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胜战计(10)
此时的袁世凯正热心帝制,经日本人这么一恐吓,很快便不顾国人的一致反对和唾骂,签下了屈辱的卖国条例,还对内做出公告:“外交部与驻京日本公使,磋商数月,昨经签约,和平解决。所有经过困难情形,已由外交部详细宣言,双方和好,东亚之福,两祸取轻,当能共喻。虽胶州湾可望归复,主权亦勉得保全……”卖国条约一签,全国哗然。在国民强大的舆论攻击之下,负责交涉的外长陆征祥、黎元洪、段祺瑞等纷纷引咎辞职,日本的无理要求更是引发了国内群众尤其是爱国学生的激烈反对,由此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
日本狡猾地“趁火打劫”,用武力胁迫夺取胶州湾,是因为有隙可趁,当时中国贫弱,西方列强又激战正酣,无法从中获得保护。此例中,“贫弱”和“无法获得保护”是“火”,日本利用这两点,无耻地抢夺中国领土,实属罪恶至极。
赛场“打劫”赢对手
“趁火打劫”之计,同样可以巧妙地用在体坛上,帮助运动员反败为胜。
1964年4月,在南京举行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中,庄则栋要和浙江队的吴小明争夺决赛资格。当时吴小明实力很强,力压群芳,一路过关斩将,连续打败了郭仲恭、王家声、张燮林等多位名将。比赛开始后,吴小明攻打得很凶,一度压得庄则栋喘不过气来。庄则栋奋力还击,才将前四局打成二比二平手。第五局开战后,吴小明越战越勇,以八比四领先。庄则栋深感不妙,怎么办?情急之下,他只能背水一战了。于是,他心一横,接发球抢攻,来个先发制人,竟然连续四个球都擦网而过,成了死球。这给吴小明出了个很大的难题,庄则栋心里轻松了,吴小明却连连愣神。庄则栋抓住吴小明心神不定、接连“打盹”的机会“趁火打劫”,猛打强攻,竟然奇迹般地连胜十球,以十四比八的比分赢了第五局。最后,庄则栋竟以三比二的总成绩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同样,在足球比赛中利用对手之“乱”,“趁火打劫”,也很常见。在第十三届世界杯足球比赛中,丹麦队同乌拉圭队都已顺利进入“八强”。强队相遇,战况甚是激烈。开战不到十分钟,丹麦队便首开纪录,攻入一球。乌拉圭队先失一球,有些急躁,导致主力前卫博西奥接连犯规,被裁判出示红牌罚下场。丹麦队借十一打十的优势和先得一球的机会,“趁火打劫”,进攻之势咄咄逼人,连进四球。比赛结束前三分钟,更是以三打一的局部战术攻进绝妙一球,最终以六比一的绝对优势大胜乌拉圭队。
体育比赛中,不论是强强相遇,还是强弱相遇,都很有可能发生出人意料的状况。再强的对手都有疏忽和失误的时候,只要仔细观察对方的变化,善于在对手气势减弱或战略转移时牢牢抓住机会,果断出击,“趁火打劫”,就很有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全面掌控局面,转败为胜。
地主明救暗抢得民女
20世纪30年代,朝鲜有一位名叫何泰叔的农民。他的女儿在丈夫被日本人抓到中国服劳役后,心痛不已,便动身前往东北地区寻找丈夫。几个月过去了,何泰叔始终没有得到女儿的消息。他等啊等,终于有一天,卖油的小贩捎来一封女儿的亲笔信。但他看何泰叔不在家,自己又急着赶路,于是随手将信放在何家门前的台阶上便走了。何泰叔不识字,以为这封信不过是卖油小贩随便扔掉的一张废纸,便从上面撕下一条卷了烟丝,剩下的部分被他粘在窗上,补贴窗洞了。
不久,传来了中国东北地区发生水灾的消息。何泰叔担心女儿的生命安危,决定向本村的大地主借一笔钱,好让妻子去中国找女儿。不想,这个地主却是有名的恶霸,早就想把何泰叔的女儿弄到手,见何泰叔有求于他,便心生一计,一边很爽快地答应借钱,一边骗何泰叔在借钱的契约上按上了手印。就在何泰叔的妻子准备动身之时,那个卖油小贩又恰巧路过该村,于是顺便问起何泰叔有没有拿到女儿的信。何泰叔这才知道,那张用来糊窗户的废纸原来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儿带来的消息,可是当他拿着这封残缺不全的信四处奔走时,就是没有一个人能把信读懂。何泰叔没有放弃,最后终于找到一个将信读完整的人,知道女儿很平安,甚是欣慰。然而他马上又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因为这个识字的人告诉他,他按过手印的借钱契约上赫然写着:“何泰叔自愿以20元将自己的女儿卖给本村地主。”
大地主对何泰叔的女儿早有所图,最终借着何泰叔急于用钱而又大字不识,欺骗其签下卖身契,这种“趁火打劫”的阴险行为之所以能施行,就是借了何急于想知道女儿下落之“火”。明着是救人,实则暗中抢人,乘人之危,取己所需,可谓狡猾至极。
■ 职场活用 ■
在“火”中大显身手
“趁火打劫”,从字面上看,无疑会为正人君子所不齿。但在纷繁的现实生活中,完全可以把它引申到职场中来。例如单位出现别人无法解决的难题,或承担重要工作的同事正好生病或犯了一些错误时,你如果可以在这些紧急的“火灾”中依照自己的决断,毅然行事,显山露水,最终将这些问题解决得很好,那提拔重用落在你头上的几率就很大了。
在山东的一家半军工企业里,有一位姓王的电工班长曾受到过一次重奖。事情发生在某天早上6∶30。那天,一只巨大的耗子突然窜到变电控制室,造成了严重的线路故障。正在生产的三个车间立刻陷入一片混乱之中,500多名三班倒的工人已经工作了整整一个晚上。他们的神经在这个时候已经很脆弱,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会造成设备报废的巨大损失,还有造成人员伤亡的可能。
此时,车间主任和厂领导都还没有上班,而王班长也没有拉闸停电、处理紧急事物的权力。在这个危机时刻,王班长顾不得那么多,果断将闸拉了下来,并带领值班电工开始紧急抢修。
等车间主任匆匆从家赶来时,全厂已经恢复了正常。车间主任立即把此事报告了厂长。厂长听完,马上召开班子会,宣布给王班长奖励3000元,并将他提升为工段副段长。
类似这样的“趁火打劫”在职场上是屡见不鲜的,许多成大器者就是如此。他们肯动脑筋,能够及时发现“火源”,准确出击,敢于打破常规,义无返顾,直达胜利。当然,用计者也要充分认识到,如果“火源”和“火候”把握不好,就可能造成“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后果。
第六计 声东击西
原典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之象③,利其不自主而取之④。
注释
①萃,野草丛生。敌志乱萃:敌人情志混乱,失去明确的主攻方向。
②不虞:不加戒备,不及防备,意料不到的意思。
③坤下兑上之象:喻指聚在一起的是一潭高出地面的死水,迟早会溃决。
④不自主:即不能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前进方向和攻击目标。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敌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前进方向,这对我方有利,应趁机进攻、打击敌人。
译文
敌人处于心迷神惑、行为紊乱、意志混沌的状态时,就像处于高出地面的沼泽,溃决之势已成,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突发事件。此时,应该利用他们心智混乱,无法自主把握前进方向的时机,灵活机动地运用时东时西,似进似退的战略,造成对方的错觉,进而出其不意地将其一举消灭。
■ 解读 ■
“声东击西”之计一般用在己方处于进攻态势的情况下。“声东”旨在虚晃一枪,所击之“西”才是主攻目标。因此,此计的重点在于对我方的企图和行动绝对保密,制造假象、佯动误敌来伪装己方的攻击方向,转移敌人的目标,使其疏于防范,让“西”成为敌方的不备或不及之地,然后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进攻,一举击败敌人,出奇制胜。
“声东击西”的战例颇多,使用的方法也各异,而成败的关键在于攻方的“声东”是否能让防御方完全相信,或迷惑其意志,或故布疑阵,使对方力量分散,使其减弱“西面”的防御甚至完全放弃对“西面”的防范,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总结起来,“声东击西”之计可以有以下几种使用方式:一是忽东忽西牵制敌人。不固定我方的进攻方向,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把敌方弄得晕头转向,无法确定我方的主攻方向和真实意图,只好处处被动设防。时间一长必然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我方便可利用时机大获全胜。二是即打即离迷惑敌人。是指我方时而主动攻战,时而远远离开。敌方以为我方要打时,我方不打;敌方以为我方不打,我方却突然发动袭击。以致敌人无法部署战前准备,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三是发动佯攻蒙蔽敌人。是指我方故意向甲地发动进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等敌人把兵力全部调到甲地时,我方突然在乙地发起猛攻。敌人知道后,为时已晚。四是避强击弱袭击敌人。是指在我方飘忽不定的进攻下,敌人无法制定准确的进攻计划,我方就避开了敌之锋芒,乘机猛攻敌人的薄弱环节,让其无力应对,妥协就范。总之,“声东击西”历来受到中国兵家的重视,但是如果此计运用不好,被对方发现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则会搬起石头反砸到自己的脚。
秘密与主动是处事的最高手段,公开等于不设防,被动则必然受牵制。不管在战场、商场还是政治舞台上,“声东击西”之计都处处可见,时时可用,种类繁多。只不过有的利用得好,结局很成功;有的使用不当,反而弄巧成拙。而当别人对我们实施“声东击西”之计时,我们应该采取一些防范对策来应对。首先,要尽可能前后呼应,防备不测。为各个方向的部队建立良好的即时联系,这样一处受到攻击时,另一处就可以立刻赶到救援,有效应对敌人的阴谋。其次,敌人伪装得再隐蔽,也会有蛛丝马迹露出来。勤于观察善于分析,总可以发现破绽。最后,多换位思考,谨防被诈。经常站在敌人的立场上进行思考,设想如果自己是对方会采取怎样的行动,然后观察敌人的所作所为是否与自己所设想的相同,如果完全相反,就要防备敌人是否有诈了。
■ 兵家活用 ■
美军冲出重围
1950年9月,朝鲜战争进入关键时期。韩国军队和部分美国军队被朝鲜人民军牢牢地困在釜山周围。针对如何解除围困并实施反攻这一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总部达成了一致意见:一方面继续固守釜山防御圈,另一方面从人民军后方实施登陆。但对于此次登陆的最佳地点,各国却分歧严重。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主张在朝鲜半岛腰部的仁川港登陆,进而收复汉城,顺势阻断恪守釜山的人民军的后勤供应。美国海军则认为,登陆点应选在朝鲜南部与釜山遥相呼应的群山港,以尽快缓解釜山的紧张形势。
起初,对于麦克阿瑟提出的仁川登陆作战方案,华盛顿的军事首脑、美远东军总参谋部高级将领,以至美国海军方面都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首先,仁川距离朝鲜的釜山战场过远,这样即便登陆成功,也不能形成南北合围,还很可能导致兵力分散,被对方抓住机会,逐个击破。其次,仁川的地形和水文条件都不适合登陆作战。仁川港潮水涨落的平均差高达6.3米,最高时还可达9米。因此涨潮和退潮时,潮水对海港的水道“飞鱼海峡”的冲击速度可达到每小时96公里。而且从地形上看,飞鱼海峡既狭窄又弯曲,容易被对方的火炮和水雷封锁,加上海岸又是长期冲积形成的软泥滩,将对登陆造成极大的不利。除此之外,受潮汐的水文限制,登陆舰船只能选在大潮高涨时节的黄昏时分接近仁川港岸,而大潮时节只有9月15日、10月11日和11月2、3日,极其不利于对联合军的登陆时间实施隐蔽。而且,10月以后的上陆海滩和黄海因受强烈的季风影响,会给航渡和上陆作战带来很大困难,登陆时间最终只能定在9月15日。经推算,9月15日的大潮涨落期是16时19分到19时19分(日落时间为18时40分),由于潮差过大,物资器材必须在2小时内全部上陆,否则,舰艇就会被搁浅在被敌方火力网控制的泥沼之中。同样让人头疼的还有仁川港入口处海拔105米的月尾岛,该岛防御设施坚固,要保障仁川成功登陆,需要对该岛进行长时间的火力攻击。于是,在决策会议上,人们纷纷要求“取消困难的仁川登陆,转为安全的群山登陆”。
而麦克阿瑟却坚持劝说大家:“诸位对不能实施仁川登陆所列举的重重阻碍,反而正是我们可以取得奇袭效果的理由。正因为敌方的司令官不会料到我们采取如此鲁莽的作战方式,我们才能趁势出击,出其不意地取得成功。”一番讨论过后,仁川登陆计划终于被确定下来。行动开始后,为了隐蔽仁川登陆点,美军采取了一系列迷惑朝军的手段。先是通过各种报刊和广播,公开散布美军登陆作战的一些情报,暗示美军将在10月份以后登陆朝鲜人民军的后方,并故意透露登陆点可能在仁川。美军企图用“10月以后”的假情报掩盖9月15日这个真实的登陆时间,并且用“登陆点可能在仁川”的真情报,让朝鲜军认为实际登陆点决非在仁川。登陆前,美军对朝鲜东海岸的三陟和西海岸的镇南浦、达阳岛实施了全面的火力准备。为了造成主要登陆点选在东海岸的假象,9月13日晨(仁川登陆前两天),美“密苏里号”战舰在数艘驱逐舰的掩护下,突然出现在朝鲜东海岸的三陟海面,并对海岸上各主要目标进行了强火力袭击。与此同时,英国轻型航空母舰“海伦娜号”和美国巡洋舰“凯旋号”成功占领了平壤外港镇南浦和清川江口的达阳岛,在群山港佯装登陆。
经过严密部署和充分准备,美军未遇到任何强有力的抵抗,便迅速占领了仁川,将汉城攻克。随后,登陆部队北上攻占了平壤和元山,造成战势急转直下,让朝鲜人民军蒙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美军的这一计“声东击西”,很好地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并顺利误导对手将注意力集中在错误的登陆点,成功突围并反攻,可谓主动出击、出奇制胜。
英军突袭登陆
1982年,在与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中,英军就曾利用“声东击西”战略成功地突袭登陆。
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岸线曲折,有许多避风海湾和自然港。英军在其中选择的登陆地点圣卡洛斯港,其优点是入水处水深36米,可供大型舰只停靠,岸上地域开阔,便于部队活动。但其不利之处在于海湾呈狭长状,宽度仅6~16公里,导致舰队活动余地狭小,无法对空建立大纵深的防御警戒体系,容易被敌方战机集中袭击。而且,此处交通很不便利,只有一条小道和斯坦利港相通,一路还沼泽丛生、泥泞不堪、行进困难,不便于登陆部队向斯坦利港移动。因此,阿军断定英军不会由此登陆,便只派出极少量的部队进行防卫,而将防御重点部署在海面较为宽阔、交通条件较好的斯坦利港、达尔文以及古斯格林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