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西山经 (1)
《西山经》中记述的山脉很多,有现实中的名山如华山、黄山,也有神话传说中的名山诸如昆仑山、玉山,这些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名山。
《西山经》的第一座山系是华山山系,这说明西岳华山在古代中土就有着丰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关于用含矿物质的水给牲畜防疫的知识就表明了我们的祖先对大自然的探索、对矿物的认识和利用就已经很深了。
关于昆仑山、玉山、峚山等的描写都绘声绘色,充满了传奇的浪漫色彩,保留了有关西王母、白帝少昊、后稷等神话人物的传说,无数神奇的物种、神鸟怪鸟神兽怪兽让人感叹遐想不已。
《西山经》中出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皋途之山,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状如藁芨,其叶如葵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 从中可以看出,古人那时候已经开始和老鼠作斗争了。所以说西山经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无限的遐思,还有惊叹“万物无不有焉”的感觉。
西山经
导读
《西山经》又称《西山一经》、《西山首经》。主要介绍华山、钱来山、松果山、太华山、小华山、符禺山、石脆山、英山、竹山、浮山、羭次山、时山、南山、大时山、嶓冢山、天帝山、皋涂山、黄山、翠山、騩山的相对位置、相关河流、物产和有关山神祭祀等情况。
华山〓钱来山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①,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②。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③,其脂可以已腊④。
■
注释
①钱来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钱来山在河南阌乡县西南辘轳关,弘农河首也。”
②洗石,《五藏山经传》卷二:“濯足谓之洗。洗石,今名华蕊石,出华陕诸山中,屑之可治足缝出水,故名。”就是一种瓦石,洗澡时可以用来磋擦皮肤上的污垢。
③羬(qián)羊,古代一种体形较大的羊。
④腊(xī),皮肤干燥皴裂。
译文
《西山经》所描述的西部山系的第一组山脉叫华山山脉。华山山脉的第一座山叫钱来山,山上有很多松树,山下有很多洗石。山中有种野兽,它的形状像羊,长着马的尾巴,它的名字叫羬羊。羬羊的油脂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皴裂。
松果山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濩水①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②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③。
注释
①濩(huò)水,《五藏山经传》卷二:“濩水,蒲谷水也。”
②■(tóng)渠,古鸟名。
③■(báo),皮肤皴裂、肿起。
译文
从钱来山往西四十五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松果山。濩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入渭水,濩水富含铜。山中有一种鸟,名字叫■渠,它的身形像山鸡,黑色的身体,红色的爪子,这种鸟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皴裂。
太华山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①,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②,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 ③,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
①太华之山,今陕西省境内的西岳华山。
②仞,古代八尺为一仞。
③肥■ (wèi),亦作“肥遗”,古蛇名。
■
译文
从松果山再往西六十里的地方中,有座山叫太华山。山势陡峭像是用刀削成的,呈四方形。这座山高达五千仞,方圆十里,飞鸟野兽无法在山上栖居。山中有种蛇,名字叫肥■,长有六只脚和四只翅膀。这种蛇一旦出现,天下就将发生大旱灾。
小华山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①牛,其阴多磬石②,其阳多■琈③之玉。鸟多赤鷩④,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⑤,状如乌韭⑥,而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注释
①■(zuó),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野牛,体重能达千斤。郭璞注:“今华阴山中多山牛山羊,肉皆千斤,牛即此牛也。”
②磬石,一种可制作乐器的山石。
③■琈(tú f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玉。
④赤鷩(bì),野鸡一类的飞禽。郭璞注:“赤鷩,山鸡属也。”
⑤萆(bì)荔,即薜荔,也就是爬山虎,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香草。
⑥乌韭,有的说是麦门冬,有的说生长石上,不知为今何物。
译文
从太华山再往西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小华山。山上的树木大部分是牡荆和枸杞,山上的野兽大多是■牛。山的北面盛产可以制作乐器的磬石,山的南面盛产■琈玉。山中的鸟类大多是赤鷩鸟,饲养它可以避免火灾。山中还有一种叫萆荔的野草,形状像黑韭菜,有的生长在石头上,有的攀缘树木生长。人们如果吃了这种草,可以治疗心痛病。
符禺山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①。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其草多条,其状如葵②,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③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其鸟多④鴖,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
注释
①符禺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禺性憨愚。遇者以筒竹授之则持而笑,笑则唇自蔽其面,因得脱走,此符禺山水之所取象也。”
②葵,即冬葵,也名冬寒菜。
③符禺之水,《五藏山经传》卷二:“水在今郿县西南曰苍龙谷北,流少东至县西入渭。”
④鴖(mín),古鸟名。
译文
从小华再往西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符禺山。山的南面富有铜矿,山的北面富有铁矿。山上有种树木,名叫中茎,结的果实像枣,人们吃了它可以治疗耳聋。山上的草多是条草,形状像葵,开红色的花,结黄色的果实,形状像婴儿的舌头,吃了这种草可以使人不迷惑。符禺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渭水。山中的野兽大多数是一种叫葱聋的动物,它的形状像普通的羊,长着红色的鬣毛。山中的飞鸟多是鴖,它的形状像翠鸟,长着红色的嘴巴,喂养这种鸟可以预防火灾。
石脆山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柟,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琈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①,以涂牛马无病。
注释
①流赭,流,指硫黄,是一种天然矿物,可用作工业原料,常用于医学上。赭,赤褐色的土。
译文
从符禺山再往西六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石脆山。山上的树木多是棕树和楠树,山中的草多是条草,形状像韭菜,开白色的花,结黑色的果实。人们吃了这种草可以医治疥疮。山的南面盛产一种名叫■琈的玉石,山的北面有着丰富的铜矿。灌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入禺水。灌水中有硫黄和赭黄等矿物质,将硫黄涂抹在牛马身上,牛马就能健壮,不会生病。
英 山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①,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②,其中多■鱼③,其状如鳖,其音如羊。其阳多箭■,兽多■牛、羬羊。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④,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⑤,可以杀虫。
注释
①杻(niǔ)橿(jiāng),杻树,外形像棣树,叶子细。橿树,木质坚硬,古代常用它来制造车子。
②招(sháo)水,古河名。
③■(bàng)鱼,古鱼名。
④喙(huì),鸟兽的嘴巴。
⑤疠(lì),也就是麻疯,这里泛指疾疫。
译文
从石脆山再往西七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英山。英山上长着许多的杻树和橿树,山的北面有丰富的铁矿,山的南面盛产金矿。禺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向北流入招水。禺水中盛产蚌鱼,这种鱼形状像鳖,发出的声音像羊叫。山的南面有很多的箭竹,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牛和羬羊。山中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鹑鸟,黄色的羽毛,红色的嘴巴,这种鸟名字叫肥遗。吃了这种鸟肉,可以治疗疫病,还可以杀死体内的寄生虫。
竹 山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①,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②,其状如樗③,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④。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⑤而黑端,名曰豪彘⑥。
注释
①竹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竹山,在今渭南县东南四十里,俗名箭谷岭。”
②黄雚(huán),古草名。
③樗(chū),臭椿树。
④胕(fú),浮肿。
⑤笄(jī),发簪,用来挽盘头发的饰物。多用动物骨、玉石、金属等制作。
⑥豪彘(zhì),即豪猪,大野猪,全身都有刺。
译文
从英山再往西五十二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竹山,山上有许多的乔木,山的北面有丰富的铁矿。山上有一种名叫黄雚的草,形状像樗树,叶子像麻叶,开白色的花,结赤褐色的果实。用这种草来洗浴既可以治愈疥疮,又可以治疗浮肿病。竹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入渭水。山的南面有许多竹箭,还有许多黑色的玉石。丹水是从竹山流出,向东南流入洛水,丹水中有很多水晶,还有很多娃娃鱼。山中一种怪兽,形状像小猪,长着白色的毛,毛粗得像簪子,只有末端是黑色的,这种兽名叫豪彘。
浮 山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①,多盼木,枳叶②而无伤③,木虫居之。有草焉,名曰薰草④,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⑤,佩之可以已疠。
注释
①浮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浮山,在蓝田县南牧护关,灞水所出,即秦岭北麓也。”
②枳叶,枳树,也叫枸橘,叶子上有很粗的刺。
③无伤,伤,是指刺。这里是指盼木叶上没有能刺伤人的粗刺。
④薰草,《广雅》卷十:“薰草,蕙草也。”是一种香草。
⑤蘼芜,一种香草,香气扑鼻。
译文
从竹山再往西一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浮山,浮山上到处都是盼木,树叶与枳树叶一样,但是没有刺,树木中生有木虫。山中有一种草,名字叫薰草,叶形像麻叶,草茎呈四方,开红色的花朵,结黑色的果实,这种草散发出一种像蘼芜一样的气味,佩带这种草就可以治愈疫病。
羭次山
又西七十里,曰羭次之山①,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②橿,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其阳多婴垣③之玉。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嚣。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④,冬见夏蛰,服之⑤不畏雷。
注释
①羭(yú)次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山在盩厔县南,有黑水三泉奇发,言归一渎,西北合就水入渭,即漆水也。山之西北即盩厔河,象羭,此水为其次也。”
②棫(yù),一种矮小的树。
③婴垣(yuán),一种可以作饰品的玉石。
④橐■(tuó féi),古鸟名。
⑤“服之”句,郭璞注:“着其毛羽,令人不畏天雷也。”《山海经》中有很多处用到“服之”,有的是指佩带,有的是指服用,也有的未能知道到底是指哪一种情况,只好任选其一了。
译文
从浮山再往西七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羭次山。漆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入渭水。山上有茂盛的棫树和橿树,山下有茂密的小竹丛。山的北面有丰富的黄铜矿,山的南面有很多可以制成颈饰的玉石。山中有一种怪兽,它的身形像禺却长着很长的手臂,擅长投掷,它的名字叫嚣。山上还有一种鸟,它的身形像枭,脸似人面,只有一只脚,这种鸟名字叫橐■,它的习性是冬天出现,在夏天反而蛰居,披着它的羽毛做成的衣服,就不会畏惧打雷。
时山〓南山
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①,无草木。逐水出焉,北海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②,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③。
注释
①时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时山,即太乙山,今名大岭,狗加川水出其东,即家水也。”
②南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南山在兴平县南。秦岭自西东走,群支曲折散出,唯此山正南行二百里讫于宁陕,故独受南称。赤水出于其南,即丹水也。”
③尸鸠,布谷鸟。
译文
从羭次山再往西一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时山,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逐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流入渭水,逐水中盛产水晶石。
从时山再往西一百七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南山,山上有很多的细丹砂。丹水是从南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向渭水。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猛豹,这里的飞鸟大多是布谷鸟。
大时山
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时之山①,上多穀柞②,下多杻橿,阴多银,阳多白玉。涔水③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注释
①大时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山在宝鸡益门镇之正南,当煎茶坪之东南,为秦岭之首。其北清水河所出,南即褒水、西次二源所出也。”
②柞,郭璞注:“栎”。属于大风科植物。
③涔(cén)水,《五藏山经传》卷二:“褒水四源平列,相去各二十馀里,或三十里,并南流而合,如人竖指之状,故谓之涔。涔从岑,山小而高,象人竖指也。”
译文
从南山再往西一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大时山,山上有许多的构树和柞树。山的北面蕴藏着丰富的银矿,山的南面有丰富的白玉石。涔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入渭水。清水河也是从这座山流出,向南流入汉水。
嶓冢山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①,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②;嚣水③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 熊、罴④,鸟多白翰⑤、赤鷩⑥。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⑦。食之使人无子。
注释
①嶓冢(bō zhǒng)之山,古山名,今甘肃天水与礼县之间。
②沔(miǎn)水,汉水的上流,今陕西省境内。
③嚣水,《五藏山经传》卷二:“灞水即嚣水也,岭之正南曰红岭砦,为今甲河所出,东南会色河注汉水。”
④罴(pí),类似熊的一种动物,俗称人熊或马熊。
⑤白翰,古鸟名,又称白雉。
⑥赤鷩(bì),野鸡一类的飞禽。郭璞注:“赤鷩,山鸡属也。”
⑦蓇(gū)蓉,古草名,这种草只开花而不结果。
译文
从大时山再往西三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嶓冢山,汉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东南流入沔水。嚣水也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入汤水。嶓冢山上生长的树种大多是桃枝竹和钩端竹,野兽大多是犀、兕、熊、罴之类,鸟大多是白翰和赤鷩。山中有一种草,草叶的形状像蕙草,根茎的形状像桔梗,只开黑色的花而不结果实,名字叫蓇蓉。吃了这种草会使人丧失生育能力。
天帝山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①,上多棕柟,下多菅②蕙。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③,名曰栎,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④。
注释
①天帝之山,古山名。吕调阳校作“天带之山”,《五藏山经传》卷二:“天带之山在固原州,西踞苦水河首,水两源,南流若倒带,故名。”
②菅(jiān),古草名,又叫菅茅、苞子草。菅草茎可以用来编绳织鞋、盖屋顶。
③翁,鸟颈脖子上的毛。
④瘿(yǐng),是一种由于局部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疾病。这里是指颈瘤病。
译文
从嶓冢山再往西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天帝山。山上有许多棕树和楠树,山下有许多菅草和蕙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狗,名字叫溪边。用这种野兽皮做垫席就可以预防蛊毒。山中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鹑鸟,长着黑色花纹的羽毛,但颈脖上的毛是红色的,它的名字叫栎,吃了这种鸟肉可以治疗痔疮。山中还有一种草,形状像葵,散发出和蘼芜一样的气味,名字叫杜衡,马吃了这种草就会跑得飞快,人吃了这种草能治愈脖子上的颈瘤病。
皋涂山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涂之山①。蔷②水出焉,西流注于诸资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获之水③。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银、黄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礜④,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状如藁茇⑤,其叶如葵而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注释
①皋涂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二:“皋涂之山在今秦州清水县北陇城关。其北马落川所出,西流注苦水河;南则长家川所出,西南注集翅河,并南入渭。”
②蔷(sè)水,古水名。
③集获之水,吕调阳校作“集蒦之水”。《五藏山经传》卷二:“集蒦,鸷鸟下集也。集翅河合东南诸水西南流而入渭,厥状肖之。”
④礜(yù)石,一种有毒性烈的矿石,别名毒砂,主要成分是硫砷化铁,现在名叫砷黄铁矿。
⑤藁茇(gǎo bá),古草名,根茎可以入药。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