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2 15:28:40
封面
开卷语
代序:马克·布洛赫的申辩
概念
法治
一、历史中的法与法治
二、近代法治与中国
1. 近代西方的法治
2. 议会制度、法治思想的导入与思索
三、法治思想的中国逻辑(1):严复的议会观
1. 质疑三权分立
2. 严复对现实的认识
四、法治思想的中国逻辑(2):梁启超与中国的自然法思想
1. 自然法的超越性问题
2. 儒家的自然法及其意义
3. 礼与法的关系——穗积陈重的影响
外来概念的哲学是否中国固有:近代中国知识人的困惑
一、从“斐录所费亚”到哲学
二、哲学的是与非
三、经书是宗教还是哲学
四、结语
从民初英汉辞典的编纂到百科名汇的确立:以“literature”词条的发展为例
一、前言
二、英华(汉)辞典的编纂:韦柏士特辞典主导民初英汉辞典的发展
(一)晚清重要英华辞典的缩编本:《商务书馆英华新字典》(1907)与《新订英汉辞典》(1911)
(二)韦氏字典系列:从参考用书、日文转译本、袖珍本到直译本
(三)《综合英汉大辞典》(1927)
三、民初英汉/汉英辞典、中文辞典与百科名汇如何反映
(一)韦氏系列辞典的定义成为新标准:由狭义到广义的新次第
(二)《汉英辞典》《辞源》与《英汉对照百科名汇》中“文学”意义的确定
四、小结
近代翻译史中的“信达雅”——翻译规范确立的程途
一、引言:再释“信达雅”
二、“信达雅”的提出
三、关于“信”
四、关于“达”
五、关于“雅”
六、翻译与小学:为何需要“汉以前的字法”?
七、代结语:近代翻译规范确立之路
比较
将中国史纳入“东洋历史”——那珂通世与近代日本中国史叙述的转向
一、问题的提出:《支那通史》未完之谜
二、新旧之间:《支那通史》的华夷世界
(一)《支那通史》的新与旧
(二)《支那通史》中的“华”与“夷”
(三)《支那通史》的日本叙述
三、东洋史的创出
四、华夷世界的解体:《东洋地理历史讲义》
五、《那珂东洋小史》的历史世界
(一)《那珂东洋小史》中的“南北对抗”与“西力东渐”
(二)《那珂东洋小史》的日本叙述
六、结语
历史学中的“世纪”
一、序言
二、作为概念的“世纪”
三、作为问题的“世纪”
故乡无此好河山:日本僧北方心泉诗中的杭州体验
一、北方心泉生平
二、现存资料
三、西湖诗中的杭州
(一)西湖览胜
(二)思古抒怀
(三)与杭州文士的过从
域外
法兰西民族记忆中的农夫士兵沙文与沙文主义
一、踪迹 寻找 鉴定
二、法国士兵,出生于卑微的农夫之家……
三、沙文的遗嘱
中世纪的“大学”概念
一、在大学以前
二、大学的诞生
(一)巴黎
(二)博洛尼亚
(三)13世纪的其他大学
(四)新特征
三、13至15世纪的变迁
(一)1250年以后
(二)1378年的分化
(三)衰落?
四、中世纪大学的使命
(一)社会功能
(二)文化角色
(三)大学人的形象
革新与复古:皮科“尊严”概念的两张面孔
一、颂扬人性卓越的不同路径:皮科之前的人文主义者
二、自由抉择是人的尊严的根据
三、只有追求道德至善才能充分彰显人的尊严
四、皮科的思想方位:靠近康德还是重释西塞罗?
五、结语
评论
高第及其中法战争叙述
一、亨利·高第其人
二、《法国与中国的冲突》
三、《中国与西方列强关系史》
区域研究中的“空间”
一、区域研究的“空间转向”
二、作为方法的区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