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鉴往知来:—易经读本
更新时间:2020-03-13 11:08:20
最新章节:再版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是“什刹海书院经典读本系列”中的一本。书稿分为概论和经文解读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对《易经》的内容、版本、创作时代背景、研读方法等角度进行提纲挈领的概述。第二部分分为经文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四个部分,全方位深度解读《易经》。本书是了解《易经》的较好的入门书,对于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上架时间:2015-02-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安乐哲儒家哲学研究
本书从儒家哲学的角度,对安乐哲的主要论著和译著进行了系统梳理,概括出其哲学立场、理论来源和思想特点,并采取中西方哲学比较方法,对其提出的创造性、开放性、独特性哲学理论,如“孟子人性论”“儒家角色伦理学”“儒家民主主义”“礼仪与权利的辩证”等做出客观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指出安乐哲儒家哲学在中西方文明发展中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提出一些理论构想。本书是目前国内系统研究安哲学17.9万字 - 会员
《商君书》讲论
《商君书》始称《商君》,又名《商子》,是一部先秦时期的政治论文合编。书中记载的商鞅之学,不仅为秦国开启了百年帝业,更一举奠定了秦之后两千年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形态。本书着重于在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呈现商鞅其人其学的思想轨迹、政治理念和制度设计等。解读国学典籍奥义、寻绎传统文化脉络,为当代的国家治理提供可靠的历史借鉴,为大专院校的教学、科研给予资料参考,为普通读者打开一扇了解法家思想的大门。哲学18.8万字 - 会员
宋代《大学》思想演变研究
《大学》原本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后经过二程、朱子的提升,最终列入四书之中。因此,宋代《大学》思想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事件。本书对二程、朱子、陆九渊等重要学者的《大学》著述进行了仔细的哲学研究,并对卫湜的《大学集说》进行整理,从而梳理出一条《大学》思想发展演变的线索,即从汉唐时期的博学为政之学向宋代修己治人的理学、心学的转变。对宋代《大学》学术史、思想史研究有一定的补白作用。哲学17.4万字 - 会员
民本与民主:跨文化视域下的儒学与民主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是“民本”。民本与民主是什么关系?这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海外学者围绕此问题也发表了大量成果。本书收录了海外学者关于民本与民主的代表性成果,反映了海外学者的主要观点。书中附有大量参考文献和论文信息,一册在手,基本可以了解海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状况,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供研究中国哲学、政治哲学的读者学习、参考。哲学24.3万字 - 会员
乾嘉儒学的义理建构与思想论争
长期以来,清代有学术无思想,有思想无哲学,有哲学但很粗浅等看法似乎已成学界定论。本书是重新审视这些似是而非之定见的一部力作。作者通过在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和新文化史多元写作方法之间自如切换,多维立体地勾勒了乾嘉儒学声音低沉的义理建构与思想论争,以此呈现出乾嘉儒学生动丰赡的另一面。第一编侧重于哲学思想,通过重点梳理戴震“道赅理气”的新道论、“血气心知”的人性论和“以情絜情”的伦理学,揭示乾嘉儒学的哲学35.6万字 - 会员
中国知识界对唯物史观的阐释研究(1927—1937)
百年来,唯物史观的传播与发展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走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陷入低潮时,思想界却掀起了继五四之后的第二次唯物史观传播热潮。这次热潮的兴起正是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向何处去”现实问题的回应与关切。当时各派知识分子都对唯物史观抱有极大兴趣,对唯物史观性质和基本理论作出了不同的判定和阐释。本书重点探讨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在面对反马克思主义者的理哲学19.1万字 - 会员
中国道统论(上)
本书以道统为主线,用中西比较的视野,对中国从古至今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发掘贯穿其中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对理想社会的构想。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天道观,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显著标志。西周时期,就形成了“神灵之天”“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的天道观,连同民本思想等作为古代思想遗产,为孔、墨、老三哲所继承。不同天道观相互渗透、互相影响,产生更加精彩纷呈的思想成果。从中外交流的大历史观看哲学36.7万字 - 会员
《论语》广义:当代视域下的儒家经典研究
经典诠释是当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中的重要基础理论环节。它同时内含历史性认知意义上的实事求是、文化发展与融合意义上的义理创新以及经世致用意义上的时代思考等三个方向的理论诉求。以上认识构成了本书写作的目的与具体指导原则。本书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是从中西文化传统之比较和中国文化传统内部架构这两个视角来深入考察当代视域下儒家经典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主要讨论儒家经典的结集历程和哲学20.5万字 - 会员
信仰的诗意及存在的复归
本书试图用深邃的反思方式触摸那些深奥的精神秘密—精神、灵魂、价值与诗意的秘密—这一秘密在人类有价值的深度体验中比较充分地显现出来。在本书中,信仰、精神、灵魂与诗意本质相同、方向一致,都从某个侧面显露了人类存在的根基。本书独有并具有概括力的相互关联的核心概念是:人的多重之我,神性—精神原型及神性—人对应、感应、顺应与合一的存在结构—这是人的信仰型存在结构,也是人基本的精神性存在结构,也是诗意性存在的哲学26.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