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伟大须经磨炼,心理上耐得住寂寞 (3)
永远做谦逊的人,实际上就是让自己做一个被人们认同和喜爱的人。要做一个谦逊的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戒骄矜。
具有骄矜之心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由于骄傲,则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骄矜对人对事的危害性都是很大的,这一点年轻人要认识清楚。要常常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学习。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第3任总统,1785年他曾担任美国驻法大使。一天,他去法国外长的公寓拜访。“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法国外长问。“是接替他,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富兰克林先生。”杰斐逊谦逊地回答说。杰斐逊的谦逊给法国外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独有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为丘吉尔立下卓越功勋,在他退位时,英国国会打算通过提案,塑造一尊他的铜像放在公园里供游人瞻仰。一般人享此殊荣,高兴还来不及,丘吉尔却谦逊地拒绝了。
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夸是明智者所避免的,却是愚蠢者所追求的。”真正的明智者之所以不会自吹自擂,是因为他觉得宇宙广大、学海无涯、技艺无穷,终其一生也不能洞悉其中的全部奥秘。而一切平庸之辈,满足于一知半解,满足于点滴成绩,他们用富丽堂皇的话装饰自己,以讨得廉价的喝彩。
要知道,人们所尊敬的是那些谦逊的人,而绝不会是那些爱慕虚荣和自夸的人。如果一个人喜欢自夸自大,看不起他人的工作,就会湮没自己的功劳。
一家知名企业的总裁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往往一个企业的失败,是因为曾经的成功,而过去成功的理由也是今天失败的原因。”
有句话说得好:“生活就是不断地重新再来。”在此之前,你可能有过很高的地位,可能拥有很多的财富,具有渊博的知识,但是你一定要有一个谦逊的心态。这样你才能快速成长,才能找到更多成功的方法。比如你要喝一杯咖啡,就必须先把杯子里的茶倒掉。否则把咖啡加进去之后,就茶也不是咖啡也不是,成了四不像。
我们都知道,越饱满的麦穗,头垂得越低。谦逊的心态就是一切从头再来,就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最低点,来吸纳百川。
有句话说“谦虚是人类最大的成就”。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为人处世,最可怕的莫过于心理失衡,而可能造成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莫过于比较。谦逊,让我们每次在面临困境时,都能够放低姿态,从多个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而我们会在一次次的归零后,收获一个个不归零的果实。
如何才能使你更优秀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谦逊,把自己当成初学者。只有将心态“归零”,才能不断进步。日本著名的销售大师田中道信在他的一本著作中提到了他年轻时的一段经历。
田中道信曾在理光公司做得非常棒,还和公司的第一任老板相处得很好,有一段时间简直就是公司里的明星。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很了不起,慢慢地,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确实很棒。
后来理光公司的第二任老板上任。在工作中,田中道信和这个新领导的意见有一些不合,而且当时田中道信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总是用前任领导的作风来挑剔现任领导。
结果可想而知,领导抓住了他的一个错误,就立刻让他“休假”了。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简直就是“从山顶跌落到万丈深渊……”他一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觉得自己的失败就是因为领导给自己穿小鞋,每天都对领导怨恨不已。
但是有一天,他突然醒悟了--虽然自己以前为公司赢得了上百亿日元的利润,也曾成功地策划了很多项目。但是,这都是在“理光”这块大牌子下才得以进行的,而且,如果没有数百名职工的共同努力,是不可能取得这些成就的。
而他自己,不过是理光公司这个庞大机构里的一员,即便有了很高的职位,也不过是一个领薪水的员工,也永远只能以理光公司员工的身份展示自己的能力。
当真正体会到自己的错误后,他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再来。在坐了4年冷板凳之后,田中道信终于又获得了一个机会--担任理光公司系统内的三爱集团的常务董事。
经过不断的努力,田中道信使这个本来严重亏损的企业扭亏为盈。而他再也没有犯以前的错误,而是时刻将自己“归零”。在不断的进取中,他最终成了三爱公司的老总。
不可否认,一个人的成功是因为他过去的成绩,同时,他的失败也是因为过去的成绩。在新的考验中,不能放下自我,不能把过去的业绩主动“归零”的人,就不可能取得更多的成就。
没有人能够永远保留昨天的荣誉,时代在发展,你不进步就会被淘汰。没有人会因为你昨天的成绩而体谅你,因为时代不允许。
正所谓“好汉不提当年勇”, 如果我们一直自以为是,而不懂得谦逊,不懂得将自己“归零”,那么迟早会被淘汰出局。
20几岁的年轻人,当把谦逊作为一种习惯时,将谦逊与自身相融合,就会逐渐成为一种自身独特的气质和魅力,定会受用终生。
好学之心,知识让你如虎添翼
20几岁的年轻人,如果你还在学校,那么就请不要再旷课玩游戏或者逛街了,因为在学校的时光是你学习知识的最好时间。如果你已经走出校门,请不要忘了时时充电,保持一颗好学之心,从而让你的事业不断攀升。如果你相信“知识无用论”,那不妨先来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阻挠钱学森回国。他在给美国移民局的电报中声称:“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极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5个师。”
在这里,金波尔并非小题大做,而是精明到家了。他深知知识--这人类智慧结晶的超人力量。
前人的诗中有“惊天动地沧溟水”一句,倘若用以形容知识的力量,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装备精良的5个美军师,举袂成云,不是妄喻。有人以为金波尔是小题大做,钱学森一介儒生,如何能同装备精良的5个师相比?其实他们忽视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钱学森的头脑--充满过人智慧的头脑。一旦这些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时,它的威力就并不亚于5个师了,岂仅“举袂成云”、“震惊世界”可拟呢?
纵观历史,从远古到今天,人类的生活经过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每一次变化,无不有知识的巨大力量的推动。
有人说,未来社会的竞争将逐渐从知识竞争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无论对于个人还是集体,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没有好学之心,个人就不能进步;没有好学的氛围,集体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如果你每天花一个小时来学习你不知道的知识,那么在五年之后,你就会惊讶于它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获取知识必须通过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拥有足够的知识,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在资讯社会里,知识的飞速发展和更新使学习成为一项伴随我们终生的行为,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
有一家法国小公司被一家德国跨国集团兼并后,公司新总裁宣布:“公司不会随意裁员,但如果员工的德语太差,以致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他很有可能被裁掉。公司将通过一次考试来检验他们的德语水平。”
当其他的员工都涌向图书馆开始补习德语时,只有一位叫皮埃尔的员工和往常一样,没有表现出紧张的神情。其他人认为他可能已经放弃这个职位了。但是当考试成绩公布后,皮埃尔的成绩却是最好的。领导根据成绩外加其他几项考核,决定任命皮埃尔担任集团公司的大区总经理。
原来,皮埃尔自从大学毕业来到这家公司后就发现,同别人相比,自己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在经验上都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从那时起,他就开始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来实现自我提高。公司的工作虽然很忙,但是皮埃尔每天都坚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是在销售部工作,他看到公司有很多德国客户,但自己不懂德语,每次与客户的往来邮件与合同文本都要靠公司的翻译帮忙,当翻译不在或兼顾不上的时候,自己的工作就会受到影响。虽然公司没有明文规定要学德语,但皮埃尔还是自觉地学起了德语。
他通过积极的学习,增强了自己的技能,也为自己赢得了新的机遇。
20几岁的年轻人,我们可以把原本用来玩游戏的时间,用来迷茫、空想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学习各个领域的各种知识。只有保持好学之心,你才能永远走在芸芸众生的前列,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而不是被时代抛弃。
耐心耕耘,成功不能一蹴而就
20几岁的年轻人都明白一个道理: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我国也有句俗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曲同工,说的都是一个道理:成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地耕耘和不断地积累。
海洋动物园里有一条重达8600公斤的大鲸鱼,能够跃出水面6.6米,还能向游客们表演各种杂技。面对这条创造奇迹的鲸鱼,游客们纷纷向训练师请教训练秘诀。训练师说,最初开始训练时,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下,使鲸鱼不得不从绳子上方通过,每通过一次,鲸鱼就能得到奖励。渐渐地,训练师会把绳子提高,只不过每次提起的幅度都很小,大约只有两厘米,这样鲸鱼不需花费太大的力气就能跃过去,获得奖励,而时常受到奖励的鲸鱼便很乐意接受下一次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鲸鱼跃过的高度逐渐上升,最终竟然达到了6.6米。
训练师训练鲸鱼成功的诀窍就是每次让它进步一点点。这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积累起来,天长日久,就是不得了的进步。每次进步一点点,贵在每次,也难在每次。据说古代蒙古人训练大力士用的也是这个办法,他们让小孩子每天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上山吃草,小牛犊不过十多斤重,孩子们可以轻松胜任。这样,随着牛犊的一天天长大,孩子们的力气也越来越大。最后,当牛犊长成几百斤的大牛时,孩子们也练就了力能举鼎的神力。
许多人一事无成,往往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缺乏耐心,看不上每次进步的一点点,急于求成,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结果放弃了每次的一点点进步,也就放弃了希望,放弃了成功。
古印度一个著名棋手和皇帝下棋,皇帝问他要什么赏赐,他说,只要在棋盘上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然后第二个格子里放两粒米,第三个格子放四粒米,依此类推,放满64个格子就行了。皇帝很高兴,不假思索就一口答应。可后来兑现赏赐时,皇帝傻眼了,因为把全印度一年收获的全部粮食加起来也不够用。谁能想到,棋盘上这一格到下一格的微不足道的积累,到后来竟然成了天文数字。
天道酬勤,水滴石穿。无数事实证明,成功需要积累,需要积累经验,需要积累能力,需要积累成绩,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恒心和坚持,任何微小的量变,只要能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最终必将导致质的飞跃。古人说得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人若能每次进步一点点,持之以恒,天天向上,就一定能积小胜为大胜,变平庸为神奇,掌握成功钥匙,实现人生价值,创造辉煌业绩。古今中外无数的成功人士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19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里,在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日本,有两个年轻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努力着。
日本人每月雷打不动地坚持把工资和奖金的三分之一存入银行,尽管许多时候这样做会让自己手头拮据,但他仍咬牙照存不误。有时宁愿借钱维持生计,也从来不去动银行的存款。
相比之下,那个美国人的情况就更糟糕了。他整天躲在狭小的地下室里,将数百万根的K线一根根地画到纸上,贴到墙上,接下来便对着这些K线静静地思索,有时他甚至能对着一张K线图发几个小时的呆。后来他干脆把自美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的记录搜集到一起,在那些杂乱无章的数据中寻找着规律性的东西。由于没有客户挣不到薪金,许多时候这个美国人不得不靠朋友的接济勉强度日。
这样的情况分别在两个年轻人的生活里延续了6年。
6年的时光里,日本人靠自己的勤俭积蓄了5万美元的存款;美国人集中研究了美国证券市场的走势与古老数学、几何学和星象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