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生本苦
苦难是人生之本
人哭泣着来到这个世界,又在别人的哭泣中离开这个世界,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什么呢?
当我们追问人生是什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时,我们的人生便升华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古今中外,无数的人都在思索这些亘古的命题。
佛教认为,生命是一个苦海,除了苦难与哀痛之外,别无他物。而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则认为:“人生在整个根性上便已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人生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形态繁多的痛苦,是一个一贯不幸的状态。”他认定人生本身是痛苦,人生的过程也是痛苦的,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的。
有人曾经请教一位著名的法师,询问法师人生在世为什么充满各种苦难,法师告诉他,如果真正明白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真相,他自然就会明白,因为有因必有果,种善因一定会得到善果,造作恶业一定会得到恶报。虽然这种观点是典型的因果论,又带着宗教的色彩,是佛教在劝人向善、多做好事、造福于人,以求得幸福的现世或者来生,但是它确实揭露了人生本来是苦的。
倘若有人问我们,人生为什么本来苦时,我们不妨就从我们自身形象地说起。观察我们自身,我们的脸就是一个标准的苦字:两条眉毛是草字头,两只眼睛和鼻子相加是个“十”字,嘴巴是个“口”字,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这几者加在一起就是一个明显的“苦”字。我们脸就已经昭示了我们的人生是苦的,而且人脸长伴我们一生,这就极为形象地说明了人的一生终将与苦相伴。
确实,我们的人生就是苦涩的,是一杯苦涩的咖啡。但这杯咖啡,任何人都必须饮下,品味它的苦涩。
佛说:“凡是真正见到苦的,也必见到苦的生起,也必见到苦的止息,也必见到导致苦的止息之道。”只有真正领悟到人生本苦这一真谛的时候,才能明白苦的原因,获得消除痛苦的法门。
很小的时候,父亲总是带着浑身酒气跌跌撞撞地走进屋子。我两眼瞪着他,知道他多半是赌输了钱,不敢吭声,静静地等待他发脾气、打母亲。母亲总是急急忙忙把我塞进里屋,让我不要作声。
我在父亲对母亲的打骂中一次次地完成了作业,待父亲睡着,就开始去收拾一地的碎片,帮母亲擦眼泪。尽管她总是侧身对着我,但是我知道她在哭。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很想快些长大。强壮之后,我就可以帮助母亲对付他,可以让母亲摆脱苦难的婚姻。我把这个期愿认真地刻在了心里。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母亲打扮了一番,牵着我去公园玩。我记得那天早上父亲赢了钱回家,吩咐妈妈带我好好玩,又掏出一张钞票给我作为零花钱,之后就笑嘻嘻地回屋睡觉去了。
公园里我看到很多张印着阳光的笑脸,盛放了那个春天。妈妈给我买了风筝,我还用父亲给我的钱买了一个小玩具。玩到精疲力竭时,妈妈陪我在长椅上坐了下来,她对我说:
你一定在课本上看过关于贝多芬的文章了。不过你知道吗?贝多芬小的时候或许并不喜欢音乐,但是他有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总是用暴力逼迫他学习各种乐器。每当他练习错了的时候就抽他的耳光。因为父亲的暴躁和专横,他和母亲最亲近,并发誓将来要好好地孝顺她。可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在他稍大一些的时候,这位慈祥善良的母亲竟然早早地去世了。
面对母亲的辞世,当时的贝多芬,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精神支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写信向朋友哭诉自己的不幸。
后来,法国大革命爆发,贝多芬遇到了莫扎特、海顿,初次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苦难并未结束,而是又一次降临。他的听力开始衰退,耳朵正在逐渐变聋。对一个音乐家而言,失聪意味着什么?他几乎绝望了,因为他再也听不到那些甜美的声音了。然而,他没有因此而放弃,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你一定想象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一些优秀创作是耳聋以后完成的。他的绝望和奋起,恩格斯听到了。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说自己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三、第四乐章里听到了“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
他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但是朱列塔·圭恰迪尔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朱列塔·圭恰迪尔与一位伯爵结婚了,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在他苦难的人生里,他成就了一段又一段不朽的乐曲。尽管他此后的人生一直受病痛威胁,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相继缠绕着他,但他对音乐的追求、对生命的追问与对爱的热切,依旧丝毫未减。
至今,母亲所说的这一番话,我还记忆犹新。在成长的道路上,我经历过病痛折磨、感情破裂、失去亲人,但是从不再心有仇恨,从不再怨天尤人。因为我在那天的长椅上,已经明白——人生本苦,苦难的命运人生而有之,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生命建立于痛苦之上,整个生活贯穿着痛苦。当我们遭受挫折时,一定要想想那些忍受并战胜困难的榜样,学会忍受,学会面对,学会释然,学会战胜!
人生充满各种苦难
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充满着各种苦难。即使那些被命运青睐的人,也一样承受着众多人生的苦难。我们没有听说过哪个人的人生是没有苦难的,即使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帝也要经历人生的那八苦。
余华的代表作《活着》,相信很多人都看过。
这部作品通过描述一个人一生中众多的不幸,揭示了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也让人切实感受到了命运的残酷。
国共内战的时候,福贵是当地一个背景显赫、富有家庭的纨绔子弟。他非常懒惰,又嗜赌如命,因此很快就把他家的财产输光了。他的父亲被气得撒手归西,怀孕的妻子也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了,之后又带着儿子回来了。遭此一劫,福贵痛改前非,他和同村的春生通过在乡下走街串巷表演皮影戏谋生。在一次演出时,福贵被国民党的军队强征入伍,两年后,他被共产党的军队俘虏,并得以释放回家。他回到家乡时,被告知自己的母亲已经死了,女儿也因高烧哑了。为了让儿子上学,他把自己的女儿送了人,不久之后女儿又跑了回来;儿子却因为给县长夫人输血过多而死。后来,他的女儿嫁到了一个好心的人家,生孩子时却因难产大出血而死,他的妻子也因此伤心过度而死。不久之后,他孝顺的女婿在干活时又被两排水泥板夹死了。然而,生活的悲惨似乎仍在继续,他唯一的亲人——相依为命的外孙也因为饥饿吃豆子撑死了。最后,他买了头待宰的老牛,继续过着充满苦难的日子。
读完《活着》,读者唏嘘不已。作品告诉我们,人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并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作品将人生的苦难演绎得淋漓尽致:亲人的生离死别,年华的老去,生产的痛苦,不一而足,令人对人生的各种苦难有了切肤的认识。
佛教认为,人有八万四千尘劳,“尘劳”是烦劳的意思,即说明了人生充满了各种烦恼。同时,佛教说人有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明了人生这些苦难,对于我们真正认识人生或许有很大的好处。
生苦是指胎儿在没有降生之前,身在母体,由于母亲进食而身受冷热煎迫之苦,而且胎儿在出生时所受的苦最大,要脱离温暖的母体,还要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这种痛苦就像生龟脱壳那么痛苦。
老苦是指人出生后随着时光的流逝,年岁渐长,昔日的步履如飞已是步履蹒跚,昔日的明眸皓齿已是鸡皮鹤发,昔日的青春少年已是白发老翁,昔日的身强力壮已是衰朽不堪,握在手指间的时光已经屈指可数。
病苦是指人一生要承受各种病痛的折磨,既包括生理的,也包括心理的,还包括目前医学所不能治愈的各种疾病。少年时如此,中年时如此,老年时如此,而且每个阶段所承受的病痛并不是一样的,甚至在病痛的折磨中离开人世。
死苦是指人必然要离开这个世界,死亡是每个人唯一的归宿,无论你尊为王公贵族,还是身为乞丐贫儿。古代曾有多少人为了长生不老而费尽心机。千古一帝秦始皇曾经东巡碣石(即秦皇岛),并在此拜海,先后派卢生、侯公、韩终等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希望获取长生不老之药。汉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相当了得,实为一代英主,也热衷于拜神、求仙,他从年轻时代就祈求长生不老之术,先后宠信过很多方士,如李少君、少翁、栾大等。魏晋时,也有太多的人沉迷于炼丹修身,有人甚至因此而丢了性命。但他们的愿望最终还是破灭了,没有哪个人能摆脱死亡的魔掌。
爱别离苦是指那些意气相投的金兰之交,发誓要厮守终生的爱人,对我们呵护备至的父母,聪明孝顺的儿女,我们和这些自己喜爱、钟爱、敬爱、疼爱的人总是充满着离别和生死契阔,不能让人如愿永远相守。
怨憎会苦是指我们讨厌或憎恨自己的冤家、仇人,尽管心中非常不情愿见到他们,但是造化弄人,冤家路窄,我们却经常和他们相遇。譬如在工作中,即使我们对老板有怨言,或者同事之间不和睦,但是为了维持生存,也不得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天天面对自己讨厌的老板和同事。
求不得苦是指我们追求不到而痛苦。比如,追求不到自己心仪的女生,得不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职位,拥有不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追求不到,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所以便会觉得痛苦。何况人心难足,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所以长久生活在求索不得的痛苦之中。
五阴炽盛苦,“阴”是“遮盖”的意思,五阴是指色、受、想、行、识,这五种事情遮盖了人的本性,使人丧失理智,就像干柴容易着火一样,使人产生贪、嗔、痴的想法,造出种种恶业、许多坏事,并承受它们所带来的痛苦。
人生的路上,有美丽芬芳的花,也有尖利的刺。人生充满了各种苦难,整个生活贯穿着痛苦,它们如同尖利的刺,使我们深受锥心之痛,但这枝花却仍然充满芬芳,盛然开放。这就是人生。
苦难是人生的导师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灾难就像刀子,握住刀柄就可以为我们服务,拿住刀刃就会割破手。”苦难如同一柄双刃剑,懦弱的人在苦难面前匍匐倒地,坚强的人则让它为自己服务。而且,苦难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它对于人的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有一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于是他把蛹捡回了家,想看看蛹如何羽化成一只美丽的大蝴蝶。他耐心地等待着。没过几天,蛹上裂开了一道小缝,蝴蝶在里面挣扎了好几个小时,却一直出不来,身体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这个小男孩看着,心里不忍,便想助它一臂之力。于是,他拿来一把剪刀,剪开了蛹,使蝴蝶破蛹而出。然而,这只蝴蝶身体臃肿,翅膀干瘦无力,根本飞不起来,小男孩的希望落空了。没过多久,那只蝴蝶死了。
蝴蝶为什么会死去?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它失去了成长必需的过程。蝴蝶的成长,必须经过在蛹中痛苦地挣扎,直至双翅健壮才破蛹而出、获得新生。
人的成长历程也是这样:不经过挣扎、挫折、磨炼,就很难脱颖而出。
在祝福别人时,我们经常会说“一帆风顺”,衷心期盼他们能够事事顺利,而且我们也热切期待自己的生活能一帆风顺。然而,这只是美好的祝愿罢了,一帆风顺只是每个人所怀有的一种美的梦想,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一帆风顺,因为我们的人生就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人生的路上充满了荆棘和苦痛。
其实,苦难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否在苦难中站立起来,勇于克服它们。如果能够在苦难中坚强地站立起来,就一定会迎来苦寒之后的傲立和芬芳,因为“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奥斯特洛夫斯基有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真正理解苦难,懂得珍惜生命中的种种美好,也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在欧美,一些国家故意将本来可修建得笔直的公路修造得弯弯曲曲,这样一来,不仅修路费用多,而且开车花的时间也多,这对于视时间如金钱、极具经济头脑的欧美人而言,简直是“自讨苦吃”。但他们认为这很值得,因为长时间在笔直、顺畅的公路上疾驰,非常容易使人麻痹,从而丧失警惕心,引发交通事故。然而,由于弯曲道路的存在,司机驾车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专注于驾驶。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极为明智,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同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主动给自己设一个弯道,其实是为自己设了一条坦途。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人的成长只有经过艰难、痛苦、磨砺,才能浴火重生,最终有所成就,有所担当。
在澳大利亚这个发达国家,人均收入很高,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洲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这样一个道理。他们让孩子从小就去感受磨难,连躺在婴儿车里的婴儿也要在炎炎烈日下接受高温的考验。严寒酷暑,他们经常带着孩子去海滩:年纪比较小的光着脚丫自己去玩沙、戏水;稍大一些的孩子便跟着父亲去冲浪,即使呛水了,他们的父母最多也只是替他们拍拍背,鼓励他们继续在风浪中搏击。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他们认为娇生惯养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人后或许会因挫折而一蹶不振。与其让自己的孩子老来受苦,还不如让他们早早接受生活的磨砺;与其未来面对挫折和生活的苦难时束手无措,还不如现在就增强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他们的做法看似严厉,实则蕴涵着浓浓的爱意。歌德说:“凡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人。”自小培养孩子直面人生苦难和磨砺的能力与心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智的爱,而不是溺爱。
美国有一位大企业家,家中非常富有,完全可以让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是他却让自己的掌上明珠在学习之余去打工赚取学杂费。人们惊诧之余,问其原因,他平静地说:“我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让她经受一点生活的磨炼。这样,等她长大了,她才能知道怎样把握自己,怎样在社会上立足。”
苦难是人生的导师,是人生的一剂良药。在人生的苦难中,要昂起不屈的头颅,在苦难中学习,并且与苦难斗争,与命运斗争,从挫折走向成功,从地狱走向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