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大师智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经营大师谈企业文化(2)

这种约束是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的一个结合,所以,他要服从企业品牌的形象,服从一个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它不是在法律的范围之内,而是在家法内,这可能比国家法律规定的更加细致,比如说国家法律上没有说上班不能吃东西,但是你企业的规定中可能规定了。员工在上班期间不能吃东西,有的企业就有这种规定,或者你上班期间必须穿西服、工装等等。这就是家法,这种家法也进入了企业文化,如果你形成了文化了,假如你不说,别人也会自觉的遵守,我不可能进了工地不戴安全帽,尽管我是老板,我也得戴安全帽。它其实就是一种文化。

血统文化是排外和防御性的。

中华民族的血统文化比较严重,我们到现在为止,无论到国家还是到集体,可能这种都在继续传承,比如提到我们的家族企业为什么排外?就是因为血统问题,为什么在《宪法》上都写着中华民族,而不写着中国公民,也就是海外华人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其实他已经入了美国籍了,打起仗来,他会为美国服务,这种传统文化对我们现有的制度是有危害性的。

我们典型是“四合院文化”的扩张,就是我们这个团体要维护我们团体的尊严,你是我的职工,他有他的企业。我们的传统是以血缘、宗教组织形成的人际关系,比如家族企业,另外一种是以宗族关系的推广,实际上是皇族社会,而“四合院”恰恰就是这样一种文化的传播,“四合院”最关键的问题它为什么是“四合院”,你看“四合院”有几个有外窗的?这些都是抵御外敌的,对敌人坚决的抵抗。

合作双赢会越来越多地成为我们新的商业文化。

我们更多的需要是宽容,需要对外的合作,我们如果像乾隆时期关闭自守,你这个企业就永远无法跨出国境去实行战略转移,这个时候你的企业会出现问题,而合作双赢会越来越多地成为我们新的商业模式。如果你依然用传统模式的话,那可能我们会遇到麻烦,

现在我们更多教育人民是以国为家,中国最伟大,人民并不重要。我个人觉得这两者中间还要以公民为基本的要素,否则国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

企业公民的概念不光是付出,而且要有自己的权利。

我们提出了先进性,三个代表里提出先进文化,在国家来看,最主要的是公民国家、公民社会、企业公民的概念。那么,我们现在提出要让很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国有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可以想想中国的改革,国有企业恰恰是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才把学校、派出所取消了,取消之后国有企业才具备了市场竞争的能力或者说经济效益才提高。

我们没有公民的概念,更多是企业公民的概念,企业公民的概念不光是付出,而且要有自己的权利,权利是通过剩余价值可以获取,实际上我们的文化和舆论并不给企业宽松的社会环境,你挣了钱了,就把钱拿出来给社会捐了。

今天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多不是剥削了,而是支付完社会责任之后挣的钱,我得先付成本、先付工资。没有这种契约关系的话,你的企业会失去基础的平台,而这个平台恰恰是双向的自我选择,就是你是选择企业还是企业选择你,企业关系是可以进行选择的。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家族企业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你不可能换一个家族。你的血缘关系你只能在这个家族,所以有些人不得不分家,法律上也有很多特殊的规定。

价值观或者文化决定对问题的看法。

实际上在1997年的时候,有一个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了核心的概念,他认为任何通过法律实施的法律结果,都可以通过文化和通过社会规范来实现,有两种推理,一种是任何的法律结果,都能够在没有法律的情况下实现;如果这个结果不是均衡的,那么,法律也不能够实现这种结果。

其实,在我们国家,经常出现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不统一。多种文件不被执行,为什么很多的文件执行不下去,比如说宏观调控遇到很多地方政府的反抗,这就是文化理念之间的冲突,在国家可能出现,在企业界也可能出现。在中层有提出,在下层遇到了抵抗,不可能完全的实施下去。目前,中国就缺少这样的统一。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说医生是最坏的,医院太腐败、教师是最坏的,学校太腐败。如果这些人都是坏人,那国家还有好人吗?这是由两个价值观决定的问题,一个是他有问题、我去帮他,一个是这个社会有病人。这种说法是对立的。一种是说我说水有多少,一种是杯子的空置量有多少。

对地产商看法的偏执是价值观决定的。

比如说,社会上现在更多地说地产商里面有多少的富翁,地产商一定是黑得不得了的发展商。我们可以查查世界各国或者是俄罗斯的富翁们,在中国前100名的富翁地产占19%,农业的占12%,IT的占10%,电子的占9%,轻工的占9%,分布在16个行业里面,各自的比例都不一样,最高的就是房地产占19%。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把能够发财的领域都垄断了。所以,那里面没有富翁,比如金融、重工,假如把这些都开放出来的话,地产商都不算什么了。主要是我们国家把这些垄断掉。所以这方面没有富翁。

俄罗斯占前100位的富翁,石油、天然气占43%,冶金的30%,银行占13%,房地产只占到1%。如果两种经济体制都采用同样一种经济体制的话,就发现中国的地产商是穷人。和石油、天然气和冶金业相比差得远得不得了,而我们恰恰因为这部分被垄断,实现不了在这里边产生民营经济的巨富。

法律代表着的是一种统治的意识,如果在某个行业重点扶持重点企业,俄罗斯的富人榜里面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中国的富人榜里面会有很大的改变。目前,房地产并不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进行评比的,没有这种参照系。

企业文化实际上是靠一种默契。

另外一种说法,文化是法律的一种延伸。我们的企业不可能包罗万象的做出各种规定,所有的规定会约束手脚,而不如用文化来替代,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用文化代替法律的不足,共同的文化在交易中节省交易资本。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上电梯,上电梯的时候总经理先上,因为总经理的时间最宝贵。反过来说,总经理也在,上电梯的时候有人先走,是不是这个时候还是总经理先出后进,这种文化变成不成文的法律,最后形成员工在企业中自然而然的使用,因为他的时间最宝贵、他决策对公司的影响最大。

这些东西靠什么来形成?实际上是靠一种默契,这种默契是就是企业文化,就像最光荣的文化传统里面提出的“扶老携幼”一样,老人可能要优先,孩子要优先。

富人都是坏的,这是逻辑上的错误。

在公司里面也同样有一种特殊文化,一种经济组织所需要的一种文化。我们可能有很多问题搞错了,也可能是我搞错了。这说的是一种认知,说的是真和伪,说好和坏是利益的平衡。如果说善和恶则是一种行为的判断。

美和丑是一种认知形式。但是我们认知的差别和行为判断恰恰搞混了,搞混了之后问题就没有办法讨论了,就形成了文化的差异。举个例子:夫妻两人去逛街,男的说那个女人长的漂亮,老婆会说,你怎么又长坏心眼呢。

我们企业的主导产品是给富人盖的房子,一说到富的时候,富人都是坏的,你怎么给富人盖房子呢?但是你的确不能说它是为穷人服务的。这是逻辑上的错误,错误是把这种关系弄错了。

企业是靠企业文化机制来激励和维系。

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不同,企业是具有自由约束的组织。社会如果没有好的环境的话,你没有地方去伸冤了,一定要有专政的行为,去维持社会的秩序。但是企业是不行的,企业不能随便的抓人,不能说把员工打一顿。在日本有一个“出气室”,就是说把所有领导人的塑像放在一个办公室里,下班的时候你可以对着这个泥人打,就可以出气了,但是,出了门你就不能这么干了,为什么这样呢?更多的企业是靠企业文化机制来激励和维系。

人们可以有一种选择,你可以选择进入这个企业或者不进入这个企业,是家族企业还是非家族企业,因为企业不是民主监督的对象,可能国有企业里面有一部分是被监督的,但是真正的民营企业或者市场主体不是一个公共的产品。

企业大部分应该是委托代理制度的关系,如果我是总经理我就是太上皇,真正的太上皇是股东,股东可以决定的是财产的权利和资产的促成,而总经理这个皇帝决定的是企业的经营方式,因为你委托代理制去决定,你并没有把财产的处置权交给我,而是把经济的处置方式交给我。

实际上组织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个体工,自己既是投资人又是经营者;第二个是合伙人制,就是共同的知识产权人来合作。比如说律师、医生、设计师,每个人不是委托代理,我本人必须是专家,我们来共同合作;第三种就是公司制,公司制就是委托代理制,经济学研究了这么多年,转来转去没有转出这三种方式,各个国家都是这种方式,都是个体户式、合伙人制、公司制。

文化需要与制度性的保障结合。

企业作为一个公司制度,你要做的就是加强你的公司权利,这是一个制度性的保障,这种制度性的保障就是说你可能是大家庭制。首先你要满足股东取得满意回报,第二个是员工取得满意回报,不然他会跑,促成人才流动,当一个企业年流通率大于10%的时候,就说明你制度有问题,你自我的淘汰率也不可能有那么高。

华远对管理者的考核大部分要设立两个指标。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是看同年和上一年相比员工工资提高了吗?如果员工工资没有提高就说明你在激励机制上肯定有问题。下一个年度就会发生你的员工流失、技术干部和管理能力下降。

形成文化的基础是管理者的价值取向。

一种企业文化实际上在和国家的制度对比的时候会发现,国家可以用法律和权利,而企业只能用文化而不能用法律和权利,你有权开除我但是你并没有权留住他。而知识产权是放在人的脑子里,你没有权留住他他可以跑,那你怎么行使权利,你没有办法行使权利。因此,对企业来说文化更为重要,文化的基础是什么?一个是管理者的价值取向,

我们现在被委托管理者,更多地是追求企业的控制率和管理的规模,它和股东利益之间是有冲突的。所以,我们从管理学上说,也提出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管理者利益最大化、员工利益最大化,在不同的时期发生不同的变化。

日本和德国典型是以员工利益最大化为基础,所以德国很多法律上规定,员工没有股权,但是必须是董事会的成员,它的劳动保护和自由保护对员工的保护程度最高,而日本和德国基本上都没有职业经理人,它大部分都是从员工中提拔,或者按年薪的方式提升,而更为发达的国家里面是委托代理制为基础。而这些代理者实现的价值目标不一样,我们不能套用杰克.韦尔奇的做法,文化制度和国家制度背景完全不同,如果我们不能取得被接受和认可的价值取向,你这个企业最终就会成为孤家寡人。

要用不同的制度来实现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道家用的最多的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基础是什么呢?他一定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被你提高到高层,他一定具备素质和道德文化的认同,你才把他提拔到现在位置,你不去管他的时候他自己会管自己。

我们对中层实行儒家文化,儒家文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你只要要求他做好东西,他的教育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我们指的中层干部就是这些人都是好人,用儒家方法去管理,你不会在上班时间偷偷跑出去做私事,所有的企业里面或者非生产企业里面都要求下级打卡,这是最典型的对员工的不信任,

低级劳力是从容易在市场上获得的。因此,这也是最容易流失的,要使他们通过严格的约束变成中级管理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它缺乏管理能力,所以要进行不同的文化管理。

我们最多的现象可能是什么呢?在企业管理中最怕的就是这种文化,我们总是设立意见薄,但是从来没有看这个意见薄上面的意见。

更重要的是要用不同的钥匙去开不同的锁,而不同的锁是我们不同的企业不用套用一种制度,而要用不同的制度来实现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企业文化的建立很重要的就是沟通、灌输、发展、培育。

真正的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华立集团董事长汪立成。

华立集团汪立成简介:

汪力成是浙商的代表性人物,我们知道,在中国有两个比较有名的商圈,一个是珠三角的商圈,一个是长三角的商圈。在长三角,最不显山不露水的是他,最有综合实力的也是他,华立集团在经过全员持股改制之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集团化的企业,涉及的领域包括医药、地产、通讯等行业。汪力成很多经营的思想和理念,影响着浙商平实、稳定的行事风格,形成了浙商自己独有的处事格调和氛围,他的身上彰显的是一个商圈的影响力,而他对企业文化的注重可能正是这种影响力的源泉。

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不可拷贝的。

华立的发展走了一条自己非常独特的经营之道,这条独特的经营之道我们现在也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我们希望我们过去成功了,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会成功。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未来也能成功,而在这个成功的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的失败,我们也需要知道为什么会失败,这样才能保证未来我们尽量的减少失败。

每一个搞企业的人都有一个梦想,总希望把自己这个企业能够做大、做强,而且能够做长,这是所有人的一种梦想。但是,恰恰现实是非常残酷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真正能做大的是少数的、真正能做强的也是少数的、真正能做长的那更是少数。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每一个企业都会走自己一条不同的道路,这里面就意味着成功与失败的概念。

所以,我经常发表一个观点,我认为别人成功的经验甚至包括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它是不可复制、不可拷贝的。如果你简单的去模仿别人那你一定会失败。因为别人在那个时候用这套方法他成功了,不等于你拿过来在你身上、在这个时候用这套方法仍然能够成功,更多的概率可能是失败,所以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失败,其中一定包含着必然性。

还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怎么来看待失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认为它确实有很多的正确度,因为企业的失败往往会归结到几条非常共性的原因,而成功的理由可能有千千万万条,甚至包括了偶然性,而失败就是这么几条原因,其中一定包含着必然性。所以,我们经常对自己也是这么勉励“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是失败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