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生物质资源再利用
张宗舟更新时间:2021-03-19 17:06:32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就生物质资源的应用问题从多方面作了翔实阐述,介绍了某些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价值,以及如何再次循环利用这些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本书前三章概括地介绍了什么是生物质资源、生物质资源的分类和应用等;后面几章详细介绍了生物质资源在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食用菌栽培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本书除了向读者介绍应用技术、应用现状、利用方法外,还真实地展示了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以及人们对生物质资源的认识状况,旨在让读者关心生物质资源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意识中形成生物质资源的概念,并关注它。
品牌:清华大学
上架时间:2016-05-01 00:00:0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清华大学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宗舟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风力发电建模与并网稳定性分析
本书系统性地介绍了目前主流的新能源发电并网稳定性分析方法,详细介绍了基于阻抗分析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模型推导与稳定域构建的现状、堵点。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学者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面已经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拓展完成了新能源电力系统阻抗建模和小信号稳定域量化构建两部分的理论分析。针对新能源发电系统理论阻抗模型阶数高这一关键问题,形成了以分段仿射思想为基础的阻抗模型降阶理论;针对稳定域高维和工业10.7万字 - 会员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路线图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路线图》是各储能领域专家及其团队的研究积累和总结,编制了现阶段至2030年新型储能技术关键指标,并描绘了未来发展技术路线图。本书内容明确了新型储能的定义和边界,介绍了全球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共识,强调了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的重大意义,包括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绿色转型、培育支柱产业、建立全球优势、打造中国名片等方面。此外,还全面概括了电化学储能、机械工业37.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制氢技术与工艺
氢是一种无碳能源、清洁能源,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氢具有导热性好、燃烧性能好、储量丰富、多形态存在、利用率高、便于回收利用、安全等特点,在未来必将成为重要的代替能源。制氢作为氢能产业链的第一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氢气就不会有氢能产业,学习了解氢能就必须了解氢气和其制取技术和工艺。本书对氢气的性质、特点、应用、制取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共分11章,分别为绪论、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石油制氢、能源工程12.2万字 - 会员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基础与性能计算
质子交换膜(protonexchangemembrane,PEM)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电化学发电装置,其内部存在多相多组分耦合的电化学反应、流动和传热等过程。通过数值方法探究其内部复杂的电化学和传热传质过程,是一种比实验途径更高效、更快捷、成本更低的流体动力学方法,可以指导提升电池的性能、耐久性和寿命。本书简述了燃料电池的原理、分类和特点,基础化学和热力学,电化学,关键材料的物能源工程9万字 - 会员
碳中和与低碳能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碳中和与低碳能源方面的知识。全书共分为9章。第1~3章介绍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战术;第4章和第5章介绍了各类低碳能源的特点,人类应用的历史和现状;第6~8章介绍了各类低碳能源发电应用的核心部件和系统;第9章介绍了互补发电、电能储存和微电网的知识。本书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及各类相关技术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碳达峰、碳中和、低碳能源相关工作的管理人能源工程15.9万字 - 会员
新能源消纳的有效安全域及其应用
随着风电、光伏等随机性新能源发电并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波动性与随机性显著增强,严重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性。为此,如何高效利用电力系统中有限的可调度资源,提升备用配置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准确评估、合理优化并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从而安全、经济地消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减少弃风、弃光等现象的发生,成为促进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理论发展,推动我国以新能源为装机主体和电量主体能源工程9.5万字 - 会员
综合能源业务实用手册
本书全面透彻地分析了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过程,尤其是其内部机构和运行特性,内容顺应了工程实践的实际发展需要,且具有很强的实操性。本书分别从能源转型、能耗特点以及能效标准,新能源背景下电能的生产、供应、储存,制热、制冷,热电联产技术和发展,通用用电设备和常见的工业用电设备,综合能源系统的商业模式和信息化平台等方面展开讲解,介绍了一些实际的综合能源服务案例,对未来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本书可能源工程14.9万字 - 会员
能源工业革命:全球能源互联网简史
《能源工业革命——全球能源互联网简史》共14章,以“简史”式写作风格,阐述从能源的起源到世界能源的现状,从电力的发展到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对环境和人类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对构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一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能源工程26.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