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2-20 16:26:12
封面
版权信息
基金项目
导言:视觉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生成
第一编 视觉文化与公共领域
第一章 “观看”的文化与公共领域的转型:一种理论构建
“再现”与“仿真”:文字与图像在技术潜力上的差别
仪式奇观:影像符号对主体的“唤询”
“关联性技巧”:影像拼贴与理性的弱化
第二章 中国纪实摄影的历程与视觉公共领域的发展
新闻摄影、社会启蒙和战争摄影:纪实意识的曙光(1920—1940)
在改革时代突破宣传传统(70年代末,80年代)
正名:纪实摄影时代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至今)
第三章 影像的政治与历史记忆:表征“大屠杀”的伦理纠葛
第四章 闯入公共领域:电视真人秀中的性别政治
当代中国的新性别话语
《非诚勿扰》与性别表演的狂欢
现代性的道德恐慌和作为替罪羊的女性
真人秀的政治:可争夺的公共领域或监控性别形构的机制?
第二编 视觉文化与身份认同
第五章 镜中自我:观看中国的两种范式与中国现代意识的生成
视觉体制与现代性
观看中国的两种范式:被囚禁的中国与革命的中国
观看、意识形态与主体性
第六章 现实主义、纪实影像与西方镜头中的现代中国
西方镜头中的近代中国
现实主义与纪实影像
第七章 日常生活、摄影文化与现代认同:《良友》中的“名流”形象《良友》:消费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之争
文化现代性问题的提出与意义:从思想史到文化史和日常生活的结构化
“名流”的日常生活及其启蒙意义——民国时期的偶像生产
作为启蒙的日常生活与作为日常生活的启蒙
第八章 迷人的父权制:韩国家庭剧中的现代性与男性气质
中产阶级父权制家庭、都市生活与韩剧中的东亚现代性
肥皂剧体制与男性气质的生产:“女性文本”与父权制
第三编 视觉文化中的意识形态
第九章 “电视人格”的现象学:电视名人的生产与消费
大众文化“发现”名人之后——从“生产英雄”到“消费英雄”的变迁
电视机——天生的世俗娱乐场?
第十章 恰同学少年:视觉文化中的“怀旧风”
怀旧与中国现代性
革命万岁:触碰双重禁忌
皇朝梦想:寻找明确的民族认同
重新发现现代体验:被遗忘的中国现代性?
作为社会创意的怀旧
第十一章 可见的地产、不可见的家:房地产广告的文化政治
空间占有与阶层区隔
现代性:自然、家、时空
房地产:文化还是经济?
第四编 另类空间中的视觉文化
第十二章 奇观美学与奥运政治
奥运会:政治的仪式化和美学化
奇观美学:作为现代性表征
1+1之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奇观美学
反思:奇观美学与当代文化
第十三章 新媒体、后现代视觉性与“山寨”经济
山寨命名之路
新经济与“山寨精神”
混杂与不确定:山寨的文化形构
山寨生产方式与后现代公民文化的可能性
第十四章 现代性的神圣仪式:世界博览会与国家竞争
作为现代性文化制度的世界博览会
在他者的目光下:初步接触世博会的中国与日本
世界图景的碰撞与编织:博览会中对自我与“他者”的再现
世博的最后狂欢:现代性的加冕抑或进入后现代?
结语 碎片化与整体性——走向一种在地的视觉文化理论与批评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