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奇特的幻景——地球天象奇观难解谜团(2)

圣灯又名佛灯,在金顶无月的黑夜,峨眉舍身岩下常出现飘浮的绿色光团,从一点、两点形成千万点,似繁星闪烁跳跃,在黑暗的山谷中飘忽不定,古时被人们赞为“万盏明灯朝普贤”。

据查证,最早咏赞“圣灯”的是公元9世纪的唐朝诗人薛能,他在公元866年秋天登临峨眉,夜观圣灯后咏道“莽莽空中稍稍灯,坐看迷浊变清澄。须知火尽烟无益,一夜栏边说向僧。”而后出现了许多描述“圣灯”的诗文,诸如“无边疑是万星染,不愧明灯称万盏”、“细雨湿不灭,好风吹更明”、“俟圣灯一至,数千百如乱萤”,佛门弟子称为“恒河沙数”,“智慧之光”。

雨后初晴,天上没有明月,山间没有云层,山上无大风大雨,这是圣灯出现的四个必备条件。据亲眼目睹这种神奇现象的人讲述,这“圣灯”有如夜间萤火虫们举办的“火把节”,他们在深沟峡谷、石壁俏崖上“载歌载舞”游欢,旁若无人似地尽欢尽乐,无意识在让我们尽观尽赏这山间焰火晚会。

佛家说,灯从上界传。万盏明灯是飘浮的神灯,是普贤菩萨的一种真容。凡见此奇观者,所愿皆成。

圣灯现象极为奇特,其原因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山谷的磷火,又说为萤火虫发的光,另一种说法是某些树木上有一种密环菌,当空气中的湿度达到100时便会发光,但目前圣灯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莫高窟万道佛光之谜

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中国举世无双的文化艺术瑰宝,闻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然而,莫高窟的位置既不在繁华闹市,也不在交通要道,而是在中国西北戈壁荒漠的一处断崖上。这样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艺术明珠为什么会出现在如此偏僻荒凉的地方呢?

相传,敦煌莫高窟的地址是一位名叫乐僔的和尚选定的。公元366年,乐僔和尚西游到了敦煌的三危山下,当时已是黄昏,住宿的地方却没有着落,他正在寻思,蓦一抬头,在他眼前出现了奇景,只见对面的鸣沙山一派金光耀眼,好像有千万个佛在金光中显现。和尚被这奇景炫惑了,心想“这真是个圣地啊!”于是,他募人在这个地方开凿。后人也接连不断的在此开凿,规模越来越大,到了唐朝时,这里已经有1000多个洞窟了。

如今,每当雨过天晴、空气清新的清晨或者黄昏之时,如果从敦煌城驱车沿着安敦公路向东南而行,就会被几十里以外的三危山呈现的奇特景象所吸引。只见这座陡然崛起,劈地摩天的大山之巅,在朝阳或落日余晖的照耀下,放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

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象是如何形成的?

佛教徒将其解释为“佛光”,也有文献将“金光”解释为霞或因幻觉所见的“光象”。国内外学者提出过多种学说研究金光的成因,有“复杂散射”学说,也有“先反射后衍射”学说,还有“先衍射后反射”学说,不一而足,至今尚无定论。

有人认为,这与莫高窟周围的地形有关。莫高窟修造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崖前有条溪,在唐代叫“宕泉”,现今叫大泉河,河东侧的三危山与西侧的鸣沙山遥相对峙,形成一个夹角。傍晚,即将西落沉入隔壁瀚海的落日余晖,穿透空气,将五彩缤纷的万道霞光洒射在鸣沙山上,发射出万道金光,这正是我们有时看到的奇异的景象。

中国学者赖比星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一直较有成就。他认为,“佛光”呈现所需的客观条件其实并不复杂,只需要有光源和云雾。当观测者介入光源和云雾其间,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观测者就有可能看到佛光环在云雾上显现。这个佛光环红光圈在外,紫光圈在里,其相应的光圈介于红、紫光圈之间,具体排列从外到内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宝光环中间的“佛”像人影其实就是观测者自己的影子。

用光学的知识解释,就是光源(通常为太阳光)从观察者身后射来,在穿过无数组前后两个薄层的云雾滴时,其间的前一个云雾滴层对入射阳光产生分光作用,后一个云雾滴层则对被分离出的彩色光产生反射作用。反射光向太阳一侧散开或汇聚,任一个迎接那些汇聚而来的光线的着眼点(即站在太阳和云雾之间的人),都可见到略有差异的环形彩色光像,这就是佛光。

这种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现象,究竟哪种解释更为客观,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庐山千年佛灯之谜

被世界著名气象学家,已故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先生列为庐山三大疑案之一的“佛灯”千百年来有各种推断。尽管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认识上的突破,但仍无详实的论证说明佛灯的来源。

佛灯,又称圣灯。据《庐山志》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发现了这种神异的灵光,但那时只能将这种现象传为一种神话。由于最早出现佛灯的地点是在天池山文殊台下,古人便以为是文殊菩萨的化现之光。南宋时在天池山上建有天池寺,诗人周必大游山时来寺住宿,当夜他便在山上看到半山腰间忽明忽暗,飘忽不定地出现了许多如繁星闪烁的火光。他即将这一难得遇见的景象记叙下来,那灯火“闪烁合离,或在江南,或在近岭,高者天半,低者掠地”。“天池佛灯”从此有了正式记载。最为可靠的是五百多年前的明代学者王守仁,也在天池寺留宿时看到了佛灯。写下了著名的《文殊台夜观佛灯》一诗。诗云:

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

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

清朝蒋超也曾亲眼看到过佛灯之奇,还特地在《蛾眉山志》中撰写了一篇(佛灯辨):“若佛灯一事,或云是古木叶也,或云是千岁积雪精莹凝结也。余疑之,而未敢遽信。……爱是瞑钟初息,沙弥来报灯现。余急趋顶上,乍见一二荧荧处,犹然诸说横据胸中。未几,如千朵莲花,照耀岩前,有从林出者,有从云出者,有由远渐近,冉冉而至者,殆不可数计。始叹耳闻不如目睹也。”当蒋超看到美妙绝伦的佛灯时,以前听到的各种解释都浮现在脑海中,究竟该信哪个,恐怕他自己也没有了主意。

无论是周必大还是王守仁或者其他人,他们都没有也无法对佛灯的来历作出解释。与周必大同时代的朱熹怀疑是“地气之盛”。而另一位学者王延垚认为是“唐会昌中,二僧藏金像于锦绣谷腾溢而出之祥光”。直至近代有比较接近科学的说法,指这种火光为夜间山谷中的磷火。但是,1930年天池寺主持高慧见到的是在大雷雨过后似乎是有数百支巨大的电光,由岩底直往上升,通明的电光照在室内地下可以捡到针和芥菜籽。这与磷火又有所不同。1981年底一位在海军航空兵服役的飞行员郭宪玉同志,以他多次的经历,提出佛灯是“云层对星光的反射”所致。因为他经常在无月的夜间飞行,飞机在云上,可以看到天上地下好象都是星星。多年专门从事气象学研究的庐山云雾研究所江祖凡同志赞成这种新观点,并人理论上阐述了他的见解:“庐山云海对光线的反射率为20%——78%(100米到500米厚层积云),天空中一等星星光经反射后变成了二等星或三等星,二等星变三等或四等星,其余类推。平时人的肉眼能看到的颗数与云层的大小,位置和运动有关,多则几百颗,少则几十甚至几颗。而且云层在运动,被它反射的星光也在动,造成忽明忽暗,时聚时散,神秘莫测。”依据这种特点分析,佛灯的出现,一般是在无月的条件下才会产生。

到目前为止,形成佛灯的原因以及与其它自然因素的必然联系,似乎还未完全解释清楚。譬如无月的夜晚在庐山比平地多得多,然而佛灯却极难出现,许多生活在庐山一辈子的人也无缘得见,又如一千多年来,为何仅只有“天池佛灯”的传说和记载。形同天池山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在庐山比比皆是,而几乎没有其它一处地方有过佛灯。是否除天池山一地,偌大个庐山就都“地气不盛”吗?因而,人们对“佛灯”的认识依然是朦胧的,神秘的。

幽灵光球之谜

19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两座山脉打起了“网球”,一个光球在两座山脉之间一来一往,持续了很长时间。看起来又像是两座山在战斗,武器就是光球,只见一个火球从一座山上出发,向另一座山呼啸飞去,这个过程同时伴随着雷鸣。这种战斗在白天、黑夜都会进行,但一般都是出现在晴空万里的日子,多云的时候从来没有出现过。

在更早的19世纪,“幽灵之光”就出现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小镇好尼特。这些光球有的如棒球、有的如篮球,有的更大;颜色各种各样,而且还会变颜色,远看它们像灯笼或车前灯,但它们的行为很怪异,能够穿过原野飞奔而去或突然消失。许多研究人员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但是都没有找到确切的原因。

2003年,昆士兰大学的教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不明之光是由于空气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导致的空气折射现象,例如把300千米之外的汽车灯光折射到了此处。这种理论确实能够解释许多奇怪的发光现象,但是这种奇异的光始自19世纪,那时还没有汽车呢。

怪光来自哪里?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闪电,根据它们的形状,难道是球形闪电?应该不是,球形闪电一般出现在雷雨前后,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火球只是出现在晴朗的日子,湄公河上的火球更容易出现在月圆之夜。而且,球形闪电的寿命只有十几秒钟,而那些光球却可以存在很长时间。

那些光球是不是就像极光一样是太阳活动引起地磁场变化而导致的发光现象呢?这也不太可能。因为极光是出现在地球上空的面积很大的一片光,而以上这些怪光只是出现在某个地点的光团。

也有许多研究者认为,这些光团是地震时地壳岩层的挤压和运动导致的压电现象。但是,用地震仪对这些地区测量,并没有发现其附近有丝毫的地震活动。

众说纷纭,但却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到目前为止,幽灵光球仍是一个未解谜团。

光线雨之谜

2010年7月9日晚上11点半左右,有厦门市民发现了天空中有几条垂直的光线,最初只有5条左右,位置也比较低,后来天空中密密麻麻地陆续出现了近50条,一个手掌比过去几乎满满都是,而且位置越来越高,仿佛一张五线谱挂在天空中,非常亮。

2010年7月10日凌晨,厦门市在环岛路黄厝附近,看到天空出现数十条垂直的神秘光线。当晚,金门也有居民看到同样景象。

随后部分光线被云层挡住,渐渐减弱,凭肉眼只能模糊地看到还有几条光线挂在空中,此时这些光线已在空中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当用相机拍下来的时候,惊异地发现相片里仍然有许多条光线。

对于这一奇异现象,厦门气象台工作人员表示台里没有监控到类似的天文现象,“但也不可能是流星雨”。]金门航空站作人员表示,当晚他们并没有监测到异常现象,而且9日夜间和10日凌晨金门也没有举行什么大型活动。

据金门太武之春广播电台的主持人王中圣介绍,当晚金门也有居民看到天空中挂着这些神秘光线,并打电话向当地气象部门询问,气象站的工作人员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观测。据悉,当时光线出现在金门岛东南方料罗村的海面上空。另外,金门军方表示也有看到,但是近期军方没有任何夜间行动。编辑本段专家分析

福建省天文学会副秘书长潘先生看到照片后,分析了可能产生这些“光线”的原因。他推测,这些“光线”都挂在空中一动不动,所以,几乎可以排除是来自太空的可能。因为,如果来自外太空,随着地球的自转,“光线”应该也会发生位移。

根据目击者的描述,事发地点很可能是在小金门附近,加上当晚事发天空有云层,只要云层里的水汽密度达到一定条件,就很可能产生海市蜃楼的景象。那么,这些“光线”很可能是小金门地面或海面的光线折射到空中去的。

另外,海市蜃楼确实存在一个从发散到消失的过程,这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释“光线”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的景象。不过,这些只是初步的判断。他认为,首先要确定“光线”所在的具体地域,通过更多的目击者,提供所在的地理位置,看到其方位(东南西北),提供其高度角,这样才能进一步推断到底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