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的痕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英国掠影(2)

华威大学占地面积三百公顷,学校周边,乡村星罗棋布,田园风光,景色宜人,尽收眼底。一栋栋设计新颖时尚的建筑散落在湖区与森林草坪上,校园里各色各样的建筑风格相互融合,交相辉映,处处焕发着一股年轻的朝气与活力。最近由《泰晤士报》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华威大学的校园被公认为全英最佳校园。走进学校饭堂,底层大堂宽敞明亮,一个个区域按功能划分,设计巧妙合理。用餐时间,虽人流不息,但秩序井然。我们找好位子后,也随着人流排队,要了三明治、水果沙拉等简单的食物,与各种肤色的同学,一同安静地分享午餐的闲情逸致。

下午两点一刻,在学校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到了离饭堂不远的一幢优雅别致的独立楼房。几个热情的男女在楼下等候我们,相互介绍寒暄,了解到他们是学校语言应用中心的负责人。语言中心的教师都有海外工作经历,负责人Helen Spencer Oatey曾经在上海交大任教多年,非常熟悉中国,有很多中国朋友。语言中心非常重视我们的来访,早早就准备了相关资料,重要的资料都已翻译成中文,让我们对中心的基本情况及中英合作项目一目了然。简短的重点项目介绍后,语言中心安排我们参加了英语教学研究专业的中国留学生的分享活动。

走进一楼的课室,一群中国女孩子站起来欢迎我们的远道而来。透过自我介绍,知道她们都是英语教学研究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大都是在国内授完本科学业,再来华威攻读一年的研究生专业。分享活动安排了三个女生向大家介绍在华威学习的收获和体会。来自湖南的女生激情满怀,将国内和华威学习英语专业的不同进行了对比,并流露了毕业后想回国从教的理想;来自东北的女生,她将学习过程比喻为打地基盖房子,用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来诠释中西教育的区别,赵本山式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把大家逗得会心大笑;来自深圳的小姑娘,她的分享别出心裁,先拿出一个小袋子作为道具,让大家猜一猜。这种互动的方式既活跃气氛,又激发参与欲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在热烈的气氛中,她环环相扣地介绍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自然而然,娓娓道来。

三位同学介绍完后,十几位同学围着我们进行一对一的互动交流。在异国他乡的课堂里,同学们的情感溢于言表,你一言我一句,倾诉着在国外学习的点滴。谈的都是英语教学,表达的却都是对祖国对教育的热爱。

看着听着想着,我心飞驰,深有感触。在华威大学以及英国乃至海外各个领域,都有着许多像眼前这群孩子一样青春年少的中国留学生,他们怀着梦想,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开始异国求学生涯。其中有折戟沉沙的、有半途而废打道回府的,还有更多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到最后的胜利者。看着眼前这班俨然是优秀教师的孩子,我觉得留学生涯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理念、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自信坚强的个性,从容淡定的心态,拓宽了孩子们的国际化的视野,打开了心灵的窗户。他们亲身感受到很多之前一无所知的异国风土人情,他们的收获,并非国内辛勤的优秀园丁们所能传授的,也不是每个望子成龙的家长所能给予的。所有这些收获与感受,都是他们踩着艰辛,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是一点点一滴滴的进步累积。孩子们从萌生梦想到追逐梦想,再到最终实现梦想,一路走来,几经波折,绕过诱惑,跨过障碍的经历,对于他们的人生,将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财富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但生命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风雨。温室是培养不出傲雪挺霜的大树的。父母们,放手让孩子独立飞翔吧!自主学习和独立生活的磨砺,是孩子们成人、成长、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人生不可缺失的一段生命旅程。从海外留学生成长的过程,我们理应得到更多的教育启示。

走进华威小镇,徜徉在小巷深院里,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周围十分宁静。古堡下幽深寥廓,看着已关上栏栅的公园里面,树木叶子稀疏,树上窝着的一群群小鸟叽叽喳喳地争鸣。在我们的喧闹声中,一只只叫不出名儿的小鸟扑扑地飞起来。冬季的风没有萧瑟,清爽清爽的。

我来了,剑桥

青春年少时,曾读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梦幻般的句子,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剑桥的诗情画意,是年轻人的向往,走进剑桥,成了年轻一代心中梦寐以求的渴望。前几年,女儿参加A-level考试获得了剑桥大学面试资格后,勾起了我对这座代表英国高等教育最高水平的古老学府向往,后因孩子与剑桥的失之交臂,我一直没有机会走进剑桥大学,一睹她的风采。

剑桥位于伦敦以北九十七公里的地方。从华威希尔顿酒店乘两小时的车,就到达了绿草如茵、古树簇簇的小镇边。汽车终于停下来,我迫不及待地走出车门,注视着万绿丛中的古老建筑,心中竟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多少年来,曾无数次出现在记忆深处的地方,此刻竟是如此地清晰。近了,更近了,我慢慢地走进了剑桥,终于能一睹其芳容,如愿以偿,挥走了那一抹遥远的相思。

穿过草坪小道,漫步在徐志摩当年钟情的那座小桥上,凭栏往前望去,两岸垂柳婆娑,清风徐徐,随风摇曳,流淌的剑河上,一艘小艇顺流而下,逝者如斯,剑桥依旧风流。

古老的学院都在剑桥城里,一个个的学院一座座的桥(剑桥的名字由此而来,意为“剑河上的桥”),一块块砖石,一面面的墙面都镌刻着岁月的斑驳,沉淀的文化印记。经过皇后学院、国王学院,我情不自禁地用镜头拍下了一张张照片,站在学院门前,感受着古老的大学精神。

来到三一学院门前,翻译说草坪里的苹果树就是牛顿顿悟的那棵树,我顿时肃然起敬,小心翼翼地站在树前,静静地体会科学巨人牛顿感悟的心路轨迹。眼前的这棵树树干大都是枯枝,没有绿叶也没有果子,但依然能感受到它的生命力,树后那笼罩在阳光下的古老建筑仿佛也酝酿着穿透时空的力量。

三一学院创建于1546年,是剑桥各个学院中面积最大的学院。偌大的院子呈四边形,中间铺着一条石板路,粒粒凸凸的石子嵌在两边,划分成四块像足球场般的草坪。嫩嫩的青绿与四遭墙壁的苍黄,将现代与古老浑然统一起来,十分悦目和谐。沿着石板路走进了右边的礼拜堂,里面的前廊高高地立着六个雕像,左边单独立着的是学院曾经的院长,也是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立像。我站在伟人的塑像边抚摩着似暖玉般的底座,仿佛感受到牛顿那跨越时空改变物质世界的科学精神。牛顿塑像正面两边立着该学院著名的校友培根、拜伦、“桂冠诗人”丁尼生等几位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前廊里面是一个礼拜堂,据说,剑桥每个学院都有做礼拜的天主教堂。走到教堂尽头,坐在最前排的椅子上。幽深安谧的环境,有一种放松静息的感觉,旅途的疲惫顿觉消失了,心底里如拂晓湖面的宁静,人生的快乐其实很简单。离开礼拜堂走过前廊的一刹那,忽然发现这里前廊连着的其实是神学与科学、艺术,昭示着这三者与生俱来的不可分割。

在剑桥的小巷里,游客净是一群群的青春年少,翻译说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学生。看着孩子们欢喜雀跃的神情,我想游学剑桥,不仅仅是当下激励孩子上进的一种时尚,更是体现了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让中国的孩子从应试的题海里走出来,感受一番神学与科学、艺术的大学精神,从小熏陶在人类的文明里,是孩子成长的正能量。

来也匆匆,别也匆匆,在这古老的大学城里,没有太多的时间细细感悟,剑桥的学院有三十多所,也只能留着他日有缘再见了。

傍晚,我们入住剑桥小城的皇冠酒店。放下行李,我迫不及待地走到小城的街道上,随意闲逛。是一座袖珍小城,人口十二万人。剑桥的学院都集中在剑河的东岸,据说在1209年,一些与牛津当局发生冲突的学生躲到剑桥小镇,剑桥大学社区的建立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穿街过巷,拍照留下一个个镜头。城里的房子,净是三四层高的古老建筑,两车道宽的街道,纵横交错,两旁都是精致的小商店,在街边摆放着一张一张小桌子的咖啡屋、小酒吧,向路人散发出浓浓的芬芳。外地游客大多是长枪短炮的装备,一阵阵地狂拍,似乎要把这街头美景尽收囊中,变成永恒的美的象征。街道上,也有一群群的游客休闲地游走、沉思……看着这里的路人,没有半点的行色匆匆,有的只是一种淡泊舒适的宁静与流经千年的风雅。

我们入住的酒店坐落在市中心,旁边不远处就是英国著名的约翰·路易斯连锁大型百货商店。出于对美景的钟爱,加上没有特别需要购物的欲望与任务,绕过商店,原本就没打算进去逛,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浏览剑桥小城的美景。后来,耐不住等待同伴购物时的无聊,我也跟着走进了商店。啊!原来里面别有洞天,三层高的中央大厅显得宽敞、气派,大小不一的品牌旗舰店,应有尽有,伦敦闹市有的奢侈品品牌,这里都能一一找到。在这里购物,别有一番写意。商店服务员彬彬有礼,笑迎着我这样低水平英语表达的顾客,不厌其烦地解答。看着服务员连身体语言也用上的样子,我有点忍俊不禁。可能是商场特别大的缘故,顾客显得稀稀落落,远道而来的各地游客占了很大的比例。人们都不慌不忙地挑着品着比较着,好像在这里是补修落下的品牌奢侈品的知识。不一会儿,同伴们提着一个个的购物袋出来,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夜幕慢慢降下,走出商城,环顾四周,猛然发现建筑物与我们住的古色古香的酒店连在一起,在周围的古建筑群中,这座现代化商城融入得天衣无缝,体现了剑桥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和谐默契。走在流淌着月色的大街上,有一种令人心醉的感觉在胸中流淌……

次日清晨,可能意识到马上就要与这座城市告别了,我受一种莫名的难以割舍的情绪的驱动,早早就起床,走出酒店,沐浴着异国的丝丝凉风,带着相机,一遍遍地流连于昨天踱过的大街小巷,补拍着清晨没有喧嚣的古老城市的素颜,跟马上就要别离的异国建筑一一告别,把我与剑桥的交集,一一铭刻进我的生命里。

再见,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