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什么是洞见:哲学与认知科学明德讲坛对话实录(第一辑)
朱锐主编更新时间:2023-11-27 18:04:05
最新章节:附录三:艺术为什么看起来像艺术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为《跨界对话》系列第一部,精选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主题,汇聚国内外一流学者,以对话争鸣的方式,生动呈现认知科学这一交叉领域的前沿动态和人文关切的焦点所在,旨在探微人类认知和心智的本质,以及进行认知科学前沿的人文反思。全书以六场圆桌对话为主体,主题分别为:1.哥德尔定理与认知科学的局限;2.理解;3.什么是洞见;4.无知与偏见;5.主体性建构;6.记忆。此外还附有三个主题报告,分别为:1.贝里特·布罗加德谈心灵认知;2.朱锐谈艺术视觉;3.朱锐谈颜色视觉。本书通过科学与哲学和艺术的跨界交流,对脑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的新进展给予深入浅出的解读,对理论困境与走向作出路径指南式梳理,对认知科学研究范式的创新和理论漏洞给予深刻而不失幽默的点评,并鼓励跨领域专家直言不讳地表达各自的真知卓见。
上架时间:2022-10-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朱锐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自我隧道:心灵科学与自我神话
本书作者利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哲学的理论,结合大量的前沿科学研究成果,为读者展示了一场正在发生的“意识革命”,即“自我的祛魅”;并用散文化的语言讲解科学和哲学,带领读者进入神秘的人类意识领域。哲学20.6万字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
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只剩工作和绩效,“无所事事”也就成了我们想尽快清除的赤字。人的存在被行动榨干,变成可以被剥削的对象。我们失去了对无所事事的感知。无所事事不是无力行动、拒绝行动,也不是简单地在行动中缺席,而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它有自身的逻辑和语言,有其自身的时间性,有自身的结构与气势,甚至有其自身的魔力。无所事事是人性的构成部分。它参与到“做”中来,让“做”实实在在具有了人性。倘若没有迟疑和中止,行动哲学5.4万字技术哲学导论
技术哲学是哲学中一个年轻的分支,它是对技术的哲学思考,着重研究技术的本质、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价值,以及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如今,技术已经深入普罗大众的生活,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日常。如何处理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本书探讨了技术的种种定义,讨论了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关系,并着重介绍了技术哲学中主要的研究课题,包括对技术理性的讨论,技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技术专家治国论,技术决哲学15.4万字- 会员
从传统到现代:中西哲学的当代叙事
本书为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而作,分析了新文化运动一百年来对中国的深刻影响,剖析了新文化运动对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深刻意义。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入手,指出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斗争发展到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斗争,康德对二者进行了调和,建立了庞大的知识体系。下编以科学与民主的起源为背景,探讨了1840年以后,中西文化发生了剧烈冲突,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再次迎来了哲学20.2万字 - 会员
口袋里的哲学
你以为哲学只是图书馆积灰的大部头?这本巴掌大的思维急救手册,把苏格拉底的辩论场、康德的道德律令统统塞进牛仔裤后袋。100个烧脑悖论不是高冷的学术标本,而是浸泡在拿铁咖啡里的生存智慧。每天通勤5分钟翻1篇,就像给大脑做一次哲学SPA,让亚里士多德和庄子成为你摸鱼时的灵魂搭子。《口袋里的哲学》精选100个经典哲学命题,化繁为简,拆解成五大生活化思考模块,搭配50余幅稚趣可爱的手绘插图,既有“答案之书”哲学5.5万字 宇宙观与现代世界
本书深入探讨了西方尤其是英语文化圈的世界观变迁,借助人类学、哲学和历史学的交叉视角,分析了不同文明的思维体系如何映射其权力结构、社会结构和历史脉络,并随着技术和权力关系的演变而悄然改变。书中特别关注了西方对中国态度的变迁,同时讨论了时间与空间概念的文化差异和历史演进,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通过比较研究,本书挑战了我们对时间、进步和历史的传统认知,引领读者深入探索人类文明的深层结构,哲学15.1万字苏格拉底哲学快车:14位哲学家精选一日生活思辨课程
我们进行哲学思考的原因与旅行的原因是一致的:为了看得更清楚,为了看到更多不同。作者埃里克·韦纳穿越了数千公里,沿着历史上伟大思想家的足迹,在世界上多个城市之间穿行,将自己对哲学的热爱与旅游结合在一起,带读者领略了数千年来塑造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思想遗产,展开了一场探寻生命意义与智慧追求的朝圣之旅。哲学19.1万字- 会员
哲学塑造的世界:从柏拉图到数字时代
一本通向未来的哲学史,不再纠结于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存在危机,直接带你踏入数字时代的烧脑智慧!这是一本生动的简明史,深入地探究了从古希腊到今天,哲学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知识和我们生活的世界。在索姆斯看来,哲学并不是象牙塔中的抽象概念,而是知识的根源。2000多年来,正是哲学探究对新概念的发展,对旧真理的阐释,对基本问题的重新定义,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如今的我们实际上生活在一个由哲学塑造的世界中哲学24.9万字 - 会员
跨学科视野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研究
本书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叙事哲学”为例,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哲学思想,讨论它如何进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如何通过叙事的方式被展现出来,理论的哲学与叙事的哲学,作为两种不同的话语,在这两端之间,才有了某种可比性。哲学20.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