我县遭遇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当时我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那一年秋初,老是阴雨连绵,尤其是进入阴历六月之后,天空常常是浓云密布,正午时 分,有时昏暗得如同傍晚,但村外的庄稼样样长势良好。

那时,不像现在通讯联络极为方便,好多消息来源于公社和大队村干部之口。当时,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各级对防汛工作也比较重视。

我们村按照公社的统一要求,也动员全村男女老 少筑埝堵街,做了应战大洪水的准备。记得洪水到达我村的前一天下午,也就是1963年阴历六月十八下午,我们学校据情放假,

学生们也都加入了各村迎战大洪水的行列。当时,我们和大人们一道加固村西街口的土埝。在人们的交谈中,听说我们县的县委 书记张文波、县长王月华,正率领全县防汛突击队,在荆庄刘公堤决战,张文波书记手提手枪,对进度慢的连队“头头”,急得 几乎要开枪(当时的县委书记按规定是允许佩带枪支的)。

当天傍晚,洪水铺天盖地而来,我村男女老少都手拿铁锹,加固提高围村土堤。不少老太太跪在堤上拜“水神”,乞求大水别进村,保我村一方平安。跪拜归跪拜,大水还是很快溢过大 堤,向村里疯狂扑来。这时,村民自觉各自为战,在自己的胡同口处用土筑起第二道迎战洪水的防线。但很快又被大水吞没,这 时人们只能是互相照应着,扶老携幼向我村地理位置较高处转移。因为当时农村大多是土坯房。刚转移不久,眼看着我家及邻 居的房屋很快被水冲倒淹没。我们村是公社所在地,当时公社书记林洪泉为确保全村人的生命安全,命令我村大队干部采取包队包户的办法,死盯死守,防止发生意外。我家是第八生产队,我 们小队的居住位置偏低,而离我家仅有五百米之距的公社所在地位置相对较高,我们一家人在大队干部的指挥下,都躲到公社会 议室避险。后来,水势越来越大,公社也进水了。公社林书记让工作人员将会议桌子统统搬在公社院中央,让我们都爬到桌子上 面。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公社的办公用房也纷纷倒在大水之中。我们又都转移到废墟的上面,这才稳定下来。

第二天上午十点,为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公社人员从已倒塌的粮库里挖出已被浸泡的玉米拿来让我们充饥。因为大水是从太行山脉集聚向东倾泻而下,我站在废墟上向西望去,真是水连 天、天接水,铺天盖地,急流裹挟着树木、檩梁、杂物,还有已经死去的牛、羊、猪等,翻卷着漩涡,吞吐着泡沫,奔腾着、咆哮着,像脱缰的野马俯冲而下。偶尔也会看到死尸,从眼前一闪即逝。大约是在洪水到来后的第三天上午,空中突然出现了银白色的飞机,开始为我们空投食品。当我们食用时,空投的大饼还 热乎呢!

洪水过后,全国各地对我县进行了多方面的救灾援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吃遍了全国各地的蔬菜和食品。也正是那一年,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了菱角、洋山芋。

参加工作后,我看到了当年的相关资料记载才知道,1963年洪水总量为13.72亿立方米。当时的邢台地区85%的耕地,96.7%的大队受灾。我们新河县是全县淹没,人财物的损失为建县以来 之最。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是党带领着我县人民与洪水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是党的亲切关怀,给我县人民以生活的温暖和战 胜洪灾的力量。回顾1963年这场洪水之人间灾难,使我切身感受到了党的伟大,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也感受到了当时的县、公 社两级干部视自己为公仆、视人民为父母的亲民、爱民、为民的感人场面,特别令我难忘的是那位在大灾大难面前头脑冷静、指挥有方的林书记。至今,我村上了年纪的人,每逢谈起林书记还 都交口称赞呢。

03大难不死

我的两年高小学习生活,是在后良集中点度过的。1963年秋天,洪水过后,在仁里村与后良村的交界洼地处,积存了五千多亩的水塘。冬季结冰后,学校老师和父亲多次告诫我,切莫滑冰上学。当时年龄尚小,再加上自己本来就是个调皮的孩子,往往是大人说我时态度诚恳满口应允,但做起事来常常是由着自己的 性子。正是如此,我为了抄近路上学冒了一次险,结果差点丢了小命,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现在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那是1963年初冬的一天凌晨,大雾迷漫,遮天盖地,能见度极低。我和我的叔伯小弟秦孟活去后良上学。我大他一岁,我十二,他十一。在路上,我俩边走边商量,试着从冰上走一次, 他欣然同意,当时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异常兴奋,箭步如飞,他离我十多步老是跟不上我。我一马当先,径直走进期待 已久的“冰海”,在离岸也就是三十多米时,只听到“咔嚓咔嚓”的冰凌断裂声。我预感到大事不妙,立即吓出了一身冷汗, 连滚带爬按原路向岸边冲去,边跑边向孟活大吼:“冰薄不能过,快往回走!”其实他更怕,哪能听清我喊什么,他不但不向岸边跑反而加快速度向我疾步靠近,这下可糟糕透了,两个人的 重量集中到一个点上,我俩就像有人刻意指挥一样,一同掉进冰冷的冰窟里。水唰地涌到我们的胸口处。孟活见水深过胸脯,吓 得当时就哭了。前不挨村后不靠店,又是大雾天,周围连一个人影也看不到。我们俩立在那儿,又不敢乱动,怕不小心走到更深 处,就永远出不来了。我鼓励着小弟,“别怕,有哥呢!你拽着我的后袄包,一步不拉地跟着我!”我俩就这样慢慢地试着水深 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边破冰边向岸边移动。也不知道折腾了多长时间,终于走出冰窟,逃过一难,走到岸上,我俩都累得瘫倒在地上。连吓带冻我们俩都大病一场,在家休息了整整一个礼拜。

“大难不死”的经历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老师教诲需谨记,否则吃亏在眼前。同时,也使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三思而后 行,切不可心血来潮就忘乎所以。

04酷爱作文

大概是受我家大爷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从而养成了自学和思考的习惯。稍大些后,就开始舞笔弄墨。其实,我记事后,大爷早已故去多年。只是老人们讲他的故事太多了,因而也 感染了我。我大爷私塾毕业,当了一辈子教书先生,文笔很好,口才极佳。经他教育的学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