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2-03 18:00:11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文前
译者序
序
前言
审校者简介
第一部分 设计模式与Java平台的功能
第1章 软件设计模式入门
1.1 技术准备
1.2 编程:从符号到程序
1.3 OOP与APIE
1.4 SOLID设计原则
1.5 设计模式为何如此重要
1.6 设计模式能够解决哪些问题
1.7 小结
1.8 习题
1.9 参考资料
第2章 Java平台
2.1 技术准备
2.2 Java是如何诞生的
2.3 Java平台的模型与功能
2.4 垃圾收集机制与Java内存模型
2.5 Java的核心API
2.6 函数式编程与Java
2.7 Java的模块系统
2.8 Java语言在第11~17版之间添加的特性
2.9 Java的并发
2.10 小结
2.11 习题
2.12 参考资料
第二部分 用Java语言实现标准的设计模式
第3章 创建型设计模式
3.1 技术准备
3.2 从类怎么变成对象说起
3.3 工厂方法模式——根据输入的数据创建对象
3.4 抽象工厂模式——用适当的工厂方法创建某个系列的产品
3.5 建造者模式——实例化复杂的对象
3.6 原型模式——克隆对象
3.7 单例模式——确保某个类只存在一个实例
3.8 对象池模式——提高性能
3.9 惰性初始化模式——按需初始化对象
3.10 依赖注入模式——减少类之间的依赖关系
3.11 小结
3.12 习题
3.13 参考资料
第4章 结构型设计模式
4.1 技术准备
4.2 适配器模式——让不兼容的对象变得兼容
4.3 桥接模式——独立地解耦对象和开发对象
4.4 组合模式——用相同的方式处理不同的对象
4.5 修饰器模式——扩展对象的功能
4.6 外观模式——简化程序与某一群对象之间的通信逻辑
4.7 过滤器模式——根据条件选出需要的对象
4.8 享元模式——跨应用程序共享对象
4.9 前端控制器模式——统一处理请求
4.10 标记模式——识别实例
4.11 模块模式——利用模块的概念来管理各个组件
4.12 代理模式——为对象提供占位符
4.13 孪生模式——在Java语言中实现多重继承
4.14 小结
4.15 习题
4.16 参考资料
第5章 行为型设计模式
5.1 技术准备
5.2 缓存模式——降低程序开销
5.3 责任链模式——清晰而灵活地处理事件
5.4 命令模式——把信息转化成相应的动作
5.5 解释器模式——赋予上下文意义
5.6 迭代器模式——检查所有元素
5.7 中介者模式——让对象之间更好地交换信息
5.8 备忘录模式——把对象恢复到应有的状态
5.9 空对象模式——避免空指针异常
5.10 观察者模式——让相关各方都得到通知
5.11 管道模式——处理实例阶段
5.12 状态模式——变更对象的内部行为
5.13 策略模式——切换对象的行为
5.14 模板模式——制定标准的处理流程
5.15 访问者模式——根据对象的类型执行代码
5.16 小结
5.17 习题
5.18 参考资料
第三部分 其他重要的模式与反模式
第6章 并发设计模式
6.1 技术准备
6.2 主动对象模式——解耦方法的执行时机与触发时机
6.3 异步方法调用模式——让任务以非阻塞的方式执行
6.4 阻行模式——延迟执行,直到前一个任务完成
6.5 双重检查锁模式——提供唯一的对象实例
6.6 读写锁模式——实现有目的的线程阻塞
6.7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解耦执行逻辑
6.8 调度器模式——执行孤立的任务
6.9 线程池模式——有效地利用线程
6.10 小结
6.11 习题
6.12 参考资料
第7章 常见的反模式
7.1 技术准备
7.2 什么是反模式,怎样发现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