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越简单越快乐 (1)
紫菊花的魔力
青春和活力是属于孩子们的,他们享受着整个世界的友善和偏爱。
——蒙田
当时谢劳克在新泽西州庞姆特湖的圣玛丽教堂教书。10月份,在一次宗教课上,她向班上8岁的学生宣布了她的计划:“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在学校附近做些额外的工作,挣些钱。然后用这些钱买些感恩节晚餐用的食品,送给那些可能连顿像样的晚餐都吃不上的人。”
谢劳克想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书上所讲的:给予比接受更能使人愉快。并想让他们明白,信仰可不光是知道和讲说一些悦耳动听的美妙言词,更重要的是人们应该做些什么,将它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她希望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具有能使生活发生变化的力量。
在感恩节那个星期,男孩子和女孩子们早早就来到班上,手里得意地攥着自己挣来的辛苦钱。他们为此去耙过树叶,这从他们手上起的水泡可以看出来;他们摆过餐桌,洗过碗碟,帮助看护过小弟小妹们。现在呢,他们可真等不及了,只想赶快去买东西。
当他们在超级市场的过道里穿梭般地跑来跑去时,谢劳克负责照管他们。最后,当他们推着满载着火鸡和花色配菜的小车向结账处走去时,一个孩子忽然又发现了“新大陆”,这又使他们飞奔起来。
“看!花!”克瑞斯汀大喊起来,紧跟着是孩子们旋风般地飞跑,冲向节日植物陈列处。
谢劳克极力劝说他们要实际一些,用余下的钱再多买些主食,这样可以多吃几顿。看自己白费了一番口舌没有起到效果,最后只好说:“花又不能吃。”
“可是,谢劳克小姐,”回答她的是一片尖细的吵吵声,“我们就想买花!”
看着眼前那么多排列整齐的鲜花,谢劳克终于让步了。很多花瓶里插着五颜六色的大朵儿鲜花,有赭色的、金黄的,还有像葡萄酒那样的红色的。而镶嵌在众多陈列品正中的,是一盆与其他花色颇不协调的紫色的菊花。“她一定会喜欢这盆花的。”当孩子们把这盆紫色的植物费力地搬到小车上时,他们一致这样认为。
镇上办事处已经给了他们一个人名和地址,这是一位已经孤独地生活了许多年的、穷苦的老奶奶。不一会儿,他们就颠簸在一条坎坷不平的土路上,去寻找老奶奶的住处了。这时车厢里可没有那种超俗的气氛。“你挤着我了。”一个声音大喊。“我可害怕见陌生人!”另一个说。置身在这些你推我挤、不停蠕动、格格发笑的孩子们,还有那盆不起眼的紫色菊花中,谢劳克不禁怀疑,她的那些“给予”和“接受”的说教是否真能起到作用,为孩子们所接受。
最后,他们终于在一座掩在树林中的小房子前停了下来。一个身材瘦小、满脸倦容的老妇人来到门口,迎接他们。
谢劳克的那群孩子们匆匆地去搬运食物,当一个个盒子被搬进去时,老奶奶“噢” “啊”的惊叹声,使她的小客人兴奋极了。当埃米把那盆紫菊花放在柜子上时,老奶奶大吃一惊。谢劳克想,她一定在想,这要是一盒麦片或是一袋面粉该有多好啊!
“你喜欢在这儿看到这么一盆花吗?”迈克尔问,“我的意思是说,在这个树林子里?”
老奶奶高兴起来,给孩子们讲了许多生活在她周围的动物的故事,还告诉孩子们,小鸟怎样成群飞来,吃她放在地上的面包屑。“可能因为这样,上帝才派你们给我送来吃的。”她说,“因为我用自己的食物喂小鸟。”
他们回到了车上,在系安全带的时候,他们可以透过厨房的窗户直接看到屋子里。老妇人在屋子里向他们挥手告别,然后她转过身去,穿过房间,绕过那一盒盒的食物,绕过他们送给她的火鸡,绕过那些花色配菜,径直走到那盆菊花前,把脸埋在了花瓣里。当她抬起头时,嘴边挂着一丝微笑。此时,她脸上的倦容一下子不见了,在我们眼里,她好像变了一个人。
头一次,孩子们变得那么安静。就在那一瞬间,他们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力量,这力量可以使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而谢劳克自己,也从中明白了些什么。这奇迹的产生,并非来自成人实用的经验之谈,而恰恰来自孩子们天真丰富的情感。孩子们想到了,在这阴郁沉闷的11月,人们有时需要一盆温馨的紫色的鲜花。
一起行动吧
人生一世,总有些片断当时看着无关紧要,而事实上却牵动了大局。
——萨克雷
在旧金山一个干爽的冬日,有个女人开着红色的本田,后座堆满了圣诞礼物,开向湾区大桥的收费亭。“我付我自己和后面那六部车的钱。”她笑着说,拿出了七张交换票。
后面六个驾驶者一一来到收费亭,拿钱缴费,都被告知:“前面有个女士已经帮你付费了。祝你愉快!”
这是因为,这个开本田车的女人读了在朋友冰箱上一张资料卡上的话:“练习不经意的仁慈与不自觉的美德。”这个句子跳进她的脑海里,于是她就把它抄下来照着做。
它正是满布这个国家的地铁标语。
茱蒂·福尔曼在离她家100英里的仓库墙上看到同样的句子。留在她心里好几天之后,她决定开车回去把它抄下来。“我认为它太美了。”她解释她为什么要把这句话写在每一封信后面的原因——“它像来自上天的信息”。
她的丈夫弗兰克,也非常喜欢这个句子,他把它写在教室的布告栏上,给他七年级的学生们看。其中一个学生是当地一位专栏作家的女儿,后来专栏作家就让这句话见报了。她承认她很喜欢这句话,虽然不知道它的出处和它的含义。
两天后,她听到了安·赫伯特的消息。赫伯特是个高大、金发的40岁女人,住在马林——美国十大富庶之乡之一,就是她传出了这个信息。那是一家意大利腊肠餐馆,赫伯特把一张活页纸上写的这个句子记了下来,并在心里思考了几天。
“太棒了!”她旁边的人都这样说,并小心地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记事本上。
赫伯特说:“它的意思是,你想得太多都是画蛇添足,不经意做它就是了。”她自己有几个空想:一是粉刷教室以突破学校槁木死灰的外观,二是供应热食到镇里穷人的餐桌上,三是把钱偷偷塞进一个骄傲的老太婆的钱包里。赫伯特说:“仁慈比暴力更深入人心。”
现在这个句子散播开来,在汽车缓冲器的贴纸上、在墙上、在信纸和名片的末端。它散播时,同时也带动善良的游击战。
在波特兰、奥勒冈,人们会把硬币及时投入到陌生人的停车定时器中。在佩特森、新泽西,一打人会带着水桶、拖把和郁金香的球茎到颓败的公寓,从上到下把它打扫得焕然一新,身体虚弱的老主人只能茫然地看着他们微笑。在芝加哥,一个青少年因受到鼓舞铲清了门前道路上的雪。没人看见,“感觉真差。”他想,于是他又铲清了邻居门前的路。
这是一种正面的无政府状态、正面的失控与甜蜜的骚动。波士顿的一名妇人在支票背后签上“圣诞快乐!”圣路易斯的一个男人,他的车子被一个年轻女子从后头撞上了,他只对她摇摇手就让她走了,说:“只是小摩擦,别担心。”
不自觉的美妙行为也散播开来:有一个男人沿路种植水仙花,经过的车辆扬起的风将他的衬衫吹出了波浪。在西雅图,有个男人自组了一个卫生服务队,在高大建筑物中以超市推车收集垃圾。在亚特兰大,有个人拼命擦掉公园座椅上面的涂鸦。
他们说,如果你不让自己高兴点你就笑不出来——同样地,如果你没感觉到你的困惑也因这世界变得稍微好一点而被化解,你也做不出不经意的善行。
如果你没感觉到一种震惊、一种愉快的冲击,你也不会成为一个领受者。如果你是一个在交通高峰时段发现有人付了你的过桥费的人,谁知道这会不会鼓舞你以后为别人做点好事,在岔路上摇手让别人先行,对一个疲倦的店员微笑,或做些更大、更伟大的善行?就像所有革命一样,零星的善行刚开始时很缓慢,往往起自一个单纯的行动。你也一起来吧!
巧遇的启示
人的价值惟有与他人相照,才能衡量出来。
——尼采
伦博朗以前常为很多事情而忧虑。可是,1934年春的某一天,伦博朗正走在韦伯镇的街上,有一幕景象使他以后永远不再感到忧虑。事情发生的前后只有10秒钟,可是在那10秒钟里,他学到的关于如何生活的事情,比他过去10年里所学到的还要多。
伦博朗在韦伯城开过两年的杂货店,他不单是赔光了所有的积蓄,而且还借了债,花了7年的时间才还清。他的杂货店刚在前一礼拜六关门,当时他正准备到工矿银行去借点钱,以便到堪萨斯城去找一份差事。当时伦博朗像一个一败涂地的人那样在路上走着,完全丧失了斗志和信心。突然之间,他看见迎面走来了一个没有腿的人,坐在一个小小的木头平台上,下面装着从旱冰鞋上卸下来的轮子,他两手各抓着一片木头,撑着让自己滑过街来。伦博朗看到他的时候,他刚好已经过了街,正准备把自己抬高几英寸上到人行道上来,就在他把那小小的木头车子翘起来的时候,两人的眼光遇个正着,他对伦博朗咧嘴笑了一笑。“你早啊,先生,早上天气真好,是不是?”他很开心地说,当伦博朗站在那里看着他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富有:自己有两条腿,能走路。伦博朗顿时对自己的自怜感到羞耻。
伦博朗对自己说,如果他缺了两腿还能够这么快活,这么高兴,这么充满自信,自己这有两条腿的人当然也可以。顿时觉得自己的胸膛已经挺了起来。本来伦博朗只是想去向工矿银行借100美金的,可是现在勇气鼓励他去向他们借了200美金;本来想告诉朋友自己打算到堪萨斯城去试试看能否找份差事的,可是现在他能够自信地告诉他们说,自己要到堪萨斯城去找一份差事。此后,伦博朗借到了那笔钱,也找到了一份工作。
黄金与鲜花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悲欢贫富亦复如此。
——斯宾塞
自从传言有人在萨文河畔散步时无意发现金子后,这里便常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他们都想成为富翁,于是寻遍了整个河床,还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借助它找到更多的金子。的确,有一些人找到了,但另外一些人因为一无所得而只好扫兴归去。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驻扎在这里,继续寻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工作。他为了找金子,已把所有的钱都押在这块土地上。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直到土地全变得坑坑洼洼,他失望了——他翻遍了整块土地,但连一丁点金子都没看见。
六个月以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快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样:坑坑洼洼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忽有所悟地说,“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并且拿到镇上去卖给那些富人。他们一定会买些花装扮他们华丽的客堂。如果真这样的话,那么我一定会赚许多钱,有朝一日我也会成为富人……”
彼得仿佛看到了将来,美美地撇了一下嘴说:“对,不走了,我就种花!”
于是,他留了下来。彼得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各色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