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分尘土:江南人文空间的城镇与村落
王晓静更新时间:2020-09-11 16:30:21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江南文化历史久远、根系发达,是长江文化的核心板块之一,占据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本书在严谨的学术研究与翔实的实地调研基础上,一方面,从文学视角勾勒出古代江南城市与乡村概貌,从江南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交通要道——江南运河对江南城市规划的影响,江南最主要的文学意象——杭州西湖对江南城市精神的浸润,江南最接地气的大众文化——竹枝词对江南乡村生活的描摹,向读者展开一幅百年前的江南城乡画卷;另一方面,结合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进行当代江南城乡发展的实证研究,对当代江南地区城市群和乡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
上架时间:2019-12-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王晓静 作者
作家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十八辑)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作者系长期从事社会工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学者和专家,他们深入实际,调查并总结社会工作宏观与微观的实践经验,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论文不仅代表了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最高水平,也体现了社会工作教育者、实践者和研究者的现实关怀,而且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促进新时期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的探索、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社科15.5万字 - 会员
社会学刊(第2期)
《社会学刊》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刊登国内外社会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研究述评、新书书评等。本书是第2期,其中专题研究部分基于上海社会研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针对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社区老龄化、社区意识、城市地区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以及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等问题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译介部分则介绍了目前社会学对城市社区研究的相关理解,或者是提出了一种针对社区问题的网络分析方社科14万字 - 会员
网络参与的代际差异:70后、80后、90后群体的比较
互联网在中国出现在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之中,并和其他社会力量一起形塑了21世纪中国的发展历程,也为成长于该时代的70后、80后、90后群体打上了深刻的烙印。由于不同时代群体的生命历程不同以及生命历程与互联网发展进程之间的耦合差异,其网络参与行为具有明显的代际特征,在接入、技能和应用三个层面形成了互联网鸿沟。在既定社会结构之下展开的互联网发展进程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要素相互作用,正在社科12.9万字 - 会员
连线与断网:俄罗斯互联网国家治理研究
本书基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展示了世界互联网基础设施分布最广、欧洲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俄罗斯的网络发展与管理进程;借助历史事件,呈现了俄罗斯互联网治理的地缘政治环境、独特的“史前史”和鲜明的实用主义特性;分析了俄罗斯面临的“断网”威胁等挑战,进而剖析其实施“进口替代”、“黑名单”、网络反盗版、互联网主权立法等颇具争议的治理举措的动因与成效,探讨治理转向之趋势,展望中俄深化互联网治理务实社科30.6万字 - 会员
“三社联动“政策下的地方社区实践: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本书梳理了“三社联动”在民族地区的实践经验。本书是内蒙古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的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在“三社联动”模式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学术成果。他们以“呼和浩特市睿联凯舟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为实践平台,联结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及在地企业的资源,培育在地社区组织,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回应居民服务需求,并由此创新出了一套“产—学—政”三位一体的民政工作机制。‘社科11.8万字 - 会员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研究的反身性书写
本书作者通过“倾诉”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对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理论与实务知识进行了建设性的思考;本书的创新点在于反身性的书写方式,这在社会工作教育领域还较为鲜见。阅读本书,服务对象不再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再是被“测量”的对象,而是被“理解”的主体;不再是属于一类,而是被还原为一个个真实的人。社科15.5万字 - 会员
生态网络结构与格局演变
在我国西北半干旱区,随着人口增长,自然景观被人工景观代替,出现生境破碎、景观连通性变差、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本书以西北典型半干旱城市包头为研究区域,在GIS空间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复杂网络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取包头市的层级生态网络,对网络空间结构、拓扑结构进行研究,构建多层级的空间生态网络系统,使高低层级间维持生态网络稳定,避免引发层级网络的级联失效和整个网络崩溃。就林业生态工社科9.4万字 - 会员
北大保险时评(2021—2022)
本书汇集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致力于保险、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研究的教师、博士后和博士生从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发表在《中国银行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及部分发表在其他报刊中的时事评论文章。这些文章探讨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领域的新变化、新问题和新动态,关注保险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焦点问题和重要政策变迁。社科10.1万字 - 会员
中国社会研究(第2辑)
工业革命以来,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变迁最强大的力量,被埃吕尔称为“技术化社会”的现实已然出现。本书从技术应用视角出发对技术与社会关系进行探讨,分为4编:第一编集中探讨对技术的社会理解;第二编关注技术应用的常见场景、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与工作特征的变化;第三编集中探讨沟通技术的应用与生活变迁的关系;第四编则从宏观视角讨论技术应用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兼及对人工智能的讨论。社科14.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社会网分析讲义(第3版)
《社会网分析讲义》是“清华社会学讲义”系列之一,自第一版发行以来,受到师生广泛好评。为了吸纳社会网领域的前沿主题和最新研究进展,作者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删除了个别陈旧的知识点,增加了大数据与社会网。第三版内容涵盖了社会网(以及社会资本)领域的重要主题,定位仍是以初级分析技术为主、以NCINET指令为辅,同时提供一些研究范例作为学习参考,以便初学者能很快上手做社会网研究,是一本既有广度又有深社会学22.7万字 - 会员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8辑)
本辑承接《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3、14辑关于医患关系与社会心态的相关研究,分“社会心态”和“医患信任”两大栏目,每个栏目收集了若干篇理论类和实证类文章。研究内容既包括医患双方的医患社会心态、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幸福感和老年人的社会信任等社会心态相关主题,又涉及多视角的医患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总之,本辑的研究从多元理论视角和多元方法路径,继续对医患信任及其他当下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进行了理社会学13.5万字 - 会员
社会创新研究(第1辑)
《社会创新研究》是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广州市社会工作信息中心、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等联合编辑的综合性学术集刊。本刊秉持“倡导公益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的理念,追求“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方针,崇尚“原创研究、实证研究、深化研究”的精神,设有“基础研究”“实践创新”“调查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案例分析”“组织管理”“教育探索”“成果评述”“他山之石社会学17.2万字 - 会员
反歧视评论(第7辑)
《反歧视评论》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主办的国内首个以平等权利和反歧视为主题的学术文集,旨在汇集反歧视研究的前沿理论,展现反歧视实践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动反歧视的法律和制度变革。《反歧视评论》以学术性和建设性为评价标准,设置主题研讨、学术专论、评论、判例研究、调研报告、深度书评等栏目。本书是第7辑,以“艾滋歧视及其法律应对”为主题,内容涉及艾滋病患者就业、生活等相关法律与社会问题。社会学24.3万字 - 会员
社会工作教学案例精选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起步较晚,各个大学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实践都在探索之中。尤其是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案例使用,如何使之更好地融入教材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是考验每一位任课老师的核心问题。鉴于此,我们编辑了这本教学案例集。本书突出应用导向,力图增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书中的案例材料均来源于每位任课教师的实务经验与科研实践,展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18.5万字 - 会员
清华社会学评论(第13辑)
《清华社会学评论》是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通过热门主题的选取、独到的视角、精辟的论述,掀起了学术界对“面向社会转型的民族志”“新生代农民工”等问题的讨论热潮,为社会学学界搭建了一个交流共进的学术平台。本期是第13辑,以劳工社会学为研究领域,内容涉及信息技术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赋权效应、男性农民工的空间反叛和性别实践、产业升级对农民工技能形成的影响,快递员和网络主播的劳动过程,以及基层工会改社会学16.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