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04-21 12:40:16
第1章 序言
第2章 诗学在西方的起源和变迁
第3章 中国古代对诗学的理解
第4章 学习诗学和文艺欣赏的关系
第5章 体验论在中国古代诗学中的地位
第6章 体道和体物
第7章 尽己
第8章 文学家的思
第9章 神思的基本涵义
第10章 神思的几个特点
第11章 悟在诗学中的提出
第12章 悟的达成的两种方式
第13章 顿悟与渐悟的互相依存
第14章 发愤著书说的形成及其根据
第15章 悲音为美
第16章 创作主体的虚壹而静
第17章 文本的静穆境界
第18章 文艺欣赏给接受者“疏秽镇浮”
第19章 情由景生,辞以情发
第20章 比德于物,物移我情
第21章 我情注物,照之则美
第22章 象之意和境之味
第23章 情之境和意之象
第24章 创作思维中的意与境
第25章 文学家怎样才算做到了辞达
第26章 言意之辩与言外之意
第27章 历来对兴 观 群 怨的不同阐释
第28章 兴 观 群 怨作为诗学概念的内涵
第29章 作为诗歌写作手法的赋与作为文体的赋
第30章 比的特色及其分类
第31章 兴的产生及其特色
第32章 才性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
第33章 文气说与才性论
第34章 才性与风格类型
第35章 风骨与阳刚之气
第36章 阳刚阴柔与中和之美
第37章 以文为诗和以诗为词的是非功过
第38章 对叙事文学风格的认识
第39章 戏曲文学的本色与藻丽之争
第40章 小说和戏剧的结构技巧
第41章 对民歌的阐释与“儿女真情”说
第42章 小说戏剧创作与“儿女真情”说
第43章 对于淫秽小说的辩护和批判
第44章 同嗜与异趣
第45章 孟子的“以意逆志”论和“知人论世”论
第46章 刘勰的“知音”论和“六观”论
第47章 参考书目
第48章 后记