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尤利西斯(全2册)
更新时间:2018-12-07 11:26:22
最新章节:第12章 译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是英国现代小说中最有实验性、最有争议的作品。
品牌: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金隄
上架时间:2018-08-28 00:00:0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走出非洲
1914年,丹麦女孩卡伦跟随新婚丈夫踏上非洲之行。在非洲,她遥望狮群,看斑马四散,等咖啡成熟。在非洲,她罹患疾病,历经离婚,惨遭破产……一个个充满激情的故事在这里上演,悲剧与喜剧经常混淆不清。不知过去了多少年,但她终究找到了自己。今天的我们努力划桨,便能让未来的女孩们都有顺风送行。小说19.7万字 雪的练习生
我是一只北极熊,曾经是莫斯科的“马戏之花”,受伤退役后写起了回忆录。我把作品投稿给杂志,竟让自己踏上了流亡的旅途。西柏林的稿纸白得就像故乡的冰原,我提笔写下未出世的女儿和外孙的名字,故事便自动向未来发展了下去……“无人肯听的故事就像敞着口子的洞,我被吸进那里,消失不见。”——局内人幻化为局外“熊”,隔着厚厚的皮毛感受有墙和没有墙的柏林;时代剧变就像一场大雪,那么轻,又那么重。小说12.1万字人生不设“线”
春寒料峭的三月某日,全世界的人从睡梦中醒来,无预警地发现门口出现一个木盒,上头刻着自己的名字,里面只有一条线和一句话:你的命运之线就在其中。没有人知道盒子的来历和意图,且该夜的所有监视录像器都失效,原以为是某种大型恶作剧,但随着成千上万张认证照被传上网络,全球顿时陷入慌乱,各国政府急着着手调查。几个月后,各国政府协同联合国统一证实:盒子里的线,代表你的寿命长短。只要得知线的实际长度,就能换算出确切小说18万字- 会员
空中庭园
这是一部关于家庭成员之间是否应该对彼此毫无保留的讽刺小说。在所谓开诚布公的家规的遮掩下,家庭成员却各自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外婆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母亲近来一反常态,儿子面临崩溃边缘,女儿计划跟踪母亲,父亲和家庭教师之间有着不能开口的关系。平静的生活表象只是冰山的一角,在水面下到底还有多少见不得光的秘密?许多人都认为结婚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结了婚,就万事大吉了吗?虚构的美好,宛如空中的庭园一般小说11.8万字 - 会员
古全和(第三册):象牙塔之梦
长篇小说《古全和》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一个生于农村、长于城市的工农子弟古全和的一生。全书分为四册《苦难的童年》《战火下的青春》《象牙塔之梦》和《风雨人生》,彼此构成一个整体,又相对独立。故事的背景从清末民初到上个世纪中后期,空间从山东胶东半岛到东北地区,展现了古全和的成长历程。《古全和》第三册《象牙塔之梦》中,心心念念立志走入大学的古全和发奋读书,跳级考入市立中学。1952年秋,古全和终于考入小说39.8万字 群魔(陀思妥耶夫斯基精选集)
1869年,信奉无政府主义的大学生涅恰耶夫在莫斯科密谋成立了“人民惩治会”,借口前成员伊万诺夫可能向当局告密,唆使同伙将其暗杀,涅恰耶夫自己则逃往国外。陀思妥耶夫斯基受这桩骇人听闻的案件启发,用两年时间写下长篇小说《群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群性格复杂的人物:否定一切的超人主义者斯塔夫罗金,妄图自杀成神的狂人基里洛夫,以革命为手段满足私欲的阴谋家彼得,还有那些被蛊惑的、虔诚而狂热的理想主义者。在他们或小说47.1万字- 会员
南北史通俗演义(全二册)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段分裂对峙时期,它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建立不到四十年即遭亡国厄运的隋朝,其间政权更迭频繁,纷乱跌宕,引人追思。此期中国南北分裂、相互对峙,北朝则由鲜卑族及胡化汉人当政;南朝为门阀士族由盛而衰的历史,甚至随着历史车轮滚动,南方一干土豪也开始成为割据势力。因朝代更迭,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及人文风俗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发展。小说61.2万字 - 会员
女红
气味纯正的上海叙事,延续沪上《繁花》风味;红尘往事活色生香,讲述父母一辈的选择与爱情;回望特殊年代上海记忆,重塑被遮蔽城市场景;唤醒朴素而叹息着的过往生活。一九九〇年代,城市的第一支柱产业悄然更迭,上海纺织业走到了破釜沉舟的破局时分,杨树浦的一家纺织厂里的工人,亦走到了各自命运的分岔口。那个时代上海纺织工人的故事,再就业或不再就业,各种生活状态缤纷多彩、生机勃勃一一呈现理想主义者的重生过程,回首望小说16.7万字 - 会员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以萧红的故乡呼兰镇为写作对象,描写了黑龙江呼兰镇带有东北农村特色的风土人情,及当地老百姓的平凡的生活。那儿的人,既善良、勇敢,又有着对于现实生活的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在这一矛盾的情绪中,萧红寄托了自己对于童年、对于家乡的怀念。《呼兰河传》在塑造一幅美好静谧的生活画面的同时,以独特的视角和自己的生命体验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作者通过对人的悲剧描述透视广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乃至整个社会的悲小说9.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