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黄金法则三:发愤学习是35岁之前成功的“加速器”(2)
教育这个名词,意义很广泛,对于有些东西,壮年人的读书能力要比青年人的读书能力强得多,因为他们有更多的经验、更成熟的见解、更正确的判断力。因为他们尝过失学的痛苦,所以他们想获得知识的愿望甚于任何人。
有许多人在学校时成绩平庸,但日后在学问、事业上往往有惊人的表现,理由也就在此。更进一步说,你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时期。
世界就是你的大学校。你所遇见的人、所接触的事物、所得到的经验,都是人生大学中的教师。
只要你开放你的耳目,在每日中的每一分钟,都可以摄取许多知识,然后在空闲的时候,你可以用“深思”的方法,将那些零碎的知识整理、组织起来。
知识这种东西,无论你学了多少,它都将在你的脑海中积累,成为你自己的东西。“白天不怕强盗抢,夜晚不怕贼来偷。”今天的时间“投资”,会换来明天丰厚的回报。
4.学以致用
35岁之前成功的人士重视学习,更重视运用。毕竟,学以致用才是关键!
古时有一个人进城去卖竹竿,可是在他进城门之时却发觉竹竿横竖均不能进入城门,他非常气恼。
这时走来一位读书人,这位读书人为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把竹竿从中间折断,就可进城了。
多么可笑!在你笑过以后,再仔细想想,或许读书人真的是一个才高八斗的学者,然而他却犯了生搬教条的错误,不能把知识学以致用。
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你想做到学以致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谈向“钱”看
这里所说的“钱”指的是“前”,向“钱”看实际上是一个向前看的问题。这里有一个TCL进军中原的例子。
在地处中原的郑州,电视机的销售是分季节的。TCL就利用销售旺季以后的时间进行产品宣传,使TCL在郑州引起了轰动。
这是为什么呢?想知具体原因,大家就要看一下TCL集团郑州分公司总经理杜健君的“豆腐分割理论”。
杜健君认为,市场的消费总量基本都处于标准的基数之内。
用一个较易明白的方式来打比方,就是这个基数相当于15斤的豆腐,其中有10斤豆腐是属于旺季的,有5斤豆腐是属于淡季的。
TCL首先进入中原市场的就是这5斤淡季的“豆腐”。春季是其他竞争者在旺季酣战后的休整期,这时其他竞争者或是去游山玩水去了,或是回去庆功了,是竞争者最放松、最悠闲、最缺乏警惕及干劲的时期。
TCL却在这时比别人多了一个心眼,利用这个看似非常不利的机会只花费了最小的人力、财力即达到了轰动,TCL在春季一上市的几个月之内就卖了几千台电视机(占了5斤豆腐的4斤),其他厂家的销量加起来才占了1斤。
它们的轰动效应一直延续到了旺季,这时TCL在消费者之中已经深入人心,尽管其他厂家也在大张旗鼓地卷土重来,费尽了人力与物力,极尽广告、宣传之能事,收效也只是微乎其微,TCL在旺季又割了4斤豆腐,这样一年下来,15斤“豆腐”被TCL巧妙地割去了8斤左右。
这就是一种成功。
杜健君的“豆腐分割理论”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关键就在于他看到了前景,即向前看。而向前看的结果变成了向“钱”看。
事物的发展是在不断变化的,只有综合了事物发展的方方面面之后,才能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然后再根据事物发展的趋势,用战略的眼光向前看,就能够指导和推动事物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2.风马牛不相及
知识是固定的,但是知识的运用却是灵活多变的,只要你发挥自己的思维,就会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
美国的柑橘是从中国引进的,但是在最初引进时,美国人却不知道该把它引种到哪个地方最好,于是他们只好组织了一个专家组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
这看似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然而专家组却得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结论。
对柑橘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温度,地球上的温度主要是由纬度决定的。
柑橘之乡的纬度恰好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相近,因此,专家们认为最好是把它引种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
这种结论在学以致用之中得到了证明,专家组的结论是正确无误的,柑橘在加利福尼亚州获得了喜人的丰收,而别的州种的柑橘却收获甚微。
温度、纬度、柑橘、加利福尼亚州,这几种事物本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在经过专家的集体思维研究之后,却发现这些事物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的联系,从而使柑橘在美国安家落户。
这一切都是思维的功劳。
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要想加强思维的训练首先要从思维的含义上来讲。
思维包括了概念、判断和推理,在概念这一方面来讲,就要弄清概念本身的内涵,然后根据其内涵做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这两步都是非常容易做到的,最难做到的就是推理。推理需要人们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慎重地进行考虑,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决定取舍,由此及彼。稍有不慎,就会做出错误的推理。
人们要想做出正确的推理,首先就要对所思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之间的联系充分地理解,并保证各个环节之间的正确性、连贯性与逻辑性。
其次,就是拥有丰富的知识。人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以后,才能充分地理解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启动思维以后,很容易地走向正确的思维。
再者,就是加强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与多样性。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反应都有一定的时间性,反应的快慢构成了思维的敏捷性,要想尽快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思维就要敏捷。
而思维的多样性就是,思维在某方面延伸不通时,就会向另一方面进行思维,或者多方面进行思维。思维的多样性使人不易陷入死胡同。
经过刻苦的学习,你已经拥有了雄厚的知识资本,那么,该怎么运用你的知识呢?首先不能固守教条,只有灵活运用,随机应变,才能百战不殆。
5.学习是一生的需要
35岁之前成功的人们,不应该停下学习的脚步。因为,成功无止境,成功需要终生学习,尤其是信息革命时代,每一个想在35岁以前取得更大成功的人,都应该认识到,学习将成为终生的需要。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早就说过:“学不可以已。”人如果停止学习,就会退步。在信息时代,想要跟上时代步伐,就要不断学习。从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来说,一旦停止学习,也就到头了。
我们今天还谈不上到头不到头的问题。我们多数人还在如何适应生存、如何才能发展自己的问题上思考着学习的重要性。如果停止学习,你就要落伍,就要被时代淘汰,你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就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自我实现。
1994年,杨澜从一个学生成为《正大综艺》的节目主持人,把一个有着良好家教和较高文化素养的青春少女的形象和富有女性细腻情感的职业妇女的形象统一在一起,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既高雅又本色,既轻松又令人回味的主持风格。
在完成了《正大综艺》200期制作之后,杨澜跨越太平洋去了美国,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硕士学位。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因为杨澜已经取得了成功,已经成为世界级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她完全可以在她的位置上享受她已经获得的荣誉。但是,越是有功底的人越能体会到功底和学识的重要,越能产生在功底和学识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渴望,所以杨澜离开了众人羡慕的主持人位置,去美国读书,又成了一名学生。
当杨澜再一次出现在媒体上时,她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境界提升了,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人的潜能是很大的,成功没有止境,学习也是没有止境的。
不断地学习,你就会有不断的进步。
有些人浅尝辄止,满足于一时的成功。他们虽然值得庆贺,但不值得人敬佩。只有那些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的人才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我们爱说这样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很快的,一个人一旦停止了学习,他就会成为社会的落伍者,他将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很多人会找借口说:“我已经太老了,学不懂了。”或者说:“我有一家人等着我去养活,哪有时间去学习?”这实际上是人性中不可救药的弱点。人都有这个弱点,就是得过且过,苟且偷安,贪图享受,安于现状。
其实,人生有很多个层次,要想达到最高层次的人生境界,人就必须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去努力;满足现状,就等于自己宣告自己生命的结束。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即便成不了伟人,至少可以成为一个贤者。而且我们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最容易找的就是理由。不要找借口来搪塞,真正行动起来,努力学习,去实现你的人生追求。
6.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进取。因此,想要在35岁之前成功的人们,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要迈开进取的双脚,向人生的更高山峰迈进!
巴西著名足球明星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上大红大紫,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已踢进1000个球以后,记者又问他同样的问题时,他仍然回答:“下一个!”在事业上大凡有所建树的人都同贝利一样有着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马克思曾说过:“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深刻地感到不满足,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进取,在这方面无数成功者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果戈理以写作勤奋著称。他坚持每天练习写作,他说:“一个作家,应该像画家一样,经常随身带着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是很不好的。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不好……必须每天写作。如果一天没有写,怎么办呢?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上‘今天不知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一遍地写下去,等你写得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
正是有了这种一天也不肯虚度,不断进取的精神,果戈理才完成了一部部传世之作,成了世界上伟大的文学家。
1673年2月的一天,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患着严重的肺病,又受了风寒,身体十分虚弱。但他还是不顾亲人和朋友的劝阻,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毅然参加了自己的新作《无病呻吟》的演出,并出演男主角。莫里哀全神贯注地投入了角色的塑造,由于咳嗽,振破了喉管,他的生命结束在了舞台上。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从十七八岁开始科研生涯,从此便终生没有离开试验室。他对气象、物理和化学三门学科都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去世前的几个小时,还像往常一样在实验室里记录下了当天的气象数据。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40岁才开始学画,直到60岁之前画虾还主要是靠摹古。62岁时,他认为自己对虾的领会还不够深入,需要长期细心观察和写生练习。于是就在画案上放一个水碗,长年养着几只虾。他反复观察虾的形状、动态。然而,这个时期的功夫,依然还是在侧重追求外形。画出的虾形很似,但神不足,还不能表现出虾的透明质感。65岁以后,齐白石画虾达到了一个飞跃,虾的头、胸、身躯都有了质感。这以后他开始专攻虾的某些部位,画虾不仅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70岁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程度,到了80岁,齐白石老人笔下的虾简直是炉火纯青了。
上面列举的几个中外名人,都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如果他们浅尝辄止,或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那么莫里哀即使写出一两部成功的作品,也不会给世人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道尔顿即使在某些学科有所建树,也不会在气象、物理和化学三门学科都做出这么大贡献;列文·胡克即使发明显微镜,也发现不了使他永垂青史的生物细胞;齐白石即使能成为画家,也不会成为艺术大师。
一切伟大的人物所具有的共同品质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带着这种激情去工作,便会无坚不摧,带着这种豪情去经营自己的事业,终会大有成就。志在成功的你,立刻行动起来,为了明天的收获而奋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