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应急预算制度构建
王秀芝等更新时间:2022-11-18 14:21:53
最新章节:主要作者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在现代社会,应急管理和预算管理是国家治理的两项重要议题,建立完善的应急预算管理制度,实现应急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无缝对接”,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本书围绕建立中国应急预算制度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建立应急预算制度的理论基础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应急管理与应急预算的关系,在比较全面地总结中国应急预算管理现状和问题,以及归纳应急预算制度建设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应急预算制度的近期措施和远期策略,建议在中国现行政府预算体系中增设一本紧急预算,并从应急预算编制、执行、绩效评价及监督等方面进行了框架设计。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秀芝等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上册)
本书分上下两篇,重点从乡村组织、编户管理、田制变迁、赋役治理、农民负担等方面对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变进行了总体扫描,对乡村治理在古代王朝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功能、作用、效能进行了相应评估,并在系统分析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体系构成、参与主体、治理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寻了影响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主要变量和关键因素,总结了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发展变化的理性逻辑和一般规律。政治32.3万字 - 会员
大数据与公共服务
本书作为2018年贵阳“数博会”的成果之一,围绕“大数据与公共服务”主题,重点研究了数据开放共享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大数据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功能机制和运用策略,介绍了大数据运用于公共服务供给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对我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及数字政府建设等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政治23.7万字 - 会员
面向“三农”问答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本书以“三农”信息资源服务为目的,研究了“三农”信息资源服务的理论和实现技术;分别研究了“三农”概念簇的知识表示、基于混合策略的“三农”FAQ系统、面向“三农”问句分类,以及面向“三农”的答案抽取等关键技术;构建出面向“三农”问答系统。本书将问答系统融合到“三农”信息资源服务中,为我国“三农”信息资源服务提供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对拓展信息资源服务理论具有积极意义。政治8.4万字 - 会员
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研究
本书研究了我国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第一篇是理论分析,从定性的角度对公平正义的内涵外延进行了深度解读。第二篇重点研究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公平性问题,分析了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公平性问题。第三篇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正义性研究,重点分析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公平性问题。第四篇主要从国际对比的角度分析了国际上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社会公平正政治26.1万字 - 会员
分类改革背景下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本书从党和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出发,围绕建立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针对社会关注的改革热点、难点问题,对事业单位人事分类管理体制、人员招聘、岗位设置与管理、聘用合同、绩效考核、绩效工资、编外人员管理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评估分析,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对策,分析了新时代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发展趋向,以期为未来建立事业单位人事分类管理制度提供线索与思路。政治16.8万字 - 会员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届世界公益慈善论坛(汉英对照·全2册)
本书为世界公益慈善论坛”第三届论坛的文集汇编。分为中文和英文两部分。该论坛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清华大学联合发起并主办,邀请世界范围的学界、商界、政界及社会组织等重要代表人士,参加全球范围内的公益慈善与社会服务的经验分享、学术交流和政策倡导。具体包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引导可持续发展、共建全球健康领域伙伴关系、世界城市2050、职业教育与青年发展、人文艺术与慈善、新时代的全球及区政治22.2万字 - 会员
一网统管下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本书介绍了项目在创新模式、关键技术、智能装备和研发平台等方面的创新性成果。书中首先对目前城市管理领域中存在多网格割裂、感知不全面、分析不智能、服务不及时、应用不协同等问题进行了讲述。随后逐一介绍了项目团队研究并提出的一网统管下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新模式;基于多源多模态数据的城市运行异常事件智能感知、关联分析、快速决策、科学评价等要素的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现场巡查和执法以及非现场执法集成智能装备的政治17.5万字 - 会员
目标治国:官员问责、绩效差距与政府行为
目标无处不在,组织和个人都会设立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目标。中国各级政府重视目标责任考核,并建立了目标治国体制。目标治国体制既令各级政府铆足了劲发展经济,也导致数据注水、短期主义和本末倒置等负面行为。不理解目标治国的过程与特征,就无法理解中国政府的行为逻辑和治理绩效。本书通过历史追溯、国际比较、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系统研究了目标治国的起源、特征、过程与影响,刻画和解释了目标治国的前因后果。政治11.8万字 - 会员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演化与实现路径
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最基本的文化权利,通过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提升公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全体社会成员在公共文化事业的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本书首先界定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所涉及的基本概念,针对现有国情提出一套适合于中国体制环境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选择效果均等作为衡量标准,同时考虑城乡和区政治15.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