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凝聚力是如何打造出来的?(3)
这些年来,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我发现有很多管理者总是有意无意地为员工制造牢笼,把员工放进程式,进行标准化的管理。这不是我所推崇的管理理念,我希望团队是一个机动、活跃的地方,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管理者需要为员工提供一个通道,让他们看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而不是为员工划一块儿区域,让他固定在那个地方为团队服务。员工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找到了上升的空间,就会把这份工作当成是理想来奋斗,他会更有归属感,责任心也会随之提高。
在我自己的公司,团队文化非常开放,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体现价值的同时,他们又有充足的荣誉感,每个人在工作中都非常开心,我们之间的氛围也非常好。如果我提出的意见员工不同意,他们就会立刻当面说出来,而不会像有些企业那样,官僚气氛浓重,员工基本不好意思纠正自己的领导。
员工提出意见的过程,就是一个参与决策的过程,当下属获得的参与机会越来越多时,他很快就会成长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管理人才。但并非每个管理者都喜欢被下属挑战,他们更多的是害怕屁股底下的椅子被下属抢走,所以,他们给予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就会很少。
如果你研究他们的心态,无非以下几种:
担心员工的挑战会让他失去作为领导者的威严。
有些管理者对团队的控制力较弱,这往往会让他产生不安全感,所以会比较害怕员工挑战自己。这种担心也属于人之常情,基本上每个管理者都会在某个阶段存有这样的心态。但是,对于员工的质疑,管理者要学会区别对待。比如,如果你的下属提出的意见与工作无关,他恶意地攻击你的人品,这种人绝对不能再用,应该立刻把他驱逐出团队;但如果下属的挑战是在工作范围内,而且他的意见充分地说明了工作问题,那管理者就要认真地倾听下属的想法。
北京一家食品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告诉我他自己的体验:“刚接管市场部的时候,我每天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和下属讨论市场情况,一些很有资历的老员工,他们的年龄比我还大,对于我的判断,他们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提一些不同看法。刚开始的时候我感觉特别尴尬,作为他们的上司,我最无法忍受的就是员工质疑我的判断力,我觉得这是在否定我的努力。但后来我发现,这些老员工的判断总是更加准确,他们经验丰富,对市场摸得比较透彻,有时候他们不愿意执行我分配的任务,并非他们懈怠不服管理,而是这些工作确实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他们会用充分的理由拒绝你的命令。所以,以后的工作中,我都会强迫自己做足准备,在各方面都考虑到的情况下才下达命令,这时候他们就会对我心服口服。”
认为绝对顺从的下属更好用。
每个管理者都会这么认为,下属的绝对顺从就意味着执行力有保证,管理起来也相对轻松。管理起来相对轻松可能是对的,执行力强却值得探究。一个顺从的下属,从来不对上司的工作提出质疑,只知道按部就班地执行,结果到最后事情弄砸了,上司还得去擦屁股,这样的下属怎么能算是好用呢?判断一个下属是否好用,不应该看其对你命令的听从度有多少,而是要关注下属对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我的团队中没有任何一个绝对服从的下属,他们与我一起工作的时间最短的二三年,最长的六七年,从一进这个团队开始,我就要求每个人必须要学会独立思考,如果感觉我的想法有问题,就要及时大胆地提出。到目前为止,他们每个人都反驳过我,而我们也并没有因为红过脸而影响团队默契。相反,我们之间沟通的机会大大增加,团队协作力反而更高效,有些员工甚至更喜欢挑战困难工作,原因就是“我支持他们”。
高人一等的心态。
上司在自己下属的面前,通常会有很强的心理优越感,有意无意中,他们就会端高架子。其实,这种优越感除了与员工之间拉大距离之外,并无好处。你会因为这种等级差异孤立自己,无法敞开内心,更听不到下属最真心的声音。
在一家创意杂志担任主编的赵先生,同时也是某知名网站的金牌博主,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我深知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是那种优越感造成了你们与我的沟壑。我总觉得你们想法幼稚,缺乏眼光,角度狭隘。可事实是,这是我肤浅的认知在作怪。我想,我首先需要的是给自己一把梯子,果断地从高高的位置上走下来。这样,我们就会平等地对视,从而走进对方的内心。”
上司如果从一开始就从最高处着眼,下属的想法刚刚开口就被否定了,那接下来就算是再精彩的点子也会被掐断。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自己无可替代,优越感更加膨胀。
为维护面子,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真是讨厌极了威尔,他总是在会议上打断我的讲话,对我的决议提出各种问题。虽然我知道那是对的,但这实在让我尴尬极了,就好像我是下属,他是老板一样。”
大多老板都碰到过威尔这样的下属,他们敢于直言而且不分场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很多上司都选择“一错到底”的应对措施,就算清楚自己错了也绝不承认。而维护面子的过程通常伴随着对下属的驳斥,让下属满腹委屈。但比承认自己决策错误更难的是向下属道歉,因为这影响了领导者的权威。面对这种窘境,一些领导选择闭口不提,权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孰不知这会在员工心理留下很大的伤害,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上司不可信,慢慢地就不会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因为“不说话”就不会错,“说对了”也会受惩罚。
领导者要学会放低自己的位置,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就可以恣意妄为。做错了事情敢于承认,勇于承担责任,这不但无损权威,反而会让下属更加信任你。当你决策失误的时候,能够坦率地接受员工的指正,他们会觉得你是一个诚实可信的人,从而更加信赖你。
凝聚团队的五种黏合剂
一个团队成立以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要想生存并稳定发展,凝聚力是必要条件。我们评价一对夫妻,如果他们是相爱的,出了什么矛盾、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但如果两个人根本不相爱,或者彼此的爱情很脆弱,一点很小的挫折就能把他们拆散,让他们离婚或者反目成仇。“爱情”就是夫妻之间的凝聚力来源,也是他们关系的粘合剂。
对管理者来说,这一道理仍然成立。我们知道凡是丧失凝聚力的团队,就犹如一盘散沙,呈现低效率工作状态。与其相反的是,如果团队凝聚力较强,那么团队成员就会热情高,他们做事认真,并且有不断的创新行为,推动着大家的目标一起实现。
所以,团队凝聚力是我们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一个使团队具备腾飞基础的前提条件。不懂得怎样凝聚人心,把团队的力量聚焦,你是很难带领一个部门、一家公司走得很远的,甚至你连最基本的团队指标都无法完成。
对有志成为领导者的人来说,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凝聚一支团队,那么就不要再说你想在这个领域大展手脚,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机会坐到管理者的位置上。在懂得了这个道理后,你就需要知道在凝聚团队时怎样操作。你需要懂得五种黏合剂,并且一起使用。
对共同利益的认同原则(归属感)
共同利益是大家走到一起的主要原因,没有共同的追求,为什么要形成一个团队呢?比如一个战斗销售小组,他们的共同利益是某个产品大量销售,所以这个团队的共同目标就是把产品卖得越多越好;对一个部门,他们的共同利益则是该部门要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在竞争中获胜,成为公司最优秀的部门团体,然后每个成员都能获利,这就是共同利益的体现。
如果大家都认同了共同利益,就一起结合成了一个团队,也就有了对团队的归属感。
以贡献论报酬的公正原则(工作动力)
贡献高者,报酬就多;贡献低者,报酬就低。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绝对公正,不容许私人关系影响自己的决定,不允许有特权成员的出现。这样才能保证你的属下有强大的工作动力,因为他们知道:老板是一个公正的人,只要自己对团队做出了贡献,就一定能收获相应的回报。
有一些老板破产的原因不是市场不行,事实上他产品卖得很好,但他公司的优秀人才流失得非常严重——他过于厚待公司内的家族成员,尽管他们并没有做什么,只不过是他在公司的耳目。凭借与他的特殊关系,拿着高薪,坐着高位。那些一线的销售人员干的是驴子的活,拿的却是只够吃草的钱。
于是,竞争对手抓住他的这个弱点,采取了持久的“挖墙脚”战术。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以后,他的公司就已经变成了一个由一堆废物构成的团队,能干活的人全走光了。到了这一步,他的公司走向衰败就已经是必然的结局了。
和谐有效的沟通机制(舒适的环境)
良好的沟通氛围是黏合团队效果最显著也是最直观的一种因素,对新员工来说尤其如此,入职的第一天他在工作流程方面可能什么都没记住,甚至老板对他说了什么他也会因为紧张而忘掉,但他一定会对公司的沟通氛围印象深刻:是紧张的,还是轻松的?是教条的,还是灵活的?是压抑的,还是快乐的?他会非常清楚,而且会有直接的冲击,决定了他的内心是否愿意在这个环境中长期工作下去。
我年轻时找工作时发生过一件事,经理对我比较欣赏,我对公司的条件也很满意,双方谈得很好,经理让我下周一来上班,到时顺便签工作合同。我走出经理的房门,因为很高兴,心情不错,就想跟经理的秘书打个招呼,对他微笑了一下,没想到秘书面无表情,白了我一眼就走开了。就是这个表情,让我立刻产生了非常不舒适的感觉,回去越想越不舒服,最后就做了一个决定:打电话给经理,这个工作我不做了。
完善独有的团队文化(价值观)
一支正式的团队,它必须逐步建立并完善自己独有的团队文化,创造一种氛围,去俘获成员的心灵,然后才能培养他们整体搭配的团队默契,并为每一个人构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没有认同的价值观,他们就很难真正地付出忠诚,因为他们会感觉不是在为自己工作——而只是给别人打工。作为团队领导者,你还必须具备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在提供整体价值观的同时,让他们拥有自我发挥的空间,破除你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形成他们的团队价值观。
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协同力)
你要努力使团队成员懂得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和取长补短的重要性。但是只有他们知道这些还不够,你必须在用人方面懂得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让正确的人去做正确的事,把合适的人分配到合适的位置上,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协同力,让员工特点互补,进退一致,让团队的整体没有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