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狐狸处世心经(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老狐狸处世智愚经(7)

人非圣贤,岂能无过,人活在世上难免要与别人打交道,对待别人的过失、缺陷,宽容大度一些,不要吹毛求疵、求全责备,可以求大同存小异,甚至可以糊涂一些。如果一味地要“明察秋毫”,眼里揉不得沙子,过分挑剔,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去论个是非曲直,整个输赢来,别人就会日渐疏远你,最终自己就变成了孤家寡人。

古今中外,凡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者,无不具有海纳百川的雅量,容别人所不能容,忍别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赢得大多数。他们豁达而不拘小节,善于从大处着眼;从长计议而不目光短浅,从不斤斤计较,拘泥于琐碎的小事。

多数人仅仅是在一些小事上较真。例如,菜市场上,人们时常因为几角钱争得脸红脖子粗,不肯相让。至于一台电视两千元和两千一百元的一百元差价,人们经常就会忽略掉,不去较真。

要真正做到不较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

例如,有位顾客总是抱怨他家附近超市的女服务员整天沉着脸,谁见她都觉得好像自己欠她二百吊钱似的。后来他的妻子打听到这位女服务员的真实情况。原来她的丈夫有外遇,整天不着家,上有老母瘫痪在床,下有七八岁的女儿患有先天的哮喘,自己也下岗了,每月只有两三百元的下岗工资,住在一间12平方米的小屋里,难怪她整天愁眉不展。明白至此,这位顾客再也不计较她的态度了,而是想法去帮助她。

在公共场所,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也用不着去动肝火,其实也不值得去生气。素不相识的人不小心冒犯了你可能是有原因的,也许是各种各样的烦心事搅在一起了,致使他心情烦躁,甚至行为失控,偏巧又叫你给撞上了……其实,只要对方不是做出有辱人格或违法的事情,你就大可不必去跟他计较,宽大为怀。假如跟别人较起真来,刀对刀,枪对枪地干起来,再弄出什么严重的事儿来,可真是太不值了。跟萍水相逢的人较真,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跟见识浅的人较真,无疑是降低自己做人的档次。

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里更不要较真,否则真是愚不可及了。家人之间哪里有什么大是大非、原则立场可讲,动不动搞得就像阶级斗争似的,都是一家人,何至于此?家是用来讲爱的地方,不是用来讲理的地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去和稀泥,当一个笑口常开的和事佬。有位智者说,大街上有人骂他,他连头也懒得回,他根本不想知道骂他的人是谁,因为人生短暂而宝贵,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何必为这种令人不快的事情去浪费时间呢?

提倡对某些事情不必太较真,可以“敷衍了事”,目的在于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我们认为值得干的一些重要事情,这样我们成功的希望就多一分,朋友的圈子就能扩大几分。

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

许多人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及无关紧要的事实,不停地钻牛角尖,因而导致失败及悲剧。理性的思考能够判断别人所表达的意见是否有价值,如果全盘接收某些自以为是的偏见、成见,或是想当然的猜测之词,是非常危险的。

听到“据说”这样的开场白,理性的思考者会充耳不闻,因为他知道接下来都是一些没有意义的话。对自己负责任的人,一定要根据可靠的事实,才会发表意见或提出问题,而不会人云亦云。

查斯特做过这样一个试验。20人围成一个圈,随机指定其中一人为头一个,由他随便想一句话,低声告诉给左边的人,此人再向下传,依次类推。等这句话再传回头一个人的耳中时,与他原先说出的那句话早已大相径庭了。

查斯特想了又想,终于认识到,二手传播不可信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无法断定当事人是怎样说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语气神态不同,意思也不同。

比如: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别人这么说)。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我的确没这么说)。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我是这么想的)。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别人偷了)。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她对这钱做了些什么)。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她偷了别人的钱)。

她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她偷了别的什么)。

查斯特就此写了一篇论文,获得了市政府三室一厅的奖励。

历史上许多成就卓越的著名人物都被闲言碎语攻击过。美国的国父乔治?华盛顿曾经被人骂作“伪君子”、“大骗子”和“只比谋杀犯好一点”。《独立宣言》的撰写人托马斯?杰斐逊曾被人骂道:“如果他成为总统,那么我们就会看见我们的妻子和女儿,成为合法卖淫的牺牲者;我们会大受羞辱,受到严重的伤害;我们的自尊和德行都会消失殆尽,使人神共愤。”……这些人非但没有被批评、辱骂所吓倒,反而保持更加乐观和自信的态度,取得了影响深远的成就。

白隐禅师是一位修行有道的高僧。他的附近住着一对夫妇,家有一女,未曾出嫁却怀了孩子,父母苦苦逼问,女儿竟指认白隐禅师说他是孩子的父亲。

女孩的父母怒发冲冠,抢上门去找白隐。白隐听完了最后一句辱骂,才开口说了一句话:“是这样吗?”婴儿出生后自然立即送给了白隐大师。

大师虽然恶名在外,却并不介意,只是精心照顾孩子的成长。几年之后,真相终于大白天下,原来孩子的亲生父亲是一个市井之徒。那一对侮辱大师的夫妇无地自容,上门向大师赔礼道歉,并要求“物”归原主。白隐禅师在交回孩子时仍然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话:“就是这样吗?”

人的一生谁都难免要遭到他人不公正的批评甚至辱骂。不论是卑鄙的,恶毒的,残酷的,你千万不要因为对方一句不公正的批评或难听的辱骂,而变得像对方一样失去理智。获胜的唯一战术,就是保持冷静的沉默,不和别人发生正面冲突,就连多余的解释也没有必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争吵辱骂,既不会给甲方带来快乐,也不会给乙方带来胜利,只会给双方带来更大的烦恼,更大的怨恨,更大的伤害。

退一步讲,在对骂中没有占上风的一方,当众出丑,带来的只是对自己鲁莽行为的悔恨。占了上风的一方,虽然把对方骂得体无完肤,又能怎么样?只能加深对立情绪,加深对方的怨恨,在旁观者的眼里也不过是一只好斗的公鸡罢了。

哲人说得好,“棍棒、石头或许会击伤我的肌骨,但语言无法伤害我。”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

处世心经

人的一生,难免有低潮之时,有不如人意的生存阶段,甚至身陷环境恶劣的氛围中。举目四望就会发现周围尽是些卑鄙之人、宵小之人、粗俗之人等等。此刻,你的言行稍不检点,心神稍不稳住,便会沉沦下去,与周围的恶劣环境,卑鄙之人同流合污,那就等于害了自己一生。没有高尚的人格,便没有高尚的事业。没有高尚的人格,便没有高尚的命运。高尚的人格无疑是命运的保护神。

要行动,不要忧虑

老狐狸说

我们不要让忧虑替代了行动。事实反复证明,大部分忧虑其实是多余的。当我们面临忧虑的时候,我们越是犹豫,越是容易招致失败。很多时候,果断迅速的行动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其实问题解决后,你会发现困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面对忧虑时,耐心和习惯相当重要,这两个指标托起了生命的价值。当面对忧虑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简单思考,千万不要胡思乱想。我们要把目光集中在目标上,抗拒一切的意外干扰。

用自信驱走忧虑

老狐狸认为,在社会中生存,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必须自信,让信心取代忧虑。

很多人不自信,往往表现为行动中有很多忧虑。一项调查表明,大约有40%的担忧是永远都不可能发生的;有30%的忧虑是过去的决定,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是既成事实;有12%的忧虑完全是因为别人做出的批评;有10%的忧虑是和健康有关的,只有8%的忧虑才算合理。

只有自信才能够保证自己不会因为当前的迷茫而放缓脚步,只有自信才能够保证自己始终坚持走自己认定的道路,到最后达到成功。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么没有人会相信你。

诺亚得到神谕说即将来临一场大洪水,需要迅速建造一个方舟,以备洪水来临时逃生。试想一下,诺亚一生中最难受的是什么时候?肯定是他在得到神谕之后,洪水来临之前。因为在这段时间内人们嘲笑他是个傻子、疯子,没有洪水造什么方舟?而这些都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诺亚造方舟时候的心情,他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洪水还没有到来,自己会不会徒劳无功,这些都会打击他的自信心。如果不是意志十分坚定的人,肯定早就被这种怀疑给击败了,放弃了,等到洪水来临的时候,也只有死路一条了。

人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过程中,如果迟迟未得到,或者得到的并非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肯定会怀疑起自己来,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于是想放弃,想重新做其他的事情。然而,就在刚放弃不久,想要的东西就像洪水般涌来,那时也只能够为自己不能坚持而懊悔。

一个没有文凭的年轻人,来到大城市找工作,结果总是遭人拒绝。年轻人有些心灰意冷。于是,他提笔给大银行家罗斯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几天过去了,正当年轻人有些绝望,准备回家的时候,罗斯的回信到了。

“海洋里生活着很多鱼,它们都有鱼鳔,唯独鲨鱼没有。按理说,没有鱼鳔,鲨鱼是不可能活下去的。为了生存,鲨鱼只能在海里不停地运动,结果,鲨鱼不仅活得很好,而且在多年后还成了同类中最凶猛的鱼。”

信的最后,罗斯写道:“这个城市就是一个海洋,而你现在就是一条没有鱼鳔的鱼……”

年轻人看完信,陷入了沉思。最后,他决意要留在城市,就从最底层干起。什么都没有未尝不是件好事。

十年后,当初的年轻人拥有了令所有美国人都羡慕的财富,并且娶了银行家罗斯的女儿。他就是石油大王哈特。

连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都可以做到如此自信、乐观,最后取得大成功。我们应该反问一下自己,我们有没有理由不自信、不乐观呢?

对大多数人来说,最根本的是信心。首先要坚信自己确实是在做最正确的事情,其次要相信自己正在正确地做事。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能够不断成功,失败的人却接连失败?原因就在于成功的经验让他们有了无人可比的信心。而最可悲的事情就是很多人本身无成功经验可言,却又不能给自己灌输一种信心,他们又怎么能成功呢?

自信对人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从下面的一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自信的重要性。在一个病房里住着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每天都看着窗外的一棵树,那棵树的叶子在秋风中一片片地落了下来。病人看到不断往下落的叶子,身体也跟着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她对自己说,当那棵树上所有的叶子都掉光的时候,也就是她该去见上帝的时候了。结果这句话被画家听到了。为了增强病人的自信心,于是画家在深夜爬上了那棵树,用彩笔画了一片十分青翠的树叶让它“挂”在枝头。秋天很快就过去了,冬天来了。很快冬天也过去了,春天来了,那片叶子始终没有掉下来。也正是因为这片叶子,正因为有了自信心,那个病人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就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

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保留一份自信在心底,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有可能超水平发挥,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成功需要的不是宣言,而是行动。让自己行动起来,就必须为自己注入成功的信念。很多人之所以不勤奋,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一些能力丧失信念,因此不能坚持。有一个关于两只钟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从前,有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一只旧钟旁边。新钟问旧钟已经走了多少次了,旧钟说已经走了三千二百万次了。新钟吓了一大跳,认为自己肯定吃不消,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旧钟。旧钟听了以后,哈哈大笑,对新钟说:“其实你不要想那么多,只要你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新钟将信将疑,它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居然有这么简单的事情。于是它放松了心情,坚持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成功地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老狐狸认为,要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因为成功,就像是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可以被预期的,只要做某些固定的事情,使用某些适当的法则,一定可以成功。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模仿能使人快速成功,别人能够做到的,自己同样也能够做到。

三思而不犹豫

老狐狸认为,很多人之所以不成功,就在于他们行动以后就会后悔,一后悔就会半途而废。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归根到底在于开始做事时没有考虑清楚,决策十分草率。只有决策十分谨慎,行动后才能不后悔。决策十分谨慎就是要学会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是为了取得最大的满意。在行动之前三思,是完善决策的过程。人的行动很大程度上固然会受到习惯的影响,但是人的思考还是必须的。人在行动之前的思考主要是思考自己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自己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和自己有哪些可以调动的资源。

怎样达到目的其实是为了确定行动后的目标。对于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每一个行动都应该有一个目的。这里所说的目的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有人说自己帮助别人完全出于同情,根本就没有目的。其实同情别人就是目的。人只有确定了自己的目的,然后才会有后续的行动。

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是思考达到目的的步骤。一个目的顶多是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就是确定正确的路径。所有的行动一定要有可行性,如果不可行那就毫无意义可言。若要达到目的,必须充分考虑行动中的种种风险和障碍。

检点自己有多少可以调动的资源,其目的在于审视自己能不能完成这个行动。行动的完成是需要资源配合的,时间和精力也是资源,是有成本的。

有了思考后再行动,行动会得到更完整的贯彻。人只有经过缜密思考,对行动步骤有了很周密的部署,然后再去行动,行动才会得到完整的贯彻。缺少思考的行动时刻都会遇到困难,而这些困难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考虑过,没有准备,所以经常会让自己非常难受。很多人就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遇到了困难,虽然是很小的困难,但还是放弃了行动。其实如果在事先做缜密的思考,充分思考道路的曲折,而不仅仅是描绘一个美丽的远景,那么必然会有很强的对抗困难的心理准备,至少不会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