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澳大利亚文化研究:问题、向度、审思
更新时间:2025-04-28 19:41:31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相较于英国文化研究和美国文化研究,同为文化研究“三A”轴心的澳大利亚文化研究更重视民族问题。澳大利亚文化研究学者一方面重视文化研究的民族性与反英美霸权的实践,另一方面又在具体研究维度中展示澳大利亚民族性的建构性。本著首先讨论澳大利亚文化研究民族关涉的由来,进而探讨其在后殖民批评、电影研究、身份政治研究等具体维度的展开,最后借助约翰·佛柔的研究展示澳大利亚文化研究的多样探索及其对文化研究内在困境的反思。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南宋浙江词人群体研究
本书以南宋浙江词人群体活动的地域平台为切入点,将原本作为创作背景的“空间”“地方”等因素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南宋浙江词人群体活动的地域文化场、词人群体的交际网络、群体酬唱的地域面向等内容的探究,力图还原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四明、台州等地词人群体活动与创作的真实状态,揭示浙江地域文化在南宋词人群体酬唱中发挥的作用,以把握浙江地域文化对南宋词坛、明清词坛的走向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为词的发展演变提供多样文化21万字 - 会员
《意义的逻辑》与卡罗尔的胡话文学
本书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卡罗尔的胡话文学与德勒兹《意义的逻辑》”研究成果之一,它试图较为全面深入地探究德勒兹的哲学著作《意义的逻辑》与儿童文学作家卡罗尔的“胡话”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前者独到的理论视角和后者作品中深刻的哲学内涵。本书阐释了德勒兹如何以斯多葛派哲学家的思想和概念为理论基础,借用卡罗尔的诸多悖论和“无意义”来建构他的意义理论,也探索了德勒兹如何运用后来被他摒弃和批判的精神分析文化20.6万字 - 会员
新时期以来东北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文化考察
现代东北文学因“东北作家群”“沦陷区文学”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十七年”文学时期的“工业文学”“土改文学”是当代东北文学的重要成就,新时期以来诸多东北作家的创作使东北文学延续承袭。本书采用文化研究的多重理论方法进行文学研究,从时间、空间、性别三重文化场域全面检视新时期以来东北女作家的小说创作,系统梳理所呈现的文化指征,确证新时期以来东北女性文学作家个体创作基础上的群体性风格,构建东北女性文学研究的文化21.1万字 - 会员
从萧门到韩门:中唐通儒文化研究
本书聚焦从萧颖士到韩愈这一因师门关系而形成的文学流派,在厘清流派主要成员及其传承谱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他们作为通儒型人才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包括礼官身份、史官身份、传奇作家、地方循吏等,最终阐明萧—韩流派成员作为中唐通儒群体的代表,如何在唐宋文学、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开启士人从文儒到通儒的身份转型,继而影响到宋代官僚士大夫政治体系的定型。文化24.2万字 - 会员
儒家文化与近代会党
会党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社会史研究中既具历史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一个重大问题,本书对从晚清至民国时期会党与儒家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考察,依次论述了儒家家庭道德规范对近代会党组织规范的影响、儒家重义轻利的道德规范对会党处理义利关系的影响、儒家忠君观对近代会党忠君观的影响、儒家政治道德规范对近代会党政权的影响,还以近代洪门为例,论述了儒家民本思想和“仁爱”规范对近代会党组织性质的影响。文化22.3万字 - 会员
美国20世纪小说中的旅行叙事与文化隐喻研究
美国是一个号称“坐在车轮上的国家”,其民族的旅行情结在美国文学尤其是20世纪美国小说叙事中得到本体的反映。本书从文学发生学和文化阐释学的角度,揭示了美国20世纪作家的旅行生平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表征,以文本分析的形式探讨了美国20世纪各个阶层、流派、区域和性别的小说家对旅行的表征以及这种旅行叙事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文化34.8万字 - 会员
性别视角中的女性形象与文化语境
性别诗学是指以性别视角考察文学作品、文学活动和文化传统,挖掘男女两性特殊的精神底蕴和文学的审美表达方式,具有动态生成能力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性别意识即女性的主体意识,是对女性的角色、地位等问题的认识,是女性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本书结合性别视角与文化视角,以女性形象为中心,从叙事与性别、文本与语境的深层互动关系上来探求中国性别诗学的原创性问题。文化21.7万字 - 会员
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的审视:以陈忠实及其《白鹿原》为例
陈忠实是当代中国文学大家,《白鹿原》是我国当代长篇小说的一座高峰。在对白鹿原上的两个家族百年变迁史的描述过程中,陈忠实以小说的形式从文化传统和家国情怀的视角饱含深情地剖析了民族秘史。本书从历史地理、社会思潮、经济社会背景、关学支撑、文学传统等角度介人,重点分析了典型人物及其经典化历程,尽可能地再现了作家及其作品的文化传统和家国、家闶情怀。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方法为主线,以关学文化传统为副线,文化34.5万字 - 会员
丝绸之路研究:段晴教授纪念专号
丝绸之路是一条交通贸易之路,与中国关系密切,也与欧亚大陆上的其他国家相关,丝路贸易的兴盛是各国共同经营的结果。欧亚大陆上的丝绸之路,地理和政治环境并不甚佳,但从来也没有完全断绝。《丝绸之路研究》是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研究主题的首部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国学院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合办。本刊以沟通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丝绸之路为支点,秉承“一带一路”倡议,文化2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