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穷养男孩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走进男孩的世界,解读成长的秘密(1)

家有男孩,我们会因为家里多了个“机灵鬼”而开心,同时我们可能也会因为家里多了个“调皮鬼”而闹心。我们为了不再闹心,便想要好好教育男孩。不过若想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就一定要走进他的世界,了解他的行为与思想,解读他成长的秘密。

1. 男孩什么都不怕,认识他的冒险心理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早在2300多年前就说:“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对这句话,我们可能深有体会。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男孩总会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四处去冒险,做出各种各样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晚饭后,妈妈正在厨房里收拾碗筷,忽然听到6岁的儿子在客厅里大喊了起来。妈妈连忙跑出厨房,只见儿子被卡在客厅大沙发和墙角之间那个狭小空间里动弹不得,由于沙发太高,他只能露出个小脑袋。

妈妈连忙问儿子有没有受伤,儿子摇摇头:“没有,我只是出不去了。”得知他没事,妈妈平静了,便说:“告诉我,你是怎么进去的?”儿子很不好意思,支吾了几声才说:“我是想从这个沙发背跳到那个沙发背上,可是没踩稳,从沙发背上滑了下去,结果就掉了进来。”

妈妈有些无奈,上前拽着儿子的胳膊,帮他从那个角落里爬了出来。妈妈说:“这下你可记住以后不这么做了吧?这要是在外面,没人听见你的呼救,你可怎么办啊?”

这就是男孩,他的冒险行为几乎无处不在,他似乎对什么都不怕,这使得我们直为他担心。但我们也不要因此就去责骂男孩,因为他的冒险是由他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男孩体内拥有能体现雄性特征的睾丸素,从他还在襁褓时开始,他体内就会不断产生大量的睾丸素,他需要更多的活动才能消耗掉这些雄性激素,在活动中,他又会发现诸多新奇的、感兴趣的事物,他便会因此产生冒险心理。

穷养男孩,原本就该是要让男孩勇敢经历各种事情,而不是将他关在“温室”中。所以,我们要理智看待男孩的冒险行为,并积极地引导他合理、适度、正确地去冒险。

l少对男孩的冒险行为下禁令

“不许上树!”

“不许爬那么高的台阶!”

“不许自己去那么远的地方玩!”

……

面对男孩的冒险行为,更多的妈妈选择的是这种“不许教育”,试图通过这样的言词来禁止男孩的行为。但我们越是“不许”,男孩反而越想去干。

来看看这位妈妈是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的。

男孩对旋转的电扇一直很好奇,他几次想要伸手指进去。妈妈见状没说别的,只是用报纸卷成了手指粗细的小纸卷,递给男孩说:“先用这个试一下。”

男孩将纸卷伸进了电扇里,结果报纸被扇叶搅得纸屑横飞。男孩心有余悸地放下报纸,主动对妈妈说:“这要是搅到了手指,我的手指就没了,我可不冒这个险了。”

这位妈妈没有说“不许”,她很了解男孩的心理,用一个实验就阻止了他的冒险。所以,我们也要少给男孩下禁令,多提醒他注意自身的安全。可以像这位妈妈一样,做一些小实验,引导男孩亲眼见证、亲身验证一下盲目的冒险可能发生的危险,这样他就会自觉远离盲目的冒险行为。

l告诉男孩哪些险是不能冒的

“天不怕地不怕”、“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经常用这样的文字来形容爱冒险的男孩,但我们也要告诉男孩,不是所有的险他都能去冒的,他也要“有所畏惧”。

比如,男孩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训练,他就不能擅自去登山、野游;还比如抢劫、打架等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他也一定不要做;还有那些类似于“窒息游戏”等危及性命的危险游戏,他也不要因为好奇而尝试;更有一些损毁公共设施、危害他人的行为,他也不能尝试;等等。

我们应该反复向男孩强调,有些冒险只是蛮干,不仅体现不出人的勇敢,反而只能表现出人的愚昧,所以他一定不要冒这样的“傻险”。

l教男孩学会保护自身的安全

应对男孩的冒险精神,与其一味禁止,倒不如教他学会保护自己。我们要给男孩准备一些通俗易懂的安全教育方面的书籍,同时还要经常提醒他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比如,燃放烟花爆竹要注意什么,进行户外运动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安全用电、使用燃气,等等。

平时我们也要给男孩准备点云南白药、创可贴、绷带等物品,以应对他可能造成的身体上的伤害,并教他学会正确的现场处理方法。另外,我们也要提醒男孩熟记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以及急救电话120,以方便他在危急时刻及时拨打求助。

l提醒男孩冒险不是逞能

“你敢从树上跳下来吗?”

“你敢去摸电线吗?”

“你敢翻那堵高墙吗?”

……

男孩之间总是会相互提出类似的“挑战”,有的男孩不顾自己的能力所限,盲目去冒险,最终只能给自己造成伤害。所以,我们要提醒男孩,冒险不是逞能,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去做很可能会伤害自己的事情。而且,像这样的冒险也是没有意义的,即便不做,也不代表他无能,反而说明他懂得保护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

2. 喜欢奥特曼,男孩都有英雄情结

奥特曼是什么?在我们看来,那不过就是日本制作的一部科幻片的主角。可在男孩心里就不同了,他会用一种超级崇拜的语气告诉我们:“奥特曼最勇敢!奥特曼就是宇宙英雄!”

每个男孩的内心都有一种英雄情结,正是这样的情结,才使他不自觉地就去崇拜、仰慕英雄,而奥特曼刚好符合了他心目中英雄的标准。

5岁的儿子非常喜欢看奥特曼,平时在家他总说自己就是奥特曼,还经常四处去攻击“怪兽”,结果家里的花盆、水杯、抱枕总是遭殃。

当儿子又一次向家里的花盆发起“攻击”时,妈妈佯装难过地说:“唉,原来奥特曼是个坏人啊!”

儿子立刻反驳道:“奥特曼是宇宙英雄!”

妈妈说:“英雄就是来破坏我们家里东西的吗?他不是应该保护我们不受怪兽袭击的吗?”

儿子想了想说:“……是啊!我就是在保护啊!”

妈妈又说:“花盆可是我们家的一员,你也应该保护它。而那些垃圾啊,尘土啊,那才是‘怪兽’,我期待我们家的‘奥特曼’能够帮我消灭真正的‘怪兽’。”

儿子一听立刻跑向了垃圾桶,他抓起垃圾袋子说:“妈妈,看我的吧!我来消灭真正的‘怪兽’!”说完,儿子拎着垃圾袋跑出了门……

如果说之前这个男孩模仿的只是奥特曼的外在动作行为,那么在这位有智慧的妈妈的引导下,他逐渐明白了奥特曼的内心,他也明白了怎样的行为才是真正英雄的行为。所以,我们也应该善于抓住男孩的心理,认可他的英雄情结,并借此来培养男孩良好的行为习惯。

l不要轻易戳破男孩的英雄梦

男孩说:“我就是奥特曼!”

妈妈不屑一顾地说:“你就是个小屁孩!瞎做梦!”

男孩嚷道:“我要打怪兽!”

妈妈已经不耐烦了:“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多好,不许闹了!”

类似这样的对话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出现过,有的妈妈认为男孩的英雄幻想是不切实际的,于是就轻易地戳破他的梦。如果我们忽略了男孩的英雄心理,也许未来他就会不再崇拜英雄,没有了对英雄的向往,他可能就会失去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所以,我们应该满足男孩想当英雄的心理,给他做事的机会,比如帮我们打扫卫生、或者购物时帮我们拿东西等,以此来引导他做出真正符合英雄品质的良好行为。

l告诉男孩真正的英雄是怎样的

奥特曼的英雄行为表现为打打杀杀,拯救宇宙。思想单纯而且没有太多分辨能力的男孩,可能就会从奥特曼身上对英雄产生一种误读,认为打打杀杀、拯救宇宙的人才是英雄。

我们应该告诉男孩,英雄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些肯运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去尽力帮助别人的人,那些路遇不平敢于站出来的人,那些甘于奉献的人其实都是英雄。

平时我们可以多给男孩准备一些英雄故事,让他见识到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英雄。我们应该有耐心,不要直接告诉男孩他喜欢的奥特曼就是个虚构的人物形象,而是先顺应他的认知。随着男孩知识的增长、思想的进步,他自己就会逐渐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l巧妙利用男孩的英雄情结

前面提到的那位妈妈就很善于巧妙利用男孩的英雄情结,她让男孩将清理垃圾袋当成了是消灭“怪兽”的行动,既保护了男孩的英雄心理,同时还帮他明白了什么才是正确的英雄行为。我们也可以效仿这样的做法。比如,鼓励男孩以英雄为榜样,改正自己的缺点;或者借助英雄的形象,向男孩讲述他们高尚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鼓励他去学习;等等。

l提醒男孩要通过努力向英雄靠拢

我们还要告诉男孩一点,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奥特曼的故事并不一样,所以生活中的英雄并没有什么超能力。如果男孩想要向英雄靠拢,他就只能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与奋斗。

我们要提醒男孩,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知识,通过多动手、动脑提升自身的各种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加强对男孩道德素质的培养,可以引导男孩多接触《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使他的英雄情结真正转变成发自内心的善念。

3. 男孩爱东拆西拆,保护他的探索心理

家里刚买的闹钟,转眼就成了一堆零件;爸爸的刮胡刀,一个没注意就已经被大卸八块;如果我们不加留神,家里的任何东西都可能遭殃……而做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男孩。

一位妈妈对此就深有体会:

我给6岁的儿子准备了一个玩具箱,用来装他的所有玩具,但是我敢打包票,他玩具箱里的玩具没有几个是完整的。比如说小汽车,一定是轮子也掉了,车底盘也拆了;机器人模型,脑袋和身子绝对不是同一个机器人的。

除了他自己的玩具,他的玩具箱里还有我家的坏手表、坏MP3、坏手机……之所以都是坏的,也全都是被他拆掉的,坏了不能再用了,不得不成为了他的玩具。

要说起来,我对儿子的这种破坏行为真是无奈到了极点。我不敢给他买新玩具,只要买了,没几天他就又拆了。唉,真头疼!

很多妈妈都和这位妈妈一样,无法忍受男孩这种动不动就搞“破坏”的行为。可美国著名教育家安德森博士却这样解释道:“男孩往往有一定的‘破坏性’,但他的‘破坏性’并不是纯粹的破坏,更多的是一种探索的心理。”也就是说,男孩这种破坏行为,其实是他的好奇心在“作怪”,他是想要探索更多的奥秘。

所以,我们不要斥责男孩的不爱惜物品,也不要以穷养的名义就不再满足他的需求,而是应该从保护他探索心理的角度出发,允许他多动脑、动手,以充分满足他的好奇心。

l弄明白男孩东拆西拆的根本原因

男孩拆散、破坏东西的行为也有许多原因,我们不要一上来就训斥他,而应该先观察、再沟通,以了解他拆东西的根本原因。

有的男孩是因为好奇心强盛,他渴望窥探到事物的本质。探索的心理驱使下,他就会忍不住动手拆掉“遮挡真相的”外壳去一探究竟。这时,我们要理解男孩的心理,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他的破坏行为。

但有的男孩就是单纯地想要搞破坏,我们此时最好找机会与他好好沟通一下,如果他是想要借此引起我们的注意,那么我们就要好好检查一下自己过去是不是忽略了对男孩的陪伴;如果他是在发泄,我们也要找到他产生这种发泄行为的源头,帮他解决思想上的问题。

l适当加入到男孩的“破坏”行为中去

9岁的天伦偷偷拆开了爸爸的刮胡刀,妈妈看见后却说:“其实我对它也挺好奇,你能给我讲讲它是怎么工作的吗?”

天伦一开始不相信妈妈的态度,但看到妈妈并没有生气,他才放松下来,并给妈妈讲了起来。听了他的讲解之后,妈妈说:“你还真能钻研。不过,我看那东西挺复杂,你能装回去吧?”天伦点点头说:“放心吧,妈妈!”妈妈笑笑说:“那就好,这是爸爸最喜欢的东西,你可要认真装回去啊!”

像这位妈妈一样,加入男孩的“破坏”行为,我们就能体会到他的心理,而我们这种态度,也会让他感到放松。所以当看到男孩又在拆东西时,我们不要大呼小叫,而是也尝试着加入到他的这种行为中去,用几个问题引导他去思考。我们这样做,其实就是对男孩探索精神的一种肯定,同时也保护了他的好奇心。

l提醒男孩也不要忘了爱惜物品

虽然我们为了保护男孩的探索精神,允许他去拆东西,但我们也要提醒他爱惜物品。

我们可以这样告诉他:“你的玩具,我们家中用到的所有物品,都是爸爸妈妈用自己的工资换来的,而工资又是爸爸妈妈辛勤劳动的报酬。所以,你应该尊重爸爸妈妈的血汗钱,要善待这些物品。”

另外,我们还要提醒他也要爱护公物,要提高男孩的公共道德素养,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探索欲望就去破坏公共设施。

l针对男孩的兴趣为其准备合适的玩具

既然男孩喜欢拆散家里的东西,那么我们不如就为他准备好合适的玩具,比如,各种拼插、组装玩具,或者我们亲自动手为他制作一些简单的组装玩具。这样一来,男孩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我们家里的东西也得以“幸存”。

除了准备这些玩具,当我们从男孩的拆卸中发现他的兴趣所在后,我们也要抓住他的兴趣点为他补充知识,帮他增长见识。比如他喜欢机械齿轮,我们就可以买些介绍这类知识的书籍;他关心电器的工作原理,我们也可以帮他收集一些电器的使用说明书,等等。

4. 男孩也爱哭,这是一种情绪表达方式

明代戏曲作家李开先的戏曲代表作《宝剑记》中,有这样两句很有名的唱词:“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但我们很多人却只注意到了前一句,于是我们便因此而得出结论:男孩子不能随便哭。只要他一哭,我们就会立刻这样教育他:

“不许哭!你可是男孩子!”

“男孩哭最没出息了,快把眼泪擦干净!”

“男孩还哭,真是丢死人了!”

……

我们这样的教育就是在“暗示”男孩,男孩不能哭。于是,男孩便开始隐忍自己的情绪。表面看来,他的确是不再哭了。

但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因为种种事情内心感到非常悲伤,那么哭就是最好的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但此时却偏有一个人告诉我们说“不许哭”,而且还用各种严厉的语言来训斥我们,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呢?当然不舒服。同样,被告知“不许哭”的男孩,心里也一定不好过。

哭泣是人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与性别无关。而且适当的哭泣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是有好处的,它能帮助我们排解内心的消极情绪,帮我们释放压力。

有的妈妈说,穷养男孩不就该对男孩“狠”一点吗?错了。即使是穷养男孩,我们也要允许他发泄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该理智看待男孩的哭泣。

l允许男孩发泄悲伤情绪

当男孩哭泣时,我们应该站在他的角度去体谅他的情感,就像下面这位妈妈这样。

上3年级的儿子因为被老师误解而挨了批评,回家后他一边给妈妈讲,一边伤心地哭了起来。妈妈抚摸着他的头说:“我能体会你的心情,被老师误解一定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儿子哭得更伤心了。而这个过程中,妈妈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一直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