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如何思考:对外政策中的理性
更新时间:2024-11-29 14:49:36
最新章节:索引开会员,本书8折购 >
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一意孤行动武并深陷泥潭似乎就是非理性的典型表征。但是,于国际政治的研究和实践而言,得出结论认为国家是非理性的,实属毫无意义,因为只有假定国家是理性的,学者和决策者才有可能理解和预测国家的行为,否则,整个国际政治研究的大厦都将倾覆,政治领导人也将无从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外政策。由此,本书系统论述了国家的思考方式与过程,重新定义了对外政策中的理性,指出:国际政治中的理性决策依托于阐释世界如何运作的可信理论,并且经由审议性决策过程产生。基于这个标准,本书分析了1900年以来,在一战、二战、冷战等重大国际政治事件背景下,德国、英国、法国、日本、苏联、美国的15个对外政策决策案例,并得出的结论:大多数国家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理性的,即使它们的决策并不总是成功的,有时候甚至是违背道德的,而这就是国际政治的现实。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任月园
上架时间:2024-10-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Volume 4 Number 2 Winter 2018) =国际安全研究(2018年第2辑·英文版)
本书是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国际安全研究》的英文半年集刊,主题是国际安全理论研究,内容涉及不干涉内政学说、世界体系的发展、历史视角中的三次世界大战、质性和平的条件比较(当代东亚与战后西欧)、当代国际安全的文化价值基础、互联网对国际政治影响机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指标体系及其评估、联合阵线与美国军事干涉等问题的研究。政治8.9万字 - 会员
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安全合作研究
本书从现实主义的视角对冷战后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间的安全合作展开研究。在对俄与三国安全战略与安全关系演变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回答了为何均曾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且同处于外高加索这一狭小地理空间内的三国,却形成了敌对、平衡与同盟三种迥然不同的对俄安全关系这一关键问题,并对俄与外高三国安全关系的前景及其对国际、地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判。政治15.1万字 - 会员
加拿大官方发展援助政策研究(1950~1993)
本书主要研究从“科伦坡计划”开始到冷战结束之初(1950~1993年)的这一时期,加拿大官方发展援助的理念与模式、促因与目标及其影响与本质等,旨在揭示在冷战产生、加剧直至终结的大背景下,加拿大官方发展援助的理念、体制、内容、目标以及利益纠葛经历了哪些起伏变化及其深层原因,即在服从于西方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受援国发展利益与加拿大国家利益的共存与双赢是加拿大官方发展援助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政治13.9万字 - 会员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年第2辑/总第6辑)
2017年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性事件是中共十九大的召开,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是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五国首脑厦门会议。中国周边外交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带一路”进入了初见成效的深入拓展的新阶段。本学刊收入15篇学术论文及3篇会议综述,将展现我们对于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的总结性研究以及对于中国周边局势的观察、评估与展望,敬请读者关注和指正。政治22.1万字 - 会员
非洲农业的转型发展与南南合作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非洲农业的最新发展与内生动力”,从大陆内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外来援助、投资与商贸合作分析以及不同层面的创新实践进行研究;第二部分为“新兴市场国家对非农业南南合作”,主要讲述了巴西在安哥拉、莫桑比克和马拉维进行农业合作的不同情况;第三部分为“中国对非洲农业合作的新型实践”,中国对非农业合作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末完全不求经济回报的单纯援助,援建大型农场,到目前的援助、贸易政治23.9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印关系研究:理论创新与战略选择
中印关系是中国外交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中国实现周边战略、维护西南战略方向领土完整与国家安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印关系发展跌宕起伏,既受到快速变化的国际与地区形势的影响,也受到双边关系结构性问题的制约,如何认识中印关系的性质、结构和内容,始终是中国南亚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作者从事南亚地区外交工作及涉印研究近20年,本书即作者对近年来中印关系发展演变及中国对印政策的政治13.7万字 - 会员
规范与安全视角下的欧盟反核扩散政策
本书从安全与规范的视角,解释欧盟如何从一个国际核不扩散制度的被动参与者转变为核不扩散制度和规范的积极维护者,如何将国际核不扩散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安全规范。本书提出,欧盟反核扩散政策的形成一方面是欧盟在与国际核不扩散制度互动的过程中内化反扩散国际规范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冷战结束后,核扩散带来的危险在欧盟安全议程中地位上升、欧盟安全认知发生转移的结果。本书还以欧盟参与朝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为案例,分析政治21.3万字 - 会员
美英核合作关系资料选编(1940~1945)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不但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进程,而且首次在实战中向世人展示了这种武器前所未有的惊人破坏力。事实上,战时美国“曼哈顿工程”所研制出的原子弹,是美英两国政府与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翻译、选编相关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本书旨在将英美两国先后步入核研究领域和最终联合研发原子弹的历程,以及两国战时核领域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特征,呈现在读者面政治22万字 - 会员
中国西部周边地区“丝路天然伙伴关系”研究报告
本书从丝路地缘环境切入,对丝路绿洲地带、丝路草原地带、丝路海陆交会地带等三个不同区域展开深入研究,旨在梳理丝路不同地带的商路或古道、驿站或古都等的地缘环境变迁的内涵、方式,分析丝路不同地带间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的规律、特征,以及廓清中国西部周边地区间在辟路交往、靠路发展、借路繁荣的文明成长中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经验与教训等,为建设中国西部周边地区“丝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历史依据与现实基础。政治14.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人工智能与全球治理
本书从国际关系、全球治理、军控三大方面,深入论述了人工智能在国际体系、风险评估、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反恐、伦理等领域已经产生或即将产生的影响,并从规范制定、治理体制构建、发展原则等方面,提出国际关系领域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路与路径,对于国际关系学科等在智能化时代的发展有启发性和前瞻性。国际关系21.4万字 - 会员
中东研究(2018年第2期/总第8期)
《中东研究》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唯一一本专门以中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集刊,涉及中东政治、中东经济、中东文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等内容。集刊围绕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中东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及其影响展开分析研究。本辑共计12篇文章,分为特稿、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宗教与社会问题、埃及史研究4个栏目,对学界前沿问题进行了讨论。国际关系16.4万字 - 会员
加拿大官方发展援助政策研究(1950~1993)
本书主要研究从“科伦坡计划”开始到冷战结束之初(1950~1993年)的这一时期,加拿大官方发展援助的理念与模式、促因与目标及其影响与本质等,旨在揭示在冷战产生、加剧直至终结的大背景下,加拿大官方发展援助的理念、体制、内容、目标以及利益纠葛经历了哪些起伏变化及其深层原因,即在服从于西方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受援国发展利益与加拿大国家利益的共存与双赢是加拿大官方发展援助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国际关系13.9万字 - 会员
摆脱战败:日本外交战略转型的国内政治根源
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代表的高层决策者欲将日本从二战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建立经济、政治、军事与文化上强大的日本,开展了极富雄心的战略性外交。本书从历史事实出发,基于文献追踪与赴日调研,把日本外交置于国际秩序变革大背景下,主要立足于单元层面考察日本外交转型新动向,对日本外交战略与决策体制的“双转型”结构进行系统剖析,并就日本外交理念变革、体制重构、智力支撑、精英引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国际关系16.3万字 - 会员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本书旨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中国对外关系,总结40年来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外交理论与实践。书中理论篇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外关系和外交理论进行了挖掘,涉及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理论问题探讨。实践篇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外交实践进行深度分析与展望,涉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及参与东亚地区合作机制的成就与思考,中美、中俄、中日、中印等大国关系的互动,中国与欧洲、拉美、非洲等地区和相关国家关系的经验和总结国际关系41.3万字 - 会员
德国国际危机管理与实践研究
当前欧洲正处在异常艰难的时期——欧债危机余波未平,国际政治-安全危机接连爆发,逆全球化、民粹主义浪潮趁势崛起,英国脱欧,跨大西洋联盟裂痕进一步扩大——德国作为欧盟的“领头羊”和最大经济体,在欧盟层面发挥主导作用,近年来在国际危机管理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本书力图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剖析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理念,研究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总体框架,以期为我国和国际社会的国际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国际关系2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