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八王之乱起战事 石勒起兵称赵王
西晋是个短命的王朝,半个世纪后,爆发了永嘉之乱,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
这一时期,在滹沱河流域,有三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第一个是两晋时期河北地区的军阀王浚,第二个是后赵的创立者石勒,第三个是东晋的爱国将领无极人刘琨。
西晋末年,重用外戚,政治腐败,一个恶毒的皇后贾南风策划的宫廷残杀引起了八王之乱,司马氏的八个诸侯王轮番残杀,争夺皇权,八王之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西晋王朝在河北、山西的封疆大吏乘机割据,争夺势力范围。其中占据幽州的军阀王浚勾结北方少数民族鲜卑诸部,向南扩张,在赵州城与西晋诸侯王大战,打败西晋的诸侯,乘机南下,一路抢掠,攻入当时的河北重镇邺城,烧杀抢掠,使得邺城“死者甚众”。
王浚,字彭祖,是西晋一位王姓贵族的私生子。后来他继承了王家的家业,娶了王室公主,拜驸马都尉,先是镇守河南许昌,后来镇守北京一带的幽州。八王之乱过程中,他趁火打劫,引狼入室,勾结北方鲜卑人南下,成为两晋之际臭名昭著的人物。
他从邺城北还幽州途中,又对石家庄这一带进行抢掠,跟随王浚的鲜卑族兵丁大肆抢掠财物和妇女,于是王浚下令“谁敢携藏女人者斩首”,结果鲜卑将士们把所掠汉族妇女八千人驱入易水中活活淹死。
八王之乱后,北方少数民族乘机入主中原,纷纷建立政权,进入五胡十六国大分裂时期。匈奴单于刘氏家族南下攻破长安城,俘虏了西晋最后一个皇帝,西晋灭亡。司马氏逃到江南,重新建立晋朝,就是东晋。
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主要活动着匈奴、鲜卑、羯、羌等五个少数民族,史称“五胡乱华”。这五个少数民族作为统治主体,先后建立了十五个王朝,加上割据四川的成国,统称为十六国。
时局动荡,究竟谁能抢先建立政权?
家境贫寒,牛娃如何导演永嘉之乱?
封龙战败,石勒到底怎样巩固地盘?
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统治者,原籍山西榆社县,羯族人,小时候家境贫寒,但武艺高强,善于骑射。山西出现饥荒后,他被山西太原的并州刺史司马腾抓去服役,因为难以驯服,受尽折磨,司马腾就把他卖到山东一个富贵人家做家奴。主人见他相貌堂堂,十分健壮,一是爱惜奇才,二是看他非同一般家奴,难以驾驭,遂将其释放。石勒得到自由后以放牧为生,并和他的一位朋友组织起以山东、河北贫苦牧民为主的武装。
河北南部的邺城发生动乱,并州刺史司马腾乘机带领山西吏民万余人,东下冀州争夺粮食,并占据邺城。石勒对司马腾恨之入骨,他率领起义军攻克邺城,杀了司马腾,焚烧邺城的宫室衙署,历史上称之为永嘉之乱。
不久,在晋朝军队围攻之下,石勒兵败逃回山西,投奔了匈奴人建立的政权。匈奴皇帝为了利用石勒等山东豪杰东征冀州,委派石勒等十将,东下河北。
石勒率军从井陉关东出太行山,攻打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常山郡城,结果被王浚的军队打败。于是他收集部队,南下攻克赵县,转而南下,再次占领邺城。接着他又乘胜东进,攻克广平县西北巨鹿郡城、冀州等,收附降者二十余万。石勒趁着胜利的势头,利用招降的二十多万军队,再次北上进攻常山郡城。王浚急忙向鲜卑族借骑兵南下救援,结果在鹿泉市的封龙山进行了激烈的交战,王浚利用鲜卑族的骑兵从各个侧面向石勒的军队进攻,石勒军队被打败,不得不向南撤退。
石勒南下,攻占了邢台的襄国。他把沿途俘获的河北世族名流汇集起来,号称“君子营”,以赵郡的张宾为谋主,重用汉人中的人才,开始建立智囊团队。石勒攻占了邢台,他的谋士赵郡的张宾给他献策说:“如今我们以襄国为都城,王浚之流肯定非常嫉恨,恐怕他们会趁着我们城池还不够巩固、粮草储备不多,前来进攻。如今广平郡各县秋粮大丰收,我们应该派遣大将抢收各地庄稼,在襄国大量储藏粮草,准备迎战。”
石勒按照张宾的计谋,命令各位将领攻掠附近郡县的壁垒,征集粮食物资送到邢台。石勒坚壁清野的做法使王浚确实不敢再进攻襄国,石勒通过这种举措,稳定了根据地。他的统治区域北到易水,南至黄河,西至上党,东至兖州,成为当时河北地区势力最大的一股力量。
石勒在襄国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后,河北郡县纷纷降附,而晋王朝在北方地区就只剩下王浚和刘琨两股残余的军事力量了。那么刘琨又是何许人?
刘琨,东晋著名的爱国将领,字越石,史籍记载他是中山魏昌人,就是现在的无极县人,与刘备同祖同宗,都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刘琨少年时,不仅以雄豪著称,而且有“俊朗”之美誉,又武艺高强,胸有报国大志。他听说好友祖逖被东晋朝廷任用为将军,就给家人写信说“我要枕戈待旦”,就是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亮,立志要驱逐侵略者,保家卫国。《晋书》还记载,他和好朋友盖着一床被子共眠,“闻鸡起舞”,就是听见鸡叫就起来练功夫。因此,后世的成语“枕戈待旦”、“闻鸡起舞”,都与刘琨有关。
西晋末年,刘琨被委任为并州刺史,即镇守太原、管辖山西的封疆大吏。他率兵抗击匈奴的汉国,维持艰难的局面,但晋王朝腐败至极,英雄空怀壮志,却无力回天。命运注定刘琨这位才俊英雄要和志在统一河北的石勒进行持久的征战。
武艺超群,刘琨因何落得四处流浪?
三足鼎立,石勒施何妙计稳住一方?
胜券在握,王浚却又为何命丧他乡?
刘琨密谋要在十月会师,讨伐匈奴汉国的都城。不料消息传了出去,匈奴的汉帝先发制人,进攻刘琨的首府并州太原。刘琨寡不敌众,不得已急忙向太行山以东撤军,收拢屯据在常山郡及定州一带的兵力以应付汉军。结果,在匈奴骑兵的强势进攻之下,刘琨的两员大将战死,军队伤亡惨重。匈奴军攻占了刘琨的根据地晋阳,杀害了刘琨的父母和亲属。
第二年,刘琨试图杀回去攻占晋阳,结果还没有跨越太行山,就遭到匈奴军的攻击。与他事先约好的晋朝各路将领,根本没人前来救援,悲愤的刘琨只好率左右数十骑随从,退避石家庄市区东古城的常山城。不久,刘琨也不得不联络鲜卑族骑兵,与汉军对抗。在鲜卑援军的协助下,刘琨击败了匈奴的汉军,再次占据了太原,以图东山再起。
不久,王浚联合鲜卑段氏部落的数万人,南下进攻石勒的都城襄国。而石勒此时励精图治,抓住王浚与刘琨之间的矛盾,写信向刘琨请和,离间刘琨和王浚之间的关系,以孤立王浚。
刘琨收到石勒的离间信后,自感慰藉。
此时的刘琨,孤立于山西中部,周围都是匈奴刘家的天下。他孤军奋战,没有任何外援,如果东面的石勒与匈奴刘家联手,再来围攻,处境堪忧,所以看到石勒向他示好的信,他非常高兴。石勒进攻王浚,他愿意提供方便,还传令河北各州郡作壁上观。
石勒离间计获得成功,于是利用各方面的势力,集中打击王浚。恰恰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一个重要人物,投奔到石勒门下,为他除掉王浚助了一臂之力,这个人就是司马游统。王浚专权的时候,他手下的参佐谋士都得到重用,唯有司马游统却被外调,因而这个司马游统非常怨恨王浚,便主动投奔石勒,并献计除掉王浚。
石勒按照司马游统的计谋,向王浚送信请求归降,对王浚言辞卑屈,又献上珍宝,承诺以王浚为主公,归降到他的麾下。
王浚听说石勒请降,十分高兴,真的以为自己威震天下了,因此他不设防备。石勒率兵驻扎易水,王浚的谋士们都怀疑石勒是诈降,求王浚出兵攻击石勒,但王浚不听,仍让石勒直接前来。
石勒率兵约见王浚,见面之后,石勒不仅没有向他投降,反而当众数落王浚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恶行,指责他不忠于晋室的叛逆行径,又痛斥他残害百姓的罪孽,下令斩杀王浚手下精兵万人,命五百骑兵把王浚押送到邢台,砍头示众,然后将他的头颅送给匈奴汉国。就这样,石勒利用计谋成功地消灭了河北最刁顽的西晋残余势力王浚集团。
步步为营,虎将石勒将对谁展开围攻?
忠心报国,英雄刘琨为什么冤死狱中?
一代俊杰,石勒政权因何获世人好评?
这时,匈奴汉国出兵打败了刘琨,使刘琨在并州周边的城垣根据地沦丧殆尽。石勒乘机出兵围攻并州,刘琨不听劝阻,率领所有兵力,试图决战,结果中了石勒的埋伏,惨遭失败,并州城失守,刘琨只身向北逃跑,投奔了北面的少数民族鲜卑政权。
鲜卑人封刘琨为大都督,让他率鲜卑军南下讨伐石勒。这时的刘琨,已经是一个丧家的游子。他忠于东晋王朝,可是腐败的东晋政权,已经不可能给他任何支持,而鲜卑政权对于中原来说,当时属于五胡外虏,刘琨引外虏南下,又成了引狼入室的历史罪人。一代英雄刘琨,注定要成为悲剧人物。
而曾为奴隶的山西羯族的石勒,却具有统一天下的胸怀。他懂得如何把握战机,克敌制胜,加上他善于纳谏,听取赵郡才子张宾等汉族知识分子的建议,学会了运用三十六计中“借刀杀人”之计。他用重金贿赂鲜卑军队的大将,鲜卑人按照他的策略,抓了刘琨的儿子,胁迫刘琨儿子给刘琨写信,约刘琨作为内应,起兵诛杀鲜卑头领。反过来,鲜卑大将把刘琨父子企图叛逆的事情上奏头领,以此陷害刘琨。
刘琨就这样蒙受不白之冤,稀里糊涂地被投入鲜卑人的牢中,第二年被鲜卑人勒死,时年四十八岁,子侄四人一同被害。
至此,东晋王朝在河北失去了最后的势力,而石勒控制了河北。其统治区域包括河北地区的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保定以及京津地区的范阳、渔阳、燕国共二十四郡,二十九万户,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也就是这一年,匈奴汉国的皇帝死了,内部为了争夺皇位自相残杀,新皇帝即位,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胸怀大志的石勒,已经具备了足够实力,不愿再依附匈奴刘氏,决意自立门户。
他趁着匈奴王室内乱的机会,出兵征战平阳、洛阳,自称大单于,在邢台的襄国设置崇仁里,把各州郡以往的朝臣、世族名流三百多户安置在这里,设置“公族大夫”统领,用以招贤纳士。不久,他自称赵王,与前赵断绝关系。从此,他委任赵郡汉人张宾为第一任大执法,就是丞相,组成由汉族和羯族官吏为主体的官僚集团,辅佐自己,在河北建立了后赵政权。
石勒施行的许多措施效法西汉,降低税赋,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他实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使河北经济恢复,人口增长,以至于后来主持修撰《晋书》的唐代名人魏征和其他唐初名臣们也不得不承认石勒是“一时之杰”,对石勒建立后赵的历史给予很高的评价。
这正是:
八王之乱西晋亡,五胡乱华频称王。
王浚刘琨争燕赵,石勒起兵居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