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10-30 18:28:30
封面
版权信息
回眸“黄金时代”
《现代》诗歌的历史定位与艺术探索
《现代》杂志与30年代现代派诗潮
“意象抒情诗”:《现代》诗艺探索之一
“诗的朦胧性”:《现代》诗艺探索之二
智性化与“新智慧诗”:《现代》诗艺探索之三
新的感觉与“城市诗”:《现代》诗艺探索之四
现代诗歌中的现代主义
一 走在东西诗歌新的交汇点上
二 无数歧途中一条浩浩荡荡的大路
三 意象派诗歌运动在东方大地的回声
四 在《荒原》冲击波下现代诗人们的探求
对中国传统诗现代性的呼唤——废名关于新诗本质及其与传统关系的思考
一 在探讨新诗本质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颇带偏激色彩但含有诚实真理的理论判断
二 在“温李”代表的晚唐诗词中,发现现代派诗人美学需求的因素,对这一传统中存在的诗性做出新的阐释
三 强调“诗的感觉”作为诗的内容的重要因素,在感觉方式或传达方式上寻求新诗美学的现代性的走向
新诗:现代与传统的对话——兼释20世纪30年代的“晚唐诗热”
一 “白话”与“反白话”
二 “兴”与象征
三 “象”与“隐”
四 “诗形”与“诗质”
论何其芳30年代的诗
青春与爱的人生“独语”
《预言》的重新阐释及其他
“荒原”意识与自省精神
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艺术拥有
论30年代林庚诗歌的精神世界
一 “边城”知识分子心态的雕塑
二 理想与现实矛盾挤压下的精神痛苦
三 生命意识:自然、青春与童心的赞美
四 自我与人类生存的严峻思考
《北平晨报·学园》附刊《诗与批评》读札
一 缘起:何其芳的《岁暮怀人》所怀何人
二 北晨学园附刊《诗与批评》创办的始末
三 《诗与批评》中何其芳的诗作与笔名发微
四 何其芳集外佚诗辑录及简释
五 《诗与批评》与卞之琳、李广田及其他
六 关于曹葆华在《诗与批评》中笔名考佚
七 关于《诗与批评》在新诗发展中的价值
现代主义诗潮在抗战中的历史命运
一 在清算自我中泳入革命的池沼
二 蜕变中理论的迷误与偏颇
三 诗人深层心态的矛盾与斗争
四 诗人实现自我超越的内在基因
透视历史纵横
20世纪中国新诗:1917—1949
一
二
三
1940年代中国新诗发展述略[1]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五年来新诗研究的回顾与瞻望
探寻诗人世界
论刘半农现实主义诗艺的丰富性
一 诗歌观念的扫描
二 诗歌创作的剖析
三 审美情趣的探寻
郭沫若浪漫主义新诗本体观探论
一 生命情绪:诗的本体
二 回到内心:诗的原则
三 情智平衡:诗的维度
四 美的意识:诗的尽境
五 自我颠覆:不是尾声
论郭沫若的城市意识与城市诗
郭沫若的城市诗意识的形成
郭沫若早期形态的城市诗探索
郭沫若的反抗城市的城市诗
郭沫若城市诗审美观念的转变
中国现代诗国里的哲人——论20年代冯至诗作哲理性的构成
一 诗歌创作生活起点的整体性追踪
二 20年代诗作中哲理性主题的观照
三 “听出来一片新鲜的宇宙的呼声”
论李金发诗歌的意象构建
一 意象:进入象征和暗示
二 意象与自然的感兴
三 意象与感觉的开掘
四 意象:异国的与城市的
五 意象:丑恶与死亡
穆木天:新诗先锋性的探索者
论冯雪峰《真实之歌》的精神与审美之魅力
现代诗的意象创造之美——重读辛笛的诗集《手掌集》
一 寻找新诗抒情的完美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