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容貌鉴附录(5)

嫉妒心重的人,对自己的心身十分有害。它很容易引起头痛、高血压、胃痛、心脏病等。因嫉妒患心脏病而死亡的,观察统计占患者的百分之四十。

嫉妒往往会毁掉自己的前程和家庭。年轻有为的周瑜因嫉妒诸葛孔明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晋代刘伯王妻子故氏因听到他称赞曹植的《洛神赋》所写洛神的美丽后投水自杀;奥塞罗的嫉妒使他发疯地杀了他的爱妻戴芬莫娜。

嫉妒如同心灵上的肿瘤,若你不严加防犯,一旦染上了它,那就只有自寻烦恼,真是受不尽的折磨,生不完的闷气。

嫉妒是与生俱来的,只要不离群生活,就有嫉妒存在。

对待嫉妒,各有各的态度。有人主张,尽量表现出若无其事。对此,这里我也开出一方:

养德修性。

使人嫉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人越来越喜欢比较。比较往往导致两种走向。

一种走向,通过比较,陷人嫉妒的泥潭。因为培根说过:“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原谅一个身边人的上升。”即使对别人的身材、风度、穿着,也少不了“不舒服”的感觉。

另一种走向,通过比较,又会减弱嫉妒这一恶德。嫉妒并不意味着良心的混灭。在德行高尚的人面前,有嫉妒心的人,常常受到良心的谴责而内疚。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物降一物。人若想摆脱他人的嫉妒,那就别忘了培根“德愈增则受人嫉妒之机会愈减”的格言,下功夫修炼出良好的品德。超越别人贵在超越自己。

“超越”是竞争结果的集中体现。

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中,我们总想超越别人,总想出人头地。

“超越’别人是人的内在动力。没有超越的意识,就不会有进步,就不会有发展,也就不会有成功。

然而,要超越别人的,首先要超越自己。

超越自己,就必须克服嫉妒的心理,抵制外界的种种诱惑。

因为不战胜自己的嫉妒之心,就可能怨天尤人,就可能做出伤天害理的事,那么你永远甭想超越别人。所以,超越别人贵在超越自己的嫉妒心理!

超越自己的嫉妒心理,又重在冲破自私的束缚。人的悲剧就在于常常做自我的奴隶。憎恨别人,却宽容自己;指责社会阴暗,却回避自己的道义。人没有对自私的真正解脱,那就不可能走出自我。

妒忌是人的一种通病。

妒忌有种种:自发,自觉,恶意。见人有突出的成就,自己望尘莫及,由羡慕而产生妒忌,这是自发的妒忌;因别人成就超越自己,但不服气,有意贬低之,这是自觉的妒忌;如是恐人超己,或巳超己,怕取己位而代之,而加以毁镑这是恶意的妒忌。

不论何种妒忌,都是嫉贤妒才的具体表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产生妒后的人,是因其人自私、无能、胸怀狭窄,见人超己,便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妒忌其甚者就加以毁谤,以至谗害。这不仅不利于人才的发展,且将阻塞贤才之路,甚至扼杀人才。

历史上,不少人才被打击,排挤,以至被杀害,不正是嫉贤妒才的思想在作怪吗?

费无极是楚国大夫,此人嫉贤妒才,凡受重用的千方百计除之,因其心险而巧,被害者受其害而不知。

《左传·昭公十五年》记载:楚王宠信朝吴,把他安排在蔡国工作。费无极妒忌之,想除掉朝吴,他对朝吴说王唯信子,故处子于蔡。子亦长矣,而在下位,辱。必求之,君助于请。”又对位在朝吴之上的人说王唯信吴,故处诸蔡,二三子莫之如也。而在其上,不亦难乎?弗图,必及于难。”夏天,蔡国人赶走了朝吴。朝吴逃亡到郑国。楚王大怒说:“余唯信吴,故置诸蔡。且微(无)吴,吾不及此。女(汝)何故去之?”无极答道:“臣岂不欲吴?然而前知其人为之异也。吴在蔡,蔡必速飞。去吴,所以剪其翼也。”

费无极此人确是心险而巧,他先对朝吴说,吴虽得楚王信任,但地位低下,这是一种耻辱,鼓动他伸手要官,实是以此说明朝吴因地位低而不满,为他毁谤朝吴有“异心”找根据。继而挑动官位比朝吴高的人与朝吴的关系,说他们地位比吴高,而王信吴,他们是难安于其位的。如不早图,“必及于难”。正是在这些人的煽动下,夏天,蔡国人赶走了朝吴。当楚王责备无极时,他说朝吴有异心,有才能的朝吴在蔡国,蔡国一定能起飞,去掉朝吴,这就是剪除蔡国的翅膀。无极是妒忌朝吴而把他赶出蔡国,还说是为楚国打算,楚王虽宠信朝吴,也无可奈何了费无极也因妒忌郄宛而设计除掉之,其手段更毒辣,且杀人不见血。《韩非子·内储说下》记载:郄宛新事楚令尹(宰相),令尹甚爱之。费无极妒忌郄宛,便设计害他。费无极对令尹说君爱宛甚,何不一为酒其家?”令尹说善。”因通知郄宛在他家摆酒。无极又对宛说令尹傲而好兵,子必谨敬,先亟陈兵堂下及门庭。”宛照做了。令尹一到,看到堂上门庭都站满手拿刀枪的兵士,大惊说:“此何也?”无极说:“君殆(危),去之!事未可知也。”令尹大怒,立即回去,派兵来捉郄宛,将他杀了。

费无极此人,可说险诈到了极点,一方面使今尹叫郄宛在家摆酒,一方面说令尹“好兵”,要郄宛陈兵于堂下及门庭,使令尹一见误会是郄宛要杀害他,费无极说危险极了,要令尹快走。郄宛还来不及申辩,而令尹一气之下回去立即派兵来将他擒杀了。郄宛死得冤枉,而令尹还在梦中,只有费无极心中明白,在奸笑,轻易地除掉了他妒忌的人。

王国宝初任东晋尚书郎,因其堂妹是会稽王道子妃,便巴结道子。及晋孝武帝即位,道子辅政,国宝人补侍中,升中书令、中令军,与道子权倾内外。国宝无士操行,善阿谀奉承,故得孝武帝宠信。国宝对凡与己不和或才高于己的,就加以谗毁。他阻挠孝武帝会见名士王珣,其计之巧,确是别出心裁。这事见《晋书》其本传,《世说新语》也有记载。

孝武帝时,王国宝和王雅得都得宠信,孝武帝嗜酒如命,常常酪酊大醉,以致清醒时少。某天晚上,孝武与王国宝和王雅一起饮酒,王雅推荐名士王珣,孝武叫人去召王珣,王珣已到了门外,已听到了门卒的禀报声。国宝自知才在珣下,恐怕孝武对自己的宠爱被王珣所夺,因见孝武脸上巳有酒红,便说王珣古今名流,不可以酒色见,自可别召见也。”孝武同意他的意见,认为这是国宝忠于自己,于是,就传令不见王珣了。

国宝不仅妒忌王珣,甚至对他的舅父范宁也加以谗陷。范宁任中书郎,为人儒雅方正,深恶国宝为人佞诈,曾劝孝武罢免他。国宝通过道子谗陷范宁,将之调出外任。孝武帝死,其傻子晋安帝继位,一切由道子、国宝摆布,任意胡为,政治日益腐败。国宝贪污腐化,聚敛无数,侍妾上百,珍宝满库。皇太后史见王恭等恶道子、国宝乱政,以讨国宝为名,起兵进逼建康。道子便委罪国宝,将之付廷尉,赐死。

在领导者队伍中,有这么一种人,他们总在希望着自己升迁却又嫉妒乃至采取行动反对别人升迁。有此心理状态的领导者,我们就说他患上了“领导者综合症”。“综合症”者,集多种疾病为一体也。“领导者综合症”即领导者的多种毛病,通过一种“病症”表现出来,这里说的是“妒嫉”。

妒嫉之心,人皆有之,只是程度不同而巳。怕人职位超过自己,妒嫉之;怕别人的日子比自己过得好,妒嫉之。不过,这不算是什么坏事。我们可以利用它,从而引出竞争。你一天干三件事,我一天要干它四件;你夜以继日,我可通宵达旦;你的产品是部优,我的产品要达国优;你的经验在全省推广,我要创造经验在《人民日报》上见面。如此竞争,举国上下岂不欣欣向荣!

所以,人有点妒嫉之心并非全是坏事。

我们主张在妒嫉之中引出竞争,但不主张引出嫉恨。如果忌贤妒能,并由此产生了嫉恨心理,进而想方设法阻挠别人的发展,更有甚者再千方百计地扼杀别人,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这样下去,势必尔虞我诈,由此引起混乱和黑暗。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要限制自己的“妒嫉”之心,以保持自己健康的“竞争”心理。大家都这样做了,已经患上“领导者综合症”的就可以使症状减轻以至于得到消除,没有患上的就可以得到预防了。

识人贵在知心,知心须要交心。同志之间有什么隔阂需要疏通,有什么误会需要消除,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往往采取谈心交心的方法。饭后工余,找上要谈的同志,或摩肩漫步娓娓而谈,或花前柳下促膝畅谈,或同坐斗室边饮茶边聊天,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通过真减交谈,使彼此之间的一切隔阂、误会、疙瘩、意见烟消云散,使同志之间的革命友谊更加牢固,这实在是一桩大好事。

识人知心要交心,首先,谈心要诚心。诚心,就是诚恳之心,诚实之心。其次,谈心要交心。俗话说:“抛砖可引玉,谈心先交心。”要谈心,自己就要首先向人家交心,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加掩饰,不打折扣,更不避重就轻,争功诿过。其三,谈心要虚心。只要虚怀若谷,抱着认真听取意见的态度去谈心,人家才会和你谈。其四,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心心相印。

谢觉哉同志在一首诗里说:“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可有尘暇须拂拭,敞开心肺给人看。”

品味起来这末一句话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因为心肺一敞开,黑的红的,五花八门,全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倘不是“一个纯粹的人”,倘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没有这番勇气的。

所以,生活中便流传着另外一些话,什么“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呀,“与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呀,等等。说来说去,就是要把自己的“心肺”遮盖起来,无论说话办事,都留它一手,不要全部暴露。

这是两种处世态度,也是两种思想方法。

公平而论,“未可全抛一片心”,不能说毫无一点道理,问题是要看什么时候,对什么人而言。在人情如纸,尔虞我诈的旧社会,魑魅横行,好人受气,你能把心敞给压迫者、剥削者吗?”“四人帮”横行时,他们的喽罗爪牙唯恐打小报告找不到材料,什么“摸底”呀,“排队”呀,到处搞“火力侦察”,你如给他“敞开心扉”,他还不把你的话无限上纲,往死里整你?还有一些交往不深,不知底细的人,甚至来路不明、形迹可疑的人,你能对他毫不保留吗?所以说,对有的人,在有的情况下,就不能全抛一片心,否则,就要吃亏上当。

然而,对自己的革命同志,是应“敞开心肺”的。要大胆暴露思想,心里有什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竹筒倒豆子,干净又彻底。完全不必躲躲闪闪,吞吞吐吐,犹犹豫豫,遮遮掩掩。快人快语痛快事,不做心口不一的人。在这方面,彭德怀同志的确是好榜样,他对“大跃进”等一套“左”的做法有意见,就直言不讳,当众公然提出;为了引起重视,进而上书言事;而当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和错误处理后,也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直至他患了危重病症,还要去提意见。他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正气和坦荡胸怀。周恩来同志也从不隐瞒自己的思想,他平时讲话,总爱讲自己历史上犯过的错误,并且说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五中的错误”,以便“让活着的人都能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他们敞开的心扉,像明澈透亮的水晶石,是那样明晰,那样光芒四射,容不得任何杂质,也必将照亮他们周围的人们。

“敞开心扉给人看”,就要主动地与同志交流思想。有不痛快的事,有想不通的地方,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就毫无顾虑、毫无保留地向组织和同志谈出来,以求得组织和同志的了解、批评和帮助。在谈这些困难、问题、意见和要求时,不怕丑,不怕羞,不要爱面子,不要打埋伏,对别人有什么看法,有什么不满,有什么批评和建议,也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不在同志之间耍心眼,搞戒备,设城府。自己以赤子之心对待同志,别人也才能以真诚之心对待自己。

识人要有爱心,就是要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那些真才实学的人,及时发现,及时使用,避免埋没人才。

优秀的领导人才是所在团体振兴和再振兴的保证,这种领导人才大都对人真诚,遇事不慌有主见,坚忍不拔有毅力,再大的困难也不会把他们吓倒,这种人对于他们的上司是没事不登门,小事不打扰,总想给上司多留一点时间以便让上司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全局的事宜;对于他们的下属是不拉势力,不许诺言,给的是实实在在的信任、支持和鼓励,他们的人品决定他们敢于批评下属中的不正之风,也敢于同上司争论。有人说这是优点,也有人说这是缺点。优点也好,缺点也罢,反正这种人是不会跟人套近乎的。他们的信条是:以诚为本,不卑不亢,君子之交淡如水。

对于这种人才,上司往往不会首先发现他们,因为他们往往不会首先进到他们的视野,即使进到那也不会是活跃分子。大概就是这个原因,世界着名的管理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任总裁史洛安先生说道凡我第一念就想到的人选大都不是最适当的人选。”不过,此种人才一旦被上司所发现,一般都会很快地被列为提拔的名单,这是值得庆幸的事。到了这一步,“人才”能否被起用还是个问号,此时如果有人会觉得临近于自己的机会可能落到别人之手的时候,那么他就有可能去打这个“人才”的主意,使其遭受意想不到的和莫名其妙的挑战。“人才”得到的若是“小报告”、“黑材料”之类的挑战而又没有察觉或是对此不屑一顾的话,那么他的上司对这些“小报告”“黑材料”的内容就有可能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从而放弃或者暂时放弃巳经形成的念头把“人才”搁置起来,“看一段再说”。

迎面而来的机会,对于人们来说可能多次出现,也可能只有一次。真金不怕火炼。经过一个阶段之后,当上司觉得那还真是一个人才时恐怕这个人才的“最佳适用期”就会过去了。这不就是一种最大的资源浪费吗?

退一步说,即使上述人才仍在最佳适用期内,那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哪怕是后来起用了此人才,那也不能够掩盖这种浪费的事实。如果人才没有得到起用,反而用了歪才,那就不只是人才浪费的问题了。

做上司的,大都爱才,尤其是下属中的领导人才。

不能及时发现和起用更合适的领导人才,是上司的局限性所致。由于他们爱才,所以对人才终究是会发生感情的,他们对以往在人才问题上的失误,往往是自责不巳的,尤其是在他们离岗之后,甚至会出现一种痛苦的感觉。因为有的人是“人一走,茶就凉”,更有甚者是“人还没走,茶就凉”,就是在被提拔者中也不乏其人,对上司真正管用的,在他们离岗后能够更亲近的,还是先前被他们认为是人才的那些人。前任离岗了,接替人到位了,前边所述人才的“官运”可能如旧,也可能好转,还可能比先前更糟。试想,假如现任否定前任的话,那么所述人才的后果将会如何呢?所有这些,都让事实去作出回答吧!

识人者首先须有爱才之心。不爱才的人是很难谈到识人才有方的。识人之道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用父母爱儿女之心,来爱护我们所识之人。爱护所识之人的才能,要对所识之人的前途和命运自始至终给予关心照顾。帮助克服和解决其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