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容美轶事(下)
016
说来也巧,那官员不是别人,居然就是奉当今皇上敕令,回容美土司接任宣慰使司的田旻如!当时容美土司是雄踞鄂西的最大土司,而宣慰使司其实就是这一方的土皇帝,可见他是何等了得人物。
所谓土司,本是元、明、清等朝代对川黔湘鄂交界地区少数民族实施的“以夷制夷”的管理制度,元朝在这一带设有29个土司,明朝设有31个土司,清朝设有20个土司。雍正7年在湖广总督之下专设秭归直隶州,管辖容美等20个土司及长阳、兴山、巴东、恩施四县。雍正13年这一带的土司全部“改土归流”,设立鹤峰州和长乐县。
川东鄂西地区的土司最早源起于几家土着大姓分茅圈地,经过长期争夺兼并,最后由田、张、唐、覃、刘五姓称霸,尤以田氏最为强大。据研究土家族起源的专家们考证,这盘踞鹤峰、五峰、长阳一带的田氏土司,古称容米,又称柘溪,是古代容米部落的后裔。这个部落是古代巴人廪君种的一支,最早出现在长阳县资丘镇附近清江南岸天池河口的容米洞。以后,容米部落沿天池河而上,从现在的五峰逐步深入到鹤峰一带,建立了第二个容米洞,史书称之为“新容米洞”。容米部落在这一带繁衍生息,建立容美土司,世代沿袭,处于与中原地区隔绝的封闭境界长达1600年以上。
清朝立国之初,容美土司头领田甘霖因协助清军剿灭李自成之孙李来亨余部有功,被顺治帝赐封湖广容美等处军民宣慰使。康熙年间,其子田舜年脱离吴三桂投顺清廷,并配合清军征讨有功,因而又承袭湖广容美等处军民宣慰使。使司所属的石梁、水浕、椒山、五峰、龙洞等土司原本由唐、刘、张等家族统治,后来都被田舜年一一杀灭兼并,因此田氏家族的容美土司称霸鹤峰长乐地区,其势力范围北至渔洋关与宜都接壤,东至山羊隘石柱山插入湖南石门,南达奇峰关毗连湘西桑植,西有野山关交错长阳、巴东、建始、恩施,疆域纵横7000多平方公里。
且说这田旻如号碧峰,乃是容美老宣慰使司田舜年小老婆生的次子,如今才三十出头,生得武敦身材,黑面方脸,扁鼻阔嘴,一看就知道是土家血统。
小时候,田家老爷对这庶出老二并不怎么看重,让他寄籍荆州为民。没想到这小子还挺精明,被纳为枝江县国学监生,后来又不知怎么钻营,居然进入皇宫当了侍卫,有机会接近到康熙皇帝,叫他去充当直隶通州同知。
田舜年晚年,本来已经让大儿子田炳如承袭了职位,可这田炳如居然被湖广总督策动,暗中来往密切。田舜年察觉后,一气之下把他逐出家门。田炳如只好逃到了湖南桑植避乱。康熙四十五年,田舜年到湖广总督请示继职事宜,被总督问罪扣押,不明不白死于武昌。康熙皇帝亲自过问此案,最后决定将田旻如从通州调回家乡接替父职。
田旻如接旨叩恩,便车轿官仪威威赫赫从北方官道南下,也不到武昌拜访湖广总督和巡抚,径直来到到了枝江县。枝江是田旻如幼年生活过得地方,可谓第二故乡,知县傅彩见他荣归故里,自是热情款待,留他小住了数日。
当时枝江县治在江南、就是现在的宜都枝城镇,陆路可从松滋石门到达芙蓉山司暑,水路可从陆城沿汉阳河进渔洋关。田旻如要一部分人护送家眷走陆路回去,另要枝江县派了一艘官船,送他沿水路行走,顺便视察所辖的长乐坪、白鹿庄、五峰、水浕司、湾潭等地。
田旻如乘船来到陆城,上岸到容美会馆歇息。他少小离家,如今重回故地,便由地方官员陪同各处走走。
到了西正街,登上西门城楼,遥望西南一带崇山峻岭,一派巍峨,正是容美家乡,他不觉心头一热。想到自己幼年时父王并无厚望,而今却是从皇帝身边荣归故里,接替祖传世袭王位,田旻如很是踌躇满志。
他伫立片刻,忽然想到原来西门外有一个莲花庵,乃是早年容美属官唐继勋所建,便要到那里看看。
因此,恰巧就在这一天,这位田大人也来到了莲花庵。
017
那日田旻如也在莲花堰荷塘边观赏片刻,就向了庙庵走去,主持和尚早已在门口恭候多时。那庙庵里果然香火兴旺,香客络绎不绝,田旻如示意众人不必回避。
主持和尚就将田旻如一行迎接进去,上香拜佛毕,便等候宣慰使大人施舍。
当时的士大夫们也同现在某些知识精英一样,喜欢谈点佛经禅理来表明自己把甚么都看透了、假装思想高深莫测。田旻如也听一些和尚道士胡诌过,常把信佛行善挂在口头。何况新回原籍,司理一方,自然要格外慷慨大方,他便高叫一声:
“笔墨伺候!”
主持和尚立刻命人摆好桌案、铺展宣纸、备好笔墨。田旻如立在案前凝思片刻,提笔写道:
“尝闻古语云:‘勿以善小而不为’,盖以人生斯世,随所遇,而当存为善之心也。予小子旻如,原籍楚西容阳,叨任直隶通州同知。今蒙皇上隆恩敕令回籍为司,承袭宣慰,抚绥士民,路过宜邑莲花庵,乃属官唐继勋所建。予自观关帝圣像、大士尊容,赫赫如在......”
这篇标题为《永远常住碑记》,其实就是功德碑文,说的是将唐继勋原来在莲花庵附近购置的三十多亩熟田和三口堰塘施舍给庙庵,作为永远的香火供奉和僧尼用度。
其实,那唐继勋原本是水浕司的王爷,后被田舜年侵夺霸占,也就成了田氏的属官属地,田旻如不过是“借花献佛”。
这三十多亩田地本来是唐氏旧部唐遇世的家产,这唐遇世反水巴结田氏,便在迎接田旻如之际将此献了忠心。此人因此得到田旻如的信任,后来派他长驻武昌,暗中“结交衙门胥役,打点公事”,结果被湖广总督衙门查获,交按察司严拿究审,成了田旻如的一条大罪状,这是后话。
不过这三十多亩地产从此作为莲花庵的庙产,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土地改革时才划归公田,由县政府办了一个农场,把田地做了苗圃。
当时田大人写罢碑文,落款“大清康熙四十六年仲夏月吉旦楚西容阳田旻如谨识同属官唐继勋同立”,掷笔离案,拂袖搓手。
主持和尚与随从官员立刻围上来观看,都啧啧称叹此番善举功德无量,要立即刊刻立碑,永久保存。有的夸好文章,有的称好书法,其中一个瘦和尚朗声念道:
“尝闻古语云:‘勿以善小而不为’”他随即点评:
“这起笔看似平淡,其实大有考究。人所皆知,此语出于《论语》,而偏不点名孔子,只云古语,因此地乃佛门也,以示敬重也。如若一般儒生,岂不佛门弄孔乎?可见大人真是文章高手,诚心亦可鉴矣!”
“更有甚者。”那瘦和尚不待旁人插言,接着说道“堂堂四品大员衣锦还乡,贵为封疆大吏,却轻舟简从,于佛门自称‘小子’,态度谦恭之极,然而此‘小子’亦非同小可,乃皇家小子也!”
旁人连连点头称叹,田旻如一笑。当时的情形跟现在请领导同志题字的场面差不多。那主持和尚小心翼翼收好字幅,便安排斋饭款待。
茶饭毕,田大人随处走走,却看见佛座前跪着两个小姐,衣着土家服饰,身段相貌却异常窈窕,田旻如不觉有些惊讶。他要随从打听,原来是渔洋关吴家的两个女儿随家母来此上香,就暗记在心。他命人前去召唤官船从西湖开到莲花庵岗下,就在此地上船。
他走到庙后岗地上,陪同人中那个精瘦的和尚突然走近他说:
“官人面相非凡,但贫僧有一言相告,不知肯纳否?”
主持和尚忙介绍:“这位是云游到此的高僧。”
田旻如便说:“但讲无妨。”
那瘦和尚便执手将田旻如引到旁边,低声道:
“施主建功立业、雄视一方,只是有两防。”
田旻如问:“那两防?”
僧人道;“近防‘难养’、远防疆吏。”
田旻如问:“何谓‘难养’?”
那僧人道:“也是古语所云。”
田旻如大笑。那僧人便做作相见甚欢状,又用眼角瞥视旁人,看他们瞧见自己此刻的殊荣否。
田旻如听他此话不无道理,而且正和自己的隐忧,便笑道:
“多谢大师指教。”
那僧人合掌鞠躬云:“不敢不敢,贫僧姓陈,但愿后会有期。”
田旻如道:“欢迎陈大师日后到容美一游。”
这时官船已划到岗下,田旻如便告辞陪同官员和僧人主持,上船从西湖进入了汉阳河,溯河而上朝渔洋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