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语言表达很重要——措辞清晰准确的话别人最爱听(2)

优美的词藻如同艳丽的花朵,其形态和芳香能打动每一个人,所以在语言表达中若能增加些诗词警句,更能得到别人的喜爱,也更能打能打动人心。

著名的演讲家刘吉,有一次受邀给一所中学的学生们做演讲。为了教育学生们“从小立志,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刘吉在演讲中运用了三首诗,颇有趣味。他先给同学们讲了《明日歌》:

“你们都念过《明日歌》吧,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生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儿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接着他又朗读了一首《今日诗》: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岁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日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接着刘吉又即兴发挥:

“这两首诗都是明朝刘学家所作,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我也做了一首《昨日诗》送给大家:

“昨日复昨日,昨日过去了。昨日没干好,今日徒烦恼。世人只知悔昨日,不知今日消失了。江水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前车鉴,莫待那日悔恨了。”

刘吉在演讲中,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什么大道理。而是用了三首小诗,当然这几首诗也是他精心挑选的,通俗易懂,富有哲理,告诫同学们不可浪费时光,虚度年华。

刘吉的三首小诗在演讲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优美的诗词能够打动人心,无论中外,概莫能外。

美国著名的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他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这样说到:

“到了这一天,上帝的所有孩子都能以新的含义高唱:

‘我的祖国,

可爱的自由之邦,

我为您歌唱。

这是我祖先终老的地方,

这是早期移民自豪的地方,

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座山岗。’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轰响,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个大村小庄,每一个州府城镇,我们就能加速这一天的到来。

那时上帝所有的孩子,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将能携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之歌。

终于自由了,

终于自由了,

感谢全能的上帝,

我们终于自由了!’”

诗一样的语言,音乐一样的旋律,让马丁·路德·金在这次演说之后,“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座山岗”便成为了激励黑人斗争的座右铭。

语言的表达,若能加些优美的词藻和警句名言,定能让你的口才增辉不少。

6.语言表达,把握好语气与语速

措辞清晰准确是语言表达的核心部分,但说话时,对语气与语速的把握也不容忽视。我们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话说得好,但忽视了语气与语速,那么说话的结果很可能引人怀疑甚至得到与期望相反的结果。

为了让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做到滴水不漏,我们需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变化:语速的快慢相合,语言的高低适中,声调的抑扬顿挫,音质的悦耳动听与和谐优美等等,通过这些来达到我们想要的说话效果。

语气是一种特殊的表情。说话的语气包括声调、语速、音量、音变、音质等。语气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它不仅能丰富语言的内容,还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语气就像脸上的表情一样,传达着一种言外之意的信息。比如我们经常给人打电话,双方并未见面,仅从对方的语气,我们就可以猜想出对方是正在听音乐,或是刚起床睡眼朦胧,神智犹在梦乡中,或是在看电视,或是在高兴地聚餐,看似短短的三言两语,我们便可从中猜个大体。语气最能表达说话者的内心情感,表现出说话者是高兴或是忧郁、是快乐或是压抑、是外向或是内向。就如好的播音员,不仅音色悦耳,而且他们富有感染力的语气、语调,总能拨动人的心弦,引起人的奇思遐想。

如果在说话中注意运用语气的不同变换技巧,往往可以产生不同的谈话效果。一般而言,双方谈论令人愉悦、殷切期盼的事情时,语气会不自觉的明快而饱含激情;如果谈论的话题是令人忧伤、尴尬的事情时,语气肯定会变得缓慢,低沉而凝重;如果谈论的话题是具有辩论性质的,争论双方的语气中那种急迫、不屑、生气、焦急、兴奋、激昂等情感,就会在争论的过程中一一展露;如果交谈的话题是有关安慰和鼓励的,语气自然就转换为充满温情和激励;如果交谈的话题双方中有一方不感兴趣,不感兴趣一方的语气难免会变得冷漠而空洞。

没有语气的语音会让倾听者慢慢变得麻木,失去兴趣,而倾听者的心思不自觉得游离于话题之外,双方自然也无法长谈下去。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朋友之间,友情会变得疏远;如果发生在家人之间,亲情也会变得隔膜;如果发生在商业事务中,合作的事项则有可能悄然中断……

有时,你也会听到言不由衷的支支吾吾。这时,只要你细心地体味对方的语气,终会拨云见日,洞察对方的本意。

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我们需要恰当地运用语气的变化:声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结合,语音的高低适中,音质的和谐优美、悦耳动听等,来最终达到预期的讲话效果。

语速则能透露人的心事,一个说话铿锵有力、语速快慢有致的人,会给听者一种自信、踌躇满志、成竹在胸的感觉;一个话语不多、语速缓慢得令人着急的人,多半给人比较内向,迟钝而木讷的印象;一个说话滔滔不绝、语速飞快的人,大多给人以聪明伶俐、能言善辩的感觉。说话是人的本能,说的好坏,会不会说与人的性格和日常人际交往以及锻炼有关。语速的异常改变往往暗示了一个人心理状态的波动。平时能言善辩,一张口便滔滔不绝的人突然变得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或是一个平日木讷寡言的人,突然表现得神采飞扬、见谁都打招呼,都想和人聊上几句。当你看到这两种人时,他们肯定碰上了什么事情,以致于他的心理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曾有人在做过调查后说:“一个男人在外面拈花惹草之后回到家里,常会不自觉地表现得特别热情,会对妻人唠唠叨叨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语,以掩饰内心的歉疚和愧意。”这符合人性的弱点。当一个人心怀鬼胎或意欲撒谎的时候,语速往往会加快,以掩饰内心的不安和恐慌。如果妻子这时稍微细心一点,便可以觉察丈夫内心的波动。当一个人心理恐慌,便会表现出语速的异常加快,往往表面说了许多话,其实内容大多不着边际,实质上也没有什么内涵,言词之间也会有前言不搭后语的漏洞。

同事、朋友之间也是一样。平日里无话不谈的同事、朋友,如果突然之间语气变得有点冷淡,语速变慢了、话语也不多,那你就可以相信此人一定有了不愿让别人知晓的秘密。

语气与语速里藏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在我们通过这一途径了解别人的同时,我们要尽量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变得丰富多彩一点,尽量让别人少一点窥捏出自己的“秘密”,这种“秘密”就是人们常说的“城府”。

把握自己的语气与语速,能为你的口才魅力加分不少。

7.拒绝别人时,要巧妙说“不”

拒绝别人常常会让人感到难为情,一个“不”字会让人思索再三,难以开口,但古谚有云:“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所以该拒绝时还得拒绝,只是拒绝时的语言表达要尽量委婉,尽量准确,做到不伤人自尊,这样的表达方式别人才乐于接受,这样的说话方式别人才最爱听。

当别人向你提出要求和帮助时,你也许是有口难言,也许是爱莫能助,或者因为对方的要求不合理,或者因为对方求办的事情不可行,从原则上、逻辑上讲都是应该直截了当加以拒绝的。但在社交过程中,这个“不”字又不是那么容易说出口的。因为拒绝不当就容易令对方不快甚至恼恨,许多人就是因为拒绝不当而失去了朋友、得罪了领导、恼怒了合作伙伴等。所以,懂得点拒绝的口才艺术是很有必要的。拒绝他人时总的原则是,不能损伤对方的自尊心,不能使对方难堪。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拒绝方法,这样的拒绝方式往往别人最“爱听”

(1)委婉含蓄拒绝法

这种拒绝法不是就事论事、直接拒绝,而是通过顾左右而言他的方法间接地、巧妙地、委婉地加以拒绝。这种拒绝法特别适用于有人为某事向你求情而你在原则上又不能答应的情况。例如:

清代的郑板桥在当潍县县令时,查处了一个叫李卿的恶霸。李卿的父亲李君是刑部官员,得讯后急忙赶回潍县为儿子求情。李君以访友的名义拜访郑板桥,郑当然知道李的来意,故意不动声色地看李君如何扯到正题。李君看到郑板桥房中有文房四宝,于是向郑板桥要来笔墨纸砚,提笔在纸上写道:“燮乃才子”。郑板桥一看,人家是在夸自己呢,自己也得表示表示,于是也提笔写道:“卿本佳人”。李君一看心里一亮:“郑兄,此话当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我这个‘燮’字可是郑兄大名,这个卿字……”

“当然是贵公子宝号啦!”

李君心里高兴极了:“承蒙郑兄关照,既然我子是佳人,那就请郑兄手下留情。”

“李大人,你怎么‘糊涂’了?唐代李延寿不是说过‘卿本佳人,奈何作贼’吗?”

李君脸一红,只好拱手作别了。郑板桥巧妙地利用李卿的“卿”与现成话“卿本佳人,奈何作贼”的“卿”字同音同义关系,委婉含蓄地拒绝了李君的求情,既坚持了原则,又不使对方太过难堪。

(2)先退后进拒绝法

不把自己的反对意见说出来,相反,先退一步,表示同意对方的看法,然后再针对对方所提出的问题,摆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叫做先退后进拒绝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宜于拒绝权威性人士的意见,又使对方不失体面。

(3)诱使对方自我否定拒绝法

如果认为对方要求不合理,又不便直接向对方提出来,不妨玩点小花样,设下圈套,诱使对方自己否定自己。运用这种诱使对方自我否定的拒绝方法,必须反应灵敏、机智,方能不露破绽地令对方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4)给对方提出合理建议拒绝法

在阐述自己无法帮助对方的苦衷时,不失时机地给对方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帮助对方想其他的点子,指明方向,使对方感到你在间接地帮助他,这样就弥补了他因拒绝而造成的不快。

拒绝人是一种难为情的事情,但是不拒绝又使你自己难为情,二者权衡,有时还是采用合适的拒绝方式为好,这样既坚持了原则,又能让对方明白你的苦衷,也算得上是“一举二得”了。

8.直陈利害,语言表达要柔中带刚

语言表达只是一个过程,而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到什么情况话要说到何种程度,是考验一个人的智慧所在,柔中带刚的语言表达方式既能以情动人,又能直陈利害,在危急场合常常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以“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名垂千古的“红颜”陈圆圆,面对着一场即将到来的惨祸,以刚中带柔的说话方式为自己争得了生存的机会,其勇气和智慧值得后人赞叹和效仿。

据说李自成攻占北京得到陈圆圆后,曾下令卫兵将圆圆拉出去用绳勒死。

不待卫士们动手,陈圆圆自己却站了起来看了李自成一眼后,冷笑一声便转身就走。

李自成大喝道:“回来!你冷笑什么?”

陈圆圆说道:“小女子早闻大王威名,以为是位纵横天下、叱咤风云的大英雄,想不到……”

“想不到什么?”

“想不到大王却畏惧一个弱女子!”

“孤怎么会畏你?”

“大王,小女子也曾经出身良家,坠入烟花,饱尝风尘之苦,实属身不由己。最初被皇帝霸占,后又被吴总兵夺去,大王手下刘将爷又围府将小女子抢来,皆非小女子本意。请问大王,小女子自身有何罪过?大王仗剑起义,不是要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吗?小女子乃无辜之人,大王却要赐死,不是畏惧小女子又能作何解释呢?”

李自成被问住了,无言以对。

陈圆圆接着说道:“就是为大王计,大王杀小女子也实为不智。”

“怎么不智?”

“小女子看宫中情形,大王有撤出京城打算,不知是也不是?”

“就算孤有这种打算,那又如何?”

“大王是想平安撤走呢,还是想被追袭而奔呢?”

“当然想平安撤走,那又怎样?”

“大王,吴总兵为先锋,兵势甚锐,小女子听说他正向京师进逼。小女子蝼蚁之命,大王杀了我,于大王无丝毫益处;留下小女子,小女子感念大王不杀之德,当尽心竭力,使吴总兵滞留京师,不再追袭。大王可保全实力,全身而退,巩固西京,不久又可东山再起。趋利避害,请大王三思。”

陈圆圆的话正是触到了李自成的心病,他不由得身子前倾,问道:“你果真能使吴三桂滞留京师吗?”

“大王想必知道,吴总兵降而复叛,皆由小女子而起,大王杀了小女子,必然激起他更大的复仇心,以致日夜兼程,追袭不休。大王留下小女子,小女子指天立誓,千方百计也要使他滞留京城,不再追袭。

“好!孤王相信你,你留下好了。”

至此,李自成终于被陈圆圆措辞准确、柔中带刚的说话方式所说服。

那么,威镇四方,权倾一时的李自成,是如何在这杀与不杀的思想交锋中,被弱女子陈圆圆所说服的呢?

首先,陈圆圆的陈辩是以“实际”出发的。当时的“实际”是什么呢?吴三桂进逼京城,李自成准备撤离,陈圆圆到了身陷囹圄,任人宰割的地步。

尽管死去的人没有一个逃回的,但人到死时却总想活着。当李自成下令勒死陈圆圆时,陈圆圆出于求生本能,使她机智地选择一“看”二“笑”刺激李自成高傲的自尊心:“你冷笑什么?”

接着陈圆圆以一个无辜弱女子的身份来打动李自成,使她暂时放弃了杀害她的想法。但这并不足以保证陈圆圆能够安全地保住性命。陈圆圆第三招便是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替对方打算,说明了杀她无益,留她有利,最终成功地说服了李自成,也挽留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9.措词清晰准确,不要让人产生误解

在日常交谈中,如果不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就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解,有些误解会令人啼笑皆非,而有些则比较严重,会对你的生活常带来许多不便,因此措词清晰准确的话语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博得别人的喜爱。

年轻小伙子阿伟打算为新交的女友小兰买一件生日礼物。他们交往时间不长,小伙子经过仔细考虑,认为送一副手套最恰当不过,既感觉比较浪漫,又不显得过分亲昵。

下午,阿伟去百货商店给女友买了一副白色的手套,让女友的妹妹小丽带给她姐姐。小丽给自己买了一条内裤。回家的路上,小丽把两件物品弄颠倒了,结果送给小兰的礼物变成了内裤。

当晚,阿伟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小兰的电话:

“你为什么买这样的礼物送我?”

没有听出来对方的怒气,阿伟的情绪很高,他说起话来空前流利,根本容不得小兰插嘴:

“小兰,我之所以选了这件礼物,是因为据我留心观察,你晚上和我出门时总是不用它。我没有给你买长的,因为我注意到,小丽用的是短的,很容易脱下来。它的色调非常浅,不过,卖它的女士让我看她用的同样的东西,她说已经3个星期没洗了,但一点都不脏。我还让她当场试了试你的,它看上去好看极了……”

“神经病!”

等待对方夸奖的阿伟猛然听到达三个字,他当时就懵了,愣在那里根本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