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90后的成长背景及研究意义(2)
90后普通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具有普遍意义。本书通过对近50户家庭的走访和600余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合访谈,探讨大部分普通家庭对孩子生活、心理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影响。
首先,贫富差距加大、自由度提升、重组家庭比例上升,对孩子影响较大。由于时代变迁,国家经济转型,90后的父母们刚刚成家立业就遇到了与他们从小早已习惯的生活模式大相径庭的体制改革--多年沿袭的"铁饭碗"被打破了。他们需要重新选择职业,需要靠自己奋斗,许多人被卷入了下海的大潮,巨大的压力使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与此同时,社会贫富差距现象出现,公平和社会效率失衡问题出现,这些现象无不冲击着90后的视野和心灵。与此同时社会化自由度的提升,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和活跃,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社会现象。离婚率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相较于80后和70后,90后生长于单亲家庭的比例显著提高。单亲家庭的出现对90后的价值观影响也非常大。同时,90后的很多家庭都有过拆散重组的现象,这样无疑带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创痕,使他们变得冷漠与自私,缺乏应有的温暖感与亲切感。其次,父母对子女抱有过高的期望。相较富裕家庭,90后所成长的普通家庭亦比80后、70后家庭教育投入增加。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培养上,往往不顾孩子是否愿意,强迫孩子学舞蹈、学钢琴、学画画、学英语等。他们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要么是基于随波逐流,要么是出于家长满足自我心理的需求。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以及社会失衡现象的出现,使得90后的家长对于子女往往抱有更高的期望。他们往往把孩子的业余时间排得满满的,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使得90后群体的叛逆行为成为了各年代最高的。
第三,把梦想强加于孩子。有很多家长,年轻时为生活而奔波,不得不放弃梦想,或是当时没有条件去完成自己的梦想,梦想的没完成造成了他们的遗憾。因此,表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很多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梦想灌输到了孩子的身上,希望通过孩子去完成自己当年未完成的梦想,具体一点就是希望孩子成为歌唱家或是音乐家等等,从而不顾孩子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一些额外的课程或是学习班等。
三、90后的教育环境
90后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但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因为,在素质教育呼声中成长起来的90后,一方面需要在素质教育呼声中探索自我,发展自我;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填鸭式灌输课程。面对社会对他们的双方面的要求,很多90后形成了双面的性格。到了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对90后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高等教育逐步适应市场,专业拓宽,学校扩招。另外一个方面是高等教育招生、就业体制的转变,学生缴费上学,毕业后自主择业。这些教育体制冲击着90后的心理。相对于其他年代的学生,90后大学生有着更多的焦虑、不安和无所适从的情绪。具体而言:
一,素质教育的影响。多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对90后影响最大的就是独立自信、要求平等。由于民主化程度的提高,90后所面对的课本和考试内容,从形式上更加灵活,某些方面甚至超出了老师所了解的范围。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思维活跃、不拘泥于形式、有强烈的人格意识、认知意识、法律意识等在90后身上均能得到体现。他们在学校里和老师的交流不再是单一的被动接受,而是渴望平等的交流,他们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
二,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应试考试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他们的功利性较强。尽管社会不断提倡素质教育,不断抨击应试教育,但高考制度未变,考试形式未变,所谓素质教育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90后孩子所面对的依然是分数和竞争。中考、高考、硕士、博士甚至到了找工作阶段,也需要各种考试。层出不穷的各种考试对90后群体的性格和价值观影响很深。这一点具体在后面章节中再做表述。
国内外相关研究
自2008年,第一批90后进入大学校园开始,关于90后的各种论著和研究就开始出现在社会各个角落。关于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学界目前集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当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分析探讨90后大学生的状态,涉及90后思想动态的方方面面。
首先,关于价值观的整体研究为研究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提供了必要理论基础和支持。袁贵仁主编的《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把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作为价值学研究的基础,厘清了"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实践的关系。同时他还从另外的视角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及其内容,提供了理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框架,为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潘维、玛雅主编的《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探讨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价值观变迁过程,就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另外,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方面,何煦主张应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公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依据,提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突出重点,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其次,针对历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为90后群体价值观的探讨提供了思路和帮助。姚本先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这种变化涵盖了从80后到90后大学生的思想演变,具体有:权威结构与自我觉醒;改造冲动与自我失落;价值取向的自我中心与价值标准的实用化;价值多元与现实具体。分析得出了经济发展、文化思潮等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价值观变化的内因、外因。指出大学生必须正确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精神与功利的基本关系。姚本先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90后群体价值观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除此之外,张玉梅提出在大学生价值观构建中,要重申儒家精神。谷峰则认为当代大学生是传统与现代、幼稚与成熟的矛盾统一体。
再次,在针对90后大学生的相关研究中,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是贾哲、耿童关于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调查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分别从理想信念、人际交往、价值责任、思维感情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关于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方面,王天德概括了网络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和形成因素。侯翠兰从互联网的特性出发,分析了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另外,很多学者从非主流分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角度另辟蹊径进行分析。章小亮从对策角度探讨了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家庭角色,同时学校教学应与家庭相配合,实行三位一体教育方式。黄希庭、郑涌所著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从心理角度全面诠释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生涯中所遇到的困惑,并提出解决对策,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参考。郗杰英所著的《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37所学校发放问卷10000份,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就业环境,并得出了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报告,合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报告以及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及趋势报告等。这些研究结论极具价值。
从改革开放以来,学者对于价值观的研究,不难看出学界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当然,尽管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硕果累累,却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和遗憾。就90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而言,关于大学生调研的工作往往受到区域和学校的限制,无法做到权威性和客观性,只能做到代表性。另外,学界虽然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和成因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调查,但是这种分析缺乏一种发展的眼光和宏观的理论,对于90后大学生的将来以至于后续发展和价值观的变迁研究不足。
研究意义和方法
价值观的构建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每一个价值观的形成都是不断累积的结果。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90后大学生是敢于担当的一代,在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无论是世博会还是奥运会上均有他们出色的表现。但在90后大学生身上,他们所特有的孤独感、压力感和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极其鲜明的特色。正是由于他们这种性格特征,在社会舆论下,各种言论纷扰而至,甚至出现了"脑残"等恶意的词语。因此,研究90后成长过程中呈现出的主流和非主流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帮助90后清楚地认识自己,引导90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90后进入社会后可以顺利担当起社会建设的重任,从而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是本书的重要研究意义。另外,研究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关文献和著作较少,希望本书的研究能为各位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研究难点,主要是目前学术界对于90后大学生的研究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尚处于初级阶段,90后价值观的各种观点没有整合和定性,前人值得参考的文献并不多,加上90后大学生思想的变迁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研究难度加大。
一、研究意义
为了使90后大学生能够在未来几十年中承担起国家的重任,成为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研究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具体而言,研究90后价值观所具备的意义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在未来几十年中,90后担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了解90后所思所想,有助于帮助90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包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恋爱观、功利观等,让90后明白,应自觉承担社会的责任,要努力把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引导其为社会的共同富裕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在会议中提出"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要求作为培养人才摇篮的高等院校,要将培养人才当做一项战略工程来抓。在这种情况下,帮助90后克服自身的弱点,强化其自身优势,对社会将是极具意义的。
(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均给广大青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90后作为社会青年的主要群体,其思想动态决定着青年人群的整体走向。90后能力的强弱和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和走势。可以说,90后的素质是今后社会和谐和稳定的主要因素。研究90后的思想现状及价值观走向,找出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因和具体特点,关注90后特定的思想和个性,及时有效地进行疏导和教育,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三)是深入开展"三观"教育的迫切需要
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时期,思想文化的激荡等均给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了影响。90后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具有一定可塑性,而且90后接受新事物较快。在这种情况下,深入了解90后群体是当前教育部门所提倡的开展"三观"教育的迫切需要。
(四)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基础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机构,在校园建设过程中,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氛围是十分重要的。作为90后,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优良的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端正、健康,才能成为符合时代特征、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大学生。因此,研究90后的思想动态,引导90后思想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目前最为普遍的方法就是问卷调查。在这种方式中,抽取学校直接问卷的形式是最为普遍和直观的办法。其次,网络调查也逐步被广大学者所采纳。除此之外,相关调查公司的参与和配合也逐渐成为学者所接受的一种方式。除调查问卷外,走访访谈也是广大学者经常采用的方式,寻访案例,通过走访的形式,直接接触被调查者,了解被调查者内心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在这两种方式的基础上,将调查结论进行理论分析,全面整理和归纳有关价值观的理论和内涵,并结合现有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及大量文献的参考,对各家理论进行整理,提炼出90后大学生最为核心的价值观的理论依据。
同时理论分析法也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收集整理各领域学者所著精华,并进行提炼,最终总结出关于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模型。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也采纳了一些比较借鉴法,即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比国外类似情况及社会问题,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