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9-10 17:25:56
封面
版权信息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序言四
序言五
前言
第一章 心理学与社会服务
第一节 心理学的三次“变性”
一、第一次变性:从“无性”变为“阴性”
二、第二次变性:从“阴性”变为“阳性”
三、第三次变性:从“阳性”变为“中性”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心理学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一、心理学的学院派与江湖派
二、学院派与江湖派的互动模式
三、心理学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四、智库的不均衡发展
五、消除“下不来,上不去”
第三节 社会服务对心理学工作者的挑战
一、治理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不匹配
二、学术交流机制改革
三、心理学家的治理:心理学家务实不够
四、心理学和心理学家需要内部优化与调整
五、打击损害心理学社会科学形象的一切行为
六、提升民间研究机构的智慧,增加基层服务声音
第四节 心理学本土化的未来展望
一、中国牌的心理学家
二、中国人的人性与文化发展
三、儒释道三教融合
四、三次文化的融合
五、服务中国人需要中国牌心理学
六、中国牌心理学的研究与探索任务
第二章 社会心理服务的心态提升探索
第一节 论幸福
一、幸福是什么
二、幸福的五种组成元素
三、幸福的误区
四、幸福的层次
第二节 社会积极心态培育中的积极情绪培育
一、当前的社会心态
二、心态失衡的原因
三、积极情绪的培养与建设
四、培养与建设积极情绪的技术
第三节 社会积极心态培育中的积极品质训练
一、人格心理中的人格特质
二、积极品质的概念
三、积极品质训练的意义
四、开展积极品质训练的技术
第四节 中国人的集体心理资本
一、心理资本与集体心理资本的论述
二、心理GDP
三、中国人的集体心理资本
四、提高中国人集体心理资本的途径
第五节 中国人的幸福之道——五伦与四端
一、向孟子学积极心理学
二、五伦的现代意义
三、四端的现代意义
四、中国人的自我追寻之路
第六节 社会心理教育的“大心育”策略探讨
一、德育与心育的定义
二、德育与心育的区别
三、德育与心育的联系
四、以心育德,以德养心
五、心育与德育的协同构建
六、心育与德育的结合策略
第三章 本土化社会心理服务模式探索
第一节 运用积极心理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积极心理学
二、基层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问题
三、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解读基层干部面临的问题
四、基层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第二节 心理茶馆
一、心理茶馆的定义
二、心理茶馆的性质
三、心理茶馆的服务形式
四、心理茶馆的服务载体
五、心理茶馆的设置
六、心理茶馆的服务流程
七、心理茶馆的工作者
八、心理茶馆的追求目标
九、心理茶馆的发展展望
第三节 “254”社区心理服务技术
一、“254”模式的特点
二、“254”模式的意义
三、“254”模式的具体内涵与技术
第四节 心旅伴心理旅游
一、心旅伴的主要内容
二、心旅伴的原理解析
三、心旅伴的地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