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本经续疏
更新时间:2019-12-20 12:52:32
最新章节:内容提要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经续疏》清?邹澍撰,共六卷,载药142种。是继《本经疏证》之后依原书体例补充撰著而成。全文以《神农本草经》为经,以《名医别录》《唐本草》《本草图经》为纬,兼取《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古方互相印证,逐味详释,以《本经》原文分析古方的应用,以经方药物配伍理论注疏《本经》的内容,其间或以自己的临床经验加以佐证。。此次整理以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初刻本为底本。
译者:王春燕 张桂菊校注
上架时间:2017-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中风后肩关节并发症
《中医药临床循证丛书》由广东省中医院和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编写,选择对人类健康影响重大且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显著的29个疾病病种,积极探索中医药整体证据的搜集、提炼、整理、评价方法,对于推动中医药循证进程将发挥重要作用。本系列丛书共分两辑出版,第一辑共11个病种。医学9万字医心心法
全书共分5个章节。第一章论述我对心系疾病的生理病理的理解,提出心、血、脉三位一体,其生理功能关键在“通”,以及“多虚、多郁、多痰、多瘀”的病机四要素。第二章论述了我临床常用的方法与体会,引入了邓铁涛提出的“五诊”概念,即把心病的必要检查作为诊察手段的补充。第三章提出了“补虚”“开郁”“化痰”“活血”四项治疗原则,以及“改善症状”“改善各项异常指标”“提高生活质量”三个主要治疗目标。第四章详细论述了医学15.9万字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慎柔五书
本书由“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必读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本书为内科专著,由明代胡慎柔编撰,成书于明崇祯九年(1636)。分师医学4.8万字- 会员
历代疫病中医防治试效法
中国历经千年而多发疫病,积累了诸多经验,,得总结。《历代疫病中医防治效法》在于整理历代疫病防治效法,由此梳理出历代针对不同疫病的有效防治经验。本书对于疫病防治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应用及推广价值和现实意义。医学7.1万字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秘传眼科龙木论
本书由“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必读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本书是我国最早的著名古代眼科专著。全书共有十一卷。其中卷首为龙木总论医学8万字- 会员
头痛
为了便于学医者学习及使用,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作为面向临床的25个中医优势病种古籍文献挖掘出版项目,按照“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在全面搜集、整理古今中医文献的基础上,对头痛的名称进行源流考证,并辨析病因病机,探讨证治沿革,综括历代治法,汇集历代方药,荟萃古今医案。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实际,为高级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提供医学39.5万字 国医大师刘志明医案集
刘志明先生系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国医大师,首届首都国医名师,首批及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岐黄世家,自幼承名师亲授,刻苦攻读,发奋学医,精研医经,博览群书,学识俱丰。年方弱冠,即屡起沉疴大疾,于湘潭医界颇有影响,至今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行医6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系统整理了刘志明先生临证验案300余则,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医学25.4万字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外科正宗
本书由明代著名外科医家陈实功所撰,4卷,是中医外科三大学派之一——正宗派的代表。全书系统总结明以前外科学术成就,阐述120多种外科病症的证治,理法方药齐备。临证以脏腑、经络、气血为辨证纲领,内治以消、托、补为主,外治重视刀针、药蚀等法。尤其是正确处理内治法与外治法的关系,内外治并重,论病详尽,治法精当,论述结合作者多年的临证心得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价值大,对外科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四医学16.2万字脾胃问津论:脾胃病中医治验心得录
本书围绕脾胃病的中医治疗展开,内容涵盖脾胃病的中医理论基础、临床辨证施治、经典医案分析以及常用方药的运用等方面。书中强调脾胃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之化源”,脾胃的健康直接影响人体的营养吸收和整体健康。书中还介绍了多种中医治疗方法,如调理脾胃升降、补虚泻实、辛开苦降法、燥湿健脾法等,这些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书中还结合了现代医学研究成医学14.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