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教子书:世界经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卡尔·威特:潜能教育法(4)

在老威特对儿子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上,很多人对此也有各种议论。对于这一点,老威特在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实例:

儿子6岁时,我带他到邻村的一个牧师家去,并在那儿住了几天。第二天吃早点时,儿子洒了一点牛奶。按在家里的规矩,洒了东西就要受罚,为此他只能吃面包了。我儿子本来就喜欢喝牛奶,再加上牧师全家非常喜欢他,为了他的到来,还给他特意调制了一种牛奶,并添上了最好的点心,这对小威特还是诱惑不小的。在洒了牛奶后,我儿子的脸先是稍微红了一下,迟疑了一会儿,但终于不喝了。我故意装作没看见。

牧师的家人看到这种情况,实在沉不住气了。只得再三让他喝牛奶,可儿子还是不喝,并十分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洒了奶,所以就不能再喝了。”牧师的家人还是再三劝说他:“没关系的,一点关系也没有,喝吧,喝吧!”我在旁边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然故意装着没看见。儿子还是坚持不喝,在万般无奈之下,过于疼爱威特的牧师全家就向我进攻了,他们推测一定是由于我训斥了儿子。

为了打破僵持局面,我让儿子出去一下,待我向牧师全家说明理由以后看看情况是否会有所变化。他们听后责怪我:“对一个刚6岁的孩子,因为一点点过错就限制他喝和吃自己喜欢的东西,你的教育过于严格了!”我只得加以解释说:“不,儿子并不是因为惧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为他从内心里认识到这是约束自己的纪律,所以才不喝的。”

在听了我的解释后,牧师全家还是不相信,于是我只好通过做一个试验来揭示事实真相:“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可以试验一下,我先离开这个房间,你们再把我儿子叫来,劝他喝,看他是否会喝。”说完,我就走开了。

待我离开房间后,他们把我儿子叫进屋里,热情地劝他喝牛奶、吃点心,但毫无效果。接着他们又换了新牛奶,拿来新点心诱惑我儿子说:“我们不告诉你爸爸,吃吧!”但儿子还是不吃,还不断地对他们说:“尽管爸爸看不见,上帝却能看见,我不能做撒谎的事。”他们接着又说:“由于我们马上要去散步,你什么也不吃,途中要挨饿的。”儿子回答说:“不要紧。”

实在没有办法了,他们只好把我叫进去,儿子流着感动的泪水如实地向我报告了情况。我冷静地听完后,便对他说:“威特,你对自己良心的惩罚已经够了。因为马上要去散步,为了不辜负大家的心意,把牛奶和点心吃了,然后我们好出发。”儿子听完我的话,才高兴地把牛奶喝了。仅仅6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自制能力,牧师全家都深感不解。

很多人可能认为老威特的教育太过于严格了。是的,从小威特与一般孩子的行为方式看,这种教育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很严格。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因为他的教育得法,这并没有让孩子感到痛苦。

今天的父母应该知道,即使对孩子的教育很严格,但只要从小抓紧,让他养成了好习惯,他也就不会感到有任何痛苦了。对孩子的教育,必须打好基础,老威特正是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

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是非分明、始终如一”是老威特的一条根本经验。一会儿答应,一会儿不答应,反而会给孩子带来痛苦。不允许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这对孩子就没有什么痛苦。

根据这样的道理,老威特从孩子1岁时起,就对他严格要求。他从没有以“小时候可以放宽一些,稍长大后再严格一些”这种似是而非的做法来管束儿子。

遗憾的是,今天的很多父母对自己制定的“禁律”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不能做到始终如一。一会儿不行,一会儿却又变得行了。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想当然地认为父母的“禁律”可以打破。可见,要想真正把孩子教育好,父母必须对事物的好坏有一个始终如一的标准和主见。对于孩子的教育,没标注没主见是最大的禁忌。

天才靠后天的培养

天才与天赋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要强调的是,如果孩子只靠天赋将会一事无成。孩子生下来即使天赋很高,如果后天教育得不到位,他的天赋也不会得到有效的发挥,他也就不会成才。

“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是爱尔维修说过的一句话,也是老卡尔·威特经常向别人宣讲的道理。相信今天的人们已经能够完全接受这个观点了,不过,在当时却并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当时,社会上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天才观。一种强调天赋,认为人的命运主要是由天赋的大小决定的,而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另一种强调环境作用,认为天赋的大小并不重要,关键是后天环境的影响。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卢梭和裴斯塔洛齐。爱尔维修是裴斯塔洛齐派的先驱者,他坚信,人刚生下来时都是一样的,仅仅是因为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就会成为天才或英才,而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是蠢材。

很显然,老威特是受到了爱尔维修学说的感化,认识到了后天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大意义。当然,在老威特对儿子的教育过程中,他一直受到那些被冠以教育家头衔的人们的敌视,因为他的教育方法冒犯了那些权威们的教育信条。

与爱尔维修有所不同的是,老威特认为,孩子的天赋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孩子大一点,有的孩子小一点。假设一个禀赋为100的孩子算作禀赋好的话,那么白痴孩子的禀赋大约只能在10以下,而一般孩子的禀赋大约只能在50左右了。

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的教育一样,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于其禀赋的大小。可今天孩子所受的教育大都是非常不完全的,所以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没发挥出来。比如说禀赋为8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50%;禀赋为6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40%。所以,如果对孩子实施可以发挥他禀赋八到九成的有效教育,即使生下来禀赋只有50的普通孩子,也会优于生下来禀赋为80的孩子。当然,如果生下来就具备80禀赋的孩子受到同样的教育,那么前者肯定不如后者。但是父母也不要悲观,因为生下来就具备高超禀赋的孩子非常少见,大多数孩子的禀赋约在50左右。

老威特还进一步论及,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大都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如果能给他们以再实施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出色,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

令人遗憾的是,具有像老威特那种思想的人仍然凤毛麟角。在19世纪,心理学家们认为,天才只是发生在正常人中的某些极端个案。而且他们还认为,天才是遗传而来的,天才的遗传是心智能力遗传的一部分。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能力相似是一个已经被接受的事实,家族中数代出现天才的几率就比较大,这使天才具有遗传性的观点具有了一定的可信度。

尽管有人曾收集过一些所谓遗传性天才人物的例子,但其中的许多例子也未必能站得住脚。很多即使具有天赋遗传特性的人如果没有后天的教育,也不可能成为天才。正如谚语所言:“天才不传代。”当然,我们绝不能否认能力是可以遗传的,而且从理论上讲,能力的遗传也是合乎逻辑的。但是能力的遗传并不像财产的继承那样。财产的继承是现实的,能力的遗传却不是现实的。由父母遗传给自己孩子的能力只是一种可能性,不发掘它就没有效力,只有发掘了才会产生效力。

天才与天赋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要强调的是,如果孩子只靠天赋将会一事无成。孩子生下来即使天赋很高,如果后天教育得不到位,他的天赋也不会得到有效的发挥,他也就不会成才。社会上曾出现过很多高天赋的孩子,遗憾的是,其中很多孩子因为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成为极为平凡的人。这就是能力的遗传在理论上是成立的,而出现遗传性天才的例子却很少见的原因。

深受卡尔·威特影响的塞德尔兹博士说:“幼儿就像烧陶瓷的黏土一样,教育得如何,决定他成就的大小!小孩只要从小接受教育,就可以成为音乐家、画家、诗人、学者等等。”可是,也有的人这么说:“成为音乐家就需要有敏锐的耳朵,如果没有敏锐的耳朵,多么早教他音乐也不行。而敏锐的耳朵是一生下来就有的,所以你的教育我不信。”

其实,如果孩子在两三岁开始训练,是完全可以训练出敏锐的耳朵来的。心理学家所说的视觉型和听觉型,也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在欧洲,有的人说如果三代都是音乐家,才能出一个大音乐家。这是从天才遗传论的角度来说的,是非常错误的。莫扎特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是因为他出生于充满了音乐气氛的家庭里,从小就培养了对音乐的爱好。

米开朗基罗生下来不久就被送到乡下,寄养在别人家里,他的保姆是石匠的妻子。后来他说:“不仅在这个家庭里吃了保姆的奶,而且从小就爱上了锤子和凿子。”而他的家庭却是非常有名的豪门世家,非常反对他成为雕刻家。但经过一番努力后,他还是成功了。

类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所以说,幼儿的可塑性是很大的,环境和教育愿把他培养成什么样就能把他培养成什么样。

名人或学者的孩子不一定成为有名气的人。过去有个学校,五六位教员在一次集会上做出一个结论:博士或名人的孩子一般成绩不好。这当然不是正确的判断,而且,孩子能否成为伟大人物,只看学校的成绩是难以断定的。可是,伟人的孩子不一定是伟人,这却是事实。世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是才能的问题,才能这东西不光是遗传问题。

当然,我们决不否定遗传的重要性,但是遗传对孩子的命运来说,也决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具有强烈的决定力。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老威特警告人们:“不要失望,不要相信万能,坚定不移地去做吧,你们的孩子也有成为伟人的可能性。”

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要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根据他的性格,多方面让他接触各类事物,培养他各方面的兴趣,参加各类的兴趣活动,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老威特提倡,教育就是要造就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他特别重视孩子智力、品德和身体的全面发展。他不希望孩子变成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风吹雨打。所以,老威特父子二人经常一起到城市、乡村和野外散步。小威特从小就是一个非常健康活泼的孩子,而且他一生都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