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吸引力法则失灵了吗?为什么你没有获得你所求(1)
愿望的频率与自己的频率无法共振
很多人对吸引力法则心存疑问:“既然吸引力法则能够让人心想事成,那么,我想要的,为什么需要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甚至是劳而无获?是吸引力法则根本就是个虚无的玩意儿,还是吸引力法则会在某些情况下失灵?”如果你仔细阅读了前面的阐述,便已明晓吸引力是宇宙中的一种客观存在。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吸引力法则为什么会失灵?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你不够积极;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你不够聪慧;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你不够分量;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命运专门跟你过意不去;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有人捷足先登。
而是在于你的愿望(即心中所想)本身。具体来说,当你将愿望的频率定在一个无法与自己共振的频率上,你就很难得到你想要的。现在,很重要的是,你必须了解一件事,对于你尚未获得的,假如可以不再去想,或放松下来不再去在意它,就可以找出愿望与自己不兼容的症结所在。接下来,我们看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
美国保险巨头法兰克·毕吉尔刚从事保险业的时候,事业曾经一帆风顺。出色的推销能力,让他在这个行业里如鱼得水。当他充满激情、对未来充满抱负、渴望在保险业里大展身手的时候,他却遭遇了自己从业以来的第一个工作“瓶颈”,并被它牢牢困住。
他想让自己的业绩得到迅速的提升,于是他开始起早贪黑地出去跑业务,并使出浑身解数说服客户购买他推荐的保险。为了争取到每一个可能成交的业务,他经常要几次三番登门拜访。可令他沮丧的是,一切的努力却收效甚微——虽然他付出了比往常多几倍的汗水,可他的业绩并没有比原来有多大的提高。
那段时间,他异常沮丧,整天郁郁寡欢,对前途丧失了希望,甚至想要放弃这个充满挑战的职业。一个周末的早晨,从噩梦中醒来的他,仍然有些沮丧和不安。不过很快,他就平静下来。他开始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在内心里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最近自己会那么忧郁?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平日里工作的情景,很快闪现在他的脑海里:许多时候,在他多次登门拜访,百般努力下,客户终于答应下来购买他的保险,但在最后的关头,客户常常反悔,并说:“让我再考虑考虑,下次再谈吧。”这样,他最终不得不沮丧地离开,再花时间去寻找新的业务。
怎样才能很快地把自己从沮丧中拯救出来呢?他在飞快地思考着。
当他没有想到更好办法的时候,他开始放松下来,随手翻阅自己一年来的工作笔记,并进行细致深入地研究——希望能够从中找到答案。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里闪现,令他自己都有些震惊。
之后的日子里,他一改往日的工作方法,开始采用新的推销策略进行工作。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很短的时间内,他把平均每次赚2.70元钱的成绩,迅速提高到了4.27元。当年,他新接进的保险业务,第一次突破百万美元大关,引起业界的轰动。
凭着自己出色的智慧和独特的推销策略,法兰克·毕吉尔迅速成长为保险业内的巨头。
后来,法兰克·毕吉尔向世人公开了自己成功的秘诀。原来,当年他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中发现了这样一组奇特的数据,从而改变他对工作的认识:在他一年所卖的保险业绩中,有70%是第一次见面成交的,有23%是第二次见面成交的,只有7%,是在第三次见面以后才成交的。而他实际上花费在那7%业务上的时间,几乎占用了他所有工作时间的一半以上。
于是,他采取的新推销策略是,果断放弃那7%的利益,不再为它的诱惑所动。这样,他就可以誊出大量时间用于新业务的拓展。于是,他成功了。
法兰克·毕吉尔成功的事例表明,当人们的愿望频率与自己的频率相协调了,那么,心想事成就会成为一个确实的命题。所以,现在你最应该着手做的,就是像法兰克·毕吉尔那样,渐渐地、轻松地、一点一滴地让内心抗拒的想法渗漏掉(正是这些想法让你没有获得你所求的)。循序渐进的放松犹如一个指针,显示你正在放掉那些抗拒,就好像不断聚集的挫折、愤怒或紧张等等,这些也都是一种指标,显示你正在增加你的抗拒。
一切自己所愿望的事情都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自己的人生——如果你能将你的愿望频率与自己的频率保持协调。再有,愿望之产生,来自于对当前的不满意。如果你能清楚认识自己的愿望,并明白每个愿望都可以实现,那会是何等的满足。从这种理念出发,从愿望之产生到付诸实现,你可以缩短两者的耗时。
所求甚少,缺乏对成功画面的创造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为了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需要让自己的能量、思想和情感保持在积极美好的频率范围之内。进一步说,我们可以学着去管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且也可以学着回应,而不仅仅是对生活的状况被动反应。这样我们就可以让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想要吸引的事物保持同样的振动频率。
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人终其一生只是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和结果作出被动的反应。也许你正过着不尽如人意的日子,或许你已经对当前的工作倦怠了,或者有人不公正地对待了你。如果你的思想、情感对这些情境作出了消极的反应,你生气、沮丧或者烦乱。在这件事情中,你是无意识地对情境作出了响应,而不是有意识作出响应,而且你的消极思想和情感自动地向宇宙发出请求,宇宙就会反馈给你更多同样消极的经验。为了实现一个更积极的结果,我们必须学会有意识地用不同的、更积极的方式作出回应。
福特有一句名言:“你认为你行或者不行,你都是对的。”思想决定现实,一个人想什么,他就会做什么,最后他就会得到什么。“吸引力法则”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强调人的思想和信念对事件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要想改变结果,就必须改变思想。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不行”,就不会去采取行动,就不会出现他想要的结果。这样他就更加确认自己不幸,从而陷入“吸引力法则”的恶性循环。相反,一个人相信自己行,他就会采取一切行动,一些他想要的结果就会出现,这样,他就更加有信心,会采取更多的行动,取得最后的成功,从而进入“吸引力法则”的良性循环。
所以,当你每天早晨醒来时,都应该有所“求”,你要“求”的那个东西就是你还没有达到的那个目标,正是你对它的“饥渴感”令你不断进步。你马上就可以创作这幅关于成功的自我画像,越早越好。你可以不断地去修改它,但是在你的生活中时刻都应该需要它。
人的心态往往是这样的——你想美好的事情,美好的感觉就会跟着你来;你想郁闷的事,郁闷的心态就会跟着你来;想什么,自己目前就会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所以,永远都不要对自己说:“我不行,我干不好”“我会失败”等。你应该经常对自己说:“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生病时告诉自己“没什么,我身体很棒”;失败时,对自己说:“我依然是我,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如果你想实现愿望,要避免浮现“不要”、“不是”之类否定的字眼,顺着脑里浮现的图像去想象。你要在头脑中“创造”一个成功的自我画面,而不是消极地去“接受”一个画面。换句话说,要生活在自我激励的状态中,做自己未来的创造者。
只有模糊的梦想,没有清晰的目标
简单地说,吸引力法则就是:你关注什么,就会将什么吸引进你的生活。如果你总是想着自己要去的地方和达到的目标,一年、两年、三年之后,你想象成为什么样子或许就真的成为什么样子。从这种意义上说,你所企及的目标实际上是为你定义了成功。然而,现实中仍然有不少人感慨:“我也有目标,为啥我没有吸引来我想要的东西呢?”是吸引力法则失灵了吗?当然没有。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可能是你的目标(或梦想)不那么清晰或者是目标的方向有所偏差。
曾有一个记者问一个成功人士,是什么因素使很多人追求成功却无法成功?成功人士回答说:“模糊不清的目标。”记者请他举例说明。他说:“就像我刚才问你,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说希望有一天可以拥有一栋别墅,这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问题就在‘有一天’不够明确,因为不够明确,成功的机会就很小。”
望着记者迷茫的眼神,成功人士说:“如果你真的希望买一栋别墅,你必须先想好什么时间买下什么样的别墅,还要弄清楚你想要的别墅的价值。然后考虑通货膨胀、市场行情,算出你购买时这栋房子值多少钱。接着你必须决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要做些什么,每个月要存多少钱。如果你的目标这么清楚,并且真的这么做,你可能到时候就会拥有你想要的别墅。如果你只有模糊的目标,自然愿望难以实现。”
事实上,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但是,实现目标的很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成功人士点破的:目标模糊不清,只有模糊的梦想,没有清晰的目标。因此,没有对资源应用提供正确的指南,没有提供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当你有十条路要选或在两条不同的道路间犹豫不决的时候,你是不会取得什么骄人的成绩的。如果你没有坚持一条道路,或者说你没有一条道路的思想,你就很难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和实现自己的所愿。简而言之,拥有一个清晰且正确的目标对于成功是威力甚大的。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其中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25年后,研究人员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3%的人,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10%的人,短期目标不断得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事实上,世界中的大部分成功者,在他们达到成功以前,也大都预先有了自己的目标。这些人在早期就开始对自己的人生作出了规划,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更知道方向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方向,就算是能奔驰千里的良驹也只能围绕着磨盘转圈圈;如果没有方向,就算是能载货万吨的巨轮也只能在汪洋大海中徘徊;如果没有方向,就算是能展翅遨游万里的雄鹰也只能在天空中盘旋。
下面这个事例就说明了方向的重要性。
1952年7月4日的清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被一片厚厚的浓雾笼罩着。在海岸西面21英里远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位34岁的妇女涉水下到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利福尼亚海岸游去。如果成功了,她将是第一位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她的名字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妇女。
那天早晨,海水冻得费罗伦丝身体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了,千千万万关心她的观众在电视上看着她的情况。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护送她的人开枪吓跑了,而她仍然在坚持游着。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