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法则一:我工作,我幸福(1)
工作着是美丽的!高尔基曾说过:“工作愉快,人生便是天堂;工作痛苦,人生便是地狱。”古往今来,有志之士,有识之人,无不把工作当成乐趣和追求,工作成为他们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追求,一种体现人生价值的快乐与幸福。而这种快乐与幸福,对于每个普通人来说,其实并非可望不可及,它就洋溢在每一天勤奋工作和获得收获的每一点喜悦中,体现在每一项身心投入的工作所带来的那种精神充实与成果创造中。
愚者从远方寻找幸福,智者则在身旁培养幸福。一个人应该做一个善于发现和培养幸福的智者,并时刻记住:不是为幸福而工作,工作本身就是幸福。
你的工作幸福吗
著名女作家陈学昭20世纪50年代曾写过一部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书名成了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暗示性语句,当我们被21世纪的残酷竞争压力压得快要窒息的时候,这种浪漫色彩的话语已不再被人提起,工作与幸福感似乎已无法并存。人们以付出劳动和精神为代价,为了幸福而工作,幸福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前不久,网上广为流传着这样一首诗:
求学寒窗苦读,前路一片茫然;
应聘惨遭失败,求职困难重重;
证书毫无用处,培训失去目标;
工作繁重枯燥,人际错综复杂;
升职前途渺茫,加薪遥遥无期;
跳槽没有把握,改行没有方向……
严峻的就业形势,残酷的竞争环境,让每一个人体会到了的巨大精神压力。有关专业人士分析说:“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原有的价值观、成就观、幸福观等受到冲击,而新的为人们广泛认可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反映到生活和工作中,就是很多人对职业缺乏认同感、成就感,对生活缺乏信心和快乐。”
想来也是,“郁闷”、“不爽”等词汇不是几乎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吗?而且“迷茫”这个词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人们见面常问:“最近忙什么呢?”对方的回答往往是:“凑合混呗!”什么是“混”,什么是“凑合”呢?即使是为了敷衍而不假思索地回答,其深层原因还是个人的内心迷茫与随波逐流,一个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工作与生活都在凑合的人,他的人生是很难如意的,更谈何幸福?于是,“工作倦怠”产生了。如今,它正袭扰着中国社会,成为社会“流行病”,并呈增多趋势。
“工作压力太大,生活太累……”,在我们周围,听到的多是报怨和无奈,谈得最少的是工作的开心和乐趣。一份关于《中国“工作幸福指数” 调查报告》 结果显示,28.8%的被调查者工作幸福感偏低;64%的被调查者工作幸福感不是很高。
还有项调查显示:
超过60%的人认为自己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与流程不合理;
超过50%的人对薪酬不满意;
超过50%的人对直接上级不满;
接近50%的人对自身的发展前途缺乏信心;
接近40%的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
40.4%的人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不满意;
33.6%的人认为工作量不合理;
26.3%的人工作与生活发生冲突;
19.6%的人认为工作职责不明确;
16.4%的人与同事的关系不融洽;
11.6%的人工作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11.5%的人对工作力不从心。
什么时候,我们的工作竟然有了如此之多不快乐的理由?对大多数人而言,每周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至少要超过40个小时。然而工作不仅仅意味着付出时间,得到价值感和薪水,还有压力、厌倦等许多无法摆脱的困扰。为什么会这样?有多少是外因,又有多少是内因?
谁偷走了你的工作幸福感
工作的幸福感是一样的,而工作中的不幸却各有千秋。受社会环境、自身需求等影响,我们现实的工作中出现了很多弊端和不完美。竞争压力变大了,人际关系复杂了,工作没了挑战性,得不到公平可观的报酬,得不到上司和同事的认同,工作环境缺乏人性化……种种挫折、种种不快,让人难受、愤怒或者悲哀。“工作中有幸福感”这种愿望对很多人来说变得有点儿奢侈。
从本质上而言,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不管有多少种令人不幸福的理由,单就个人而言,一个人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提升自身对工作的幸福感,如抓住机会提升成就感、塑造合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勇于面对挑战等。
其实,只要找到了不幸福的理由,也许就找到了通往幸福的捷径。究竟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工作幸福感?
职场如战场,只有胜出者才能生存。在企业管理中甚至有一条潜规则,如果一个单位太一团和气,员工之间太相安无事,领导反而会觉得没有生机,于是,会招募新的员工或者派来空降兵,以其“鲇鱼效应”搅动过于稳定的局面,引发彼此间的竞争。职场上的竞争虽然不见刀光剑影,不见弥漫的硝烟,但是为了胜出,有人甚至不择手段,在能力以及业绩之外,更用上种种独门暗器,比如中伤,背后拆台,甚至揭其隐私,导致人们丧失幸福感。
随着职场竞争的加剧,很多人承担正常负荷外的工作,只有做得多,才能体现业绩,才能成为老板欣赏的员工,成为岗位上无可替代的人。因此,我们像被工作“绑架”一样,每天都在超负荷地工作,职业病、亚健康状态成为职场人士最大的健康隐患,高强度工作也大大削减了一个人的工作幸福感。
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我们的工作不再是挑战,更多的是一种简单重复。每天早晨睁开双眼,一想起又要面对日复一日像机器人一样程式化地做某些事情,痛苦和无奈就会涌上心头,厌倦感油然而生。没有工作,何来所谓的工作幸福感呢?
由于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提高了,个人对物质需求渐增,很多人感觉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心里预期的报酬,感觉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匹配。于是,低薪也慢慢偷走了一个人的幸福感。
人是社会性的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由此往往产生摩擦,引发对立情绪以及若有似无的紧张感。在工作环境中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心情舒畅,再苦再累也快乐无比。反之,就会觉得好像人人跟自己过不去似的,心情苦闷,情绪压抑。紧张的人际关系又怎么能让人幸福呢?
喜欢工作,却又觉得工作环境不够好。过于遥远的上班路途,过于嘈杂的工作环境,格子间一览无余没有个人空间,有人大声喧哗言语粗俗……这些对于一个能专注投入工作的人来说,不会计较自己所处的工作场所是否幽静,是否有个人空间。但对于那些不能调整工作态度和放松心情的人来说,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于工作的感受和幸福感。
如果不坐班,如果打卡机不那么无情,就觉得是单位的福利,个人相对自由很多。而每天朝九晚五,严格的考勤制度,对于那些心向自由,但又放弃不了单位那种旱涝保收、到期领薪的安稳日子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苦恼。
……
只要身在职场,无可避免都会遇到以上种种不如意,如果你主动去适应、去调整,可能会越来越被动,工作幸福感离你也将越来越远。其实,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想办法从心里和身心等方面进行调整,也许又会是另外一种情况。
对于职场竞争,应该辩证地、一分为二去分析。社会在发展,需求在提高,职场竞争必然存在,老板需要通过竞争激发员工潜能,员工也要在竞争中表现自己强势的一面。所以,你一方面要迎接挑战,直面竞争;另一方面,该超脱时要超脱。竞争并不可怕,职场没有永远的输家,关键是要从工作中总结经验,从竞争对手身上学习长处,认识到竞争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你就能积极地思考竞争、迎接竞争,竞争自然就成了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了。
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你对自己要有知足以及接纳的态度。力所能及做好每一件事,并犒劳自己,尤其一项工作完成后,和同事相聚庆祝,既强化了成就感,对后面的工作也更充满期待和信心。另外,还要懂得适可而止,对不合理的要求学会说“不”。在感觉累的时候放慢工作节奏,把注意力转移到让我们轻松快乐的事情上来,这样就可以把压力释放出去,工作就会逐渐成为一件开心的事。
任何职业本身都无所谓有趣或者乏味,有趣与否在于我们对它的理解和态度。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就能发现更有效率的方法,把工作做得更完美。当你感到工作中有厌倦感时不妨检讨一下自己:究竟是工作没有给我新鲜感?还是自己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产生了不自觉的惰性?学无止境,工作也一样。创新的人和墨守成规的人,其实都处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中,但如果应对方式不同,则结果就不同。厌倦的时候,应在工作中去寻找新的兴奋点,它是提升工作幸福指数的良药,能够化解工作中琐碎的烦心事和倦怠感。
低薪是相对的。如果这份薪水真的低到自己的工作价值被严重低估、实在无法接受的程度,就需要你主动去和领导沟通,让他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得不到改善,换份工作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实在使你无法开心工作。但如果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糟糕,那就需要你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了。不妨想一想,这份工在薪水之外,还给你提供了其他机会没有?如个人成长的空间、学习与提高的机会、事业发展的平台、大大小小的福利等。这样想会让你的心态变得平和,态度积极一些,抱怨少一些。
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的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氛围。要想在工作中不为人际关系而苦恼,首先当然是摆正心态,做一个轻松、开心并容易相处的人,共同维护一个讲原则、重感情,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一个真正懂得与他人相处的人,就是一把开启快乐之门的钥匙。
处在嘈杂的工作环境和紧张的办公空间,如果你始终无法专注地投入工作,不妨尝试把自己的小空间收拾得温馨一些,如买一个心仪很久的漂亮水杯,使用别致好看的文具,贴上一两张有趣的贴画,摆一两盆绿色植物,变换电脑屏保。这样的办公桌很有个人氛围,或许可以使你的情绪放松下来。
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因此,你需要和现实中的种种条件妥协。公司付你薪水,你就必须敬业地朝九晚五,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如果你希望承担更多的责任,毫无疑问,同时就会丧失更多的闲暇时间。拟不可能同时拥有一切:安全感,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权利,更多的朋友……只有放弃鱼和熊掌兼得的想法,平和地抛开一部分欲求,才不会经常有挫折感。
可见,工作可以是幸福的。与其感叹工作中种种的不如意,不如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努力将它做得更好,做到尽可能的完美。只要你调整心态,找到工作的乐趣和价值,努力地去经营它,宽容地去体验它,就能让工作的过程成为一个快乐和享受的过程,从而让自己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一个让你深感幸福的工作必定带给你一个幸福的生活状态,那么为什么不让你的工作充满乐趣呢。
举一个大家都极为熟悉的小故事:两个建筑工人在砌墙。甲工人说,我在打工挣钱;乙工人说,我在给孩子们做一间将来他们读书的教室。想一想,谁会在工作中更有幸福感?当然是后者。同样的工作,在甲工人看,是枯燥单调的,更计较得失;在乙工人那里,却是一件美好的事,这激励了他,赋与了工作以一种意义。
因此,请记住:幸福取决于自己!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首先要让自己幸福。只有感觉到工作是一种幸福,你才能对工作充满激情,才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才能在快乐中工作,在幸福中成长!
至于如何给幸福下定义,是每个人找到自己位置的关键。如鱼在水,冷暖自知。工作中的幸福不是别人给的,还是先给自己一个幸福工作的理由吧,再抓住幸福不撒手。
不是为幸福而工作,工作本身就是幸福
拉丁语中“工作”(tripalium)一词最初指的就是“刑具”,即折磨人的东西。认知心理学家皮埃尔·布朗·萨努恩(Pieer Blanc-Sahnoun)指出,“自从亚当和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不得不靠自己的辛劳才能生存以来,工作就一直被看成是上帝对人类的诅咒。”另外,很多人还对工作有种错觉:自己没有从事的职业肯定更有意思,别人的工作和职位更让人羡慕。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多数情况下,幸福与工作好像没有什么关系。相反,人们似乎只有在工作之外才能找到快乐,下班之后、双休日、节假日,才是一天、一周、一年中的快乐时光。当然,快乐是需要钱的,为此就必须工作,工作的价值似乎只是为工作之外的快乐埋单。
泰戈尔在《人生的亲证》中写道:“我们的工作日不是我们的欢乐日——因此,我们要求节日,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不能找到节日,所以我们是不幸的。河流在向前奔腾中找到它的节日;火焰在熊熊的燃烧中找到它的节日;花香在大气的弥漫中找到它的节日,但是我们每天的工作中却没有这样的节日,这是因为我们没让自己解放,因为我们没有愉快地、完全地将自己献身于工作,以至于让我们的工作压倒了自己。”
工作本身不幸福,幸福只在工作之外,这种情况相当普遍,但其实并不正确。
詹姆斯·爱伦被誉为20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神秘者”,“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他每日环顾世界,冥思苦想,终于发现“劳动就是生命”这条与真理一起孕育出来的原则。詹姆斯·爱伦认为:劳动是抚慰世人内心痛苦的疗法和引领众人步入成功的法则。劳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劳动本身很高尚。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是生活的根本。劳动越丰富,生活就越丰富。脑力劳动者、思想原创者、永不停息地进行脑力活动的人是这个世上生命力最持久的人。参加农业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园丁、永不停息地进行体力活动的人,其生命的持久性仅次于前者。所以说,工作即是幸福,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
在欧洲的高山山谷里,幸免工业革命侵入的阿尔卑斯山村,仍存在着这种形态的社区。这个地区最引人注目的特色是,居民的工作与休闲几乎无从区分,你可以说他们每天工作16小时,也可以说他们从不工作。意大利境内阿尔卑斯山区瓦欧斯塔的一个极限的川达兹桥村,有位76岁高龄的老太太沙拉菲娜,仍每天清晨5点起床,为母牛挤奶。她煮好多份早餐,整理好屋子以后,视天气和季节而定,或者把牛羊赶到冰河下的草原上放牧,或照顾果园,或梳理羊毛。夏季时,她花好几星期的时间在高地草原上割牧草,然后把一大捆一大捆的干草顶在头上,徒步走好几英里路,搬回自己的谷仓。如果走捷径只花一半的时间,但她为了保护山坡,减少人为的侵蚀,宁可走人迹稀少的曲折山路。晚间她可能看点书,讲故事给曾孙子听,或为到她家开舞会的亲朋好友奏手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